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教育毕业正文

从后殖民批评理论角度分析《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文化殖民

  • 投稿石二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1095次
  • 评分4
  • 23
  • 0

段海霞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河南济源454650)

摘要:后殖民理论研究殖民主义时期的许多社会问题。本文运用此理论分析了创作于英国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文化殖民,鲁滨逊对土著人星期五的文化及精神改造的动机与过程充分体现了他作为殖民者的本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文化殖民;《鲁滨逊漂流记》;星期五;改造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5—0104—02

收稿日期:2013—11—28

作者简介:段海霞(1977— ),女,河南济源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英语语言文学。

一、后殖民批评理论

在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中,后殖民理论被认为是非常流行、成果丰富、发展迅速的理论流派之一。它主要涉及殖民地国家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受欧洲国家如英、法、西班牙等所统治的殖民地以及把殖民地人民生活作为主题的殖民国家作者的文学作品。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之前的文学作品也成为其研究的内容。后殖民理论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80年代末达到高峰,它分析殖民主义时期的许多社会问题,包括在殖民统治下发展民族特色的困境、殖民地作家如何力图表现自己的文化特征、殖民地人民的知识如何服务于殖民者利益等等。[1]

殖民的形式有四种:土地殖民、经济殖民、技术殖民和文化殖民。本文从后殖民批评理论角度分析《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文化殖民。《鲁滨逊漂流记》发表于1719年,作者笛福(1660~1731)生活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时期,小说主人公鲁滨逊勇敢坚韧、具有探索精神的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是英国资产阶级发展初期的代表人物,这部小说也被看作是一部探险小说和一面反映现实的镜子。[2]

二、鲁滨逊与星期五的关系

如果鲁滨逊想在岛上建立殖民,他的统治者地位只有在拯救了来到荒岛上的星期五之后才能确立下来,这是他从一个早期的开拓者向一个殖民者转化的桥梁。[3]

鲁滨逊同星期五的关系既简单又复杂,简单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主人和奴隶的关系,复杂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有其他一些解释。作者笛福对星期五的出现做了扭曲却生动的描述:“最后他又把头放在地上,靠近我的脚边,然后又像上次那样,把我的另一只脚放到他的头上,这样做之后,又向我做出各种姿势,表示顺从降服,愿终身做我的奴隶,为我效劳。”[4]这样的描述让人悲伤,它再次例证了欧洲中心论的特征,星期五为什么要表现出顺从和奴性呢?唯一答案就是他是个黑人。

鲁滨逊拯救星期五的过程和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给他取名字这件事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殖民主义的思想观。为了给这个黑人进行所谓的教育,鲁滨逊给他取名“星期五”,给自己取名“主人”,这个情节让人想起作者在小说开始时提到的把鲁滨逊的德国名字“Kreutzaer”(十字架)改成“Crusoe”,这象征着鲁滨逊自己曾经生活在控制之下,现在轮到星期五了,这也是他给自己取名“主人”的原因。在此,作者采取了殖民者的一贯标准,即他们的文化,包括语言,比殖民地的文化要先进得多。为了把星期五改造成一个有用的、文明的奴隶,鲁滨逊开始用英语教他各种各样的知识。通过星期五,鲁滨逊开始重新确认自己的身份,他不再是一个因船只失事而被困在荒岛上的人,而是一个殖民者或主人,他教授星期五的能力也很清晰地验证了他在岛上掌握一切复杂状况的能力。

鲁滨逊和星期五的关系反映了当时殖民者的心理需求,除了主人和奴隶的关系之外,他们还需要如亲戚那样的关系,因为他们感到孤独,他们需要殖民地人民的支持,所以,鲁滨逊把自己称作星期五的父亲。看到星期五和自己的父亲重逢时高兴的样子,他甚至有些嫉妒。他对星期五的称呼有很多种,如“野人”、“可怜的野人”、“我的星期五”、“可怜的诚实的家伙”、“忠诚的仆人”、“基督教徒”、“这个家伙”、“陪伴我度过悲伤和孤独的人”,这些字眼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星期五从一个野人到一个正常人的身份变化。所有这些都表明作者同时代的西方人认为他们天生就比其他人优越,他们有权占领其他民族的土地和人民,并让他们完全服从于自己的需求。

三、鲁滨逊对星期五的文化改造

对于从后殖民理论角度分析《鲁滨逊漂流记》的批评家来说,星期五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从鲁滨逊与星期五的关系上可以看到资本和劳力的关系,尤其是在过往200年的殖民史中。[5]

鲁滨逊用枪支和《圣经》征服土著人星期五的过程就是西方资本家用物质和精神文明进行海外殖民的缩影。殖民者总是通过武力来进行文化改革。鲁滨逊像耶稣一样拯救了快被欧洲先进武器杀掉的星期五,还把他带到森林,当着他的面杀了一只羊,又狠狠地照他脸上揍了一拳,结果星期五害怕了,跪在他面前求饶,甚至在几天之后连枪都不敢摸。

鲁滨逊为自己的武力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非常骄傲,建立权威之后,他开始按步施行对星期五的改造计划。首先是生活方式,他命令他穿亚麻衣服、山羊皮短袖,吃炖煮的食物,喝牛奶,改掉吃生肉的习惯,并教他如何用枪。接着,他进行了更广泛的改革——文化改革,用上帝的圣灵和语言去开启星期五的心智,让他接受主人的语言和宗教。语言是文化改革的第一步,因为殖民者想要当地人臣服他们,首先得让他们明白指令。同时,因为当地人熟悉本地环境,只有在他们的帮助下,殖民才能发展起来。鲁滨逊教给他的第一个词是“主人”,然后是“是”、“不是”,显然,他的动机是让他明白他们之间的主仆关系。而且在他眼里,土著人是没有名字的,给星期五取名也表明了他作为殖民者对当地人的权力。

鲁滨逊用三年时间把星期五改造成了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殖民地教化当地人的传教热忱,也表明殖民者在完成了经济殖民和政治殖民后会关注文化殖民,以实现精神殖民。

星期五,一个想象出来的人,成为来自非西方文明的一个代表,他不仅彻底摒弃了自己的文化、宗教和语言,还全心全意地服从于基督文化,他对鲁滨逊的服从象征着美洲土著文化向基督文化的顺从。

四、鲁滨逊文化殖民的强化

在星期五出现之前,鲁滨逊完全靠自己的劳动生活,那时他算是一个劳动者,但现在他变成了一个主人,确切地说,一个殖民者。随着岛上人口的增多,鲁滨逊的文化殖民得到极大的强化。在他眼里,尽管星期五已经接受了欧洲的价值观,他还是一个奴隶,一个殖民者的下属。

鲁滨逊很享受星期五的劳动成果,他命令星期五种植谷类农作物,去捡拾他射死的水鸟,这些工作以前都是由狗做的。更重要的是,鲁滨逊很清楚地向星期五指明他有权命令他做任何事,包括要他的命。鲁滨逊把星期五变成了一个基督徒,他认为他不仅从身体层面救了星期五,还从精神层面救了他。纵观西方资本家殖民化的历史,可以看出鲁滨逊对殖民地文化的态度是典型的殖民者的态度。由于星期五的到来和存在,鲁滨逊对岛的控制不再是假想的,当他们两个救了星期五的父亲和一个西班牙人后,鲁滨逊的主人地位更加稳固了。他要掌握对整个小岛的唯一统治权,一旦有人登岛,就立刻组织人力保护。即使返回英国之后,他还又回到过岛上视察,把岛上的土地租给新移民,并带去一些必需品。从他对待“落后”民族的态度和对领土的占有来看,鲁滨逊已经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殖民者。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罗世平.论《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2).

[2]许建忠.《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主义想象及其破坏力[J].北方文学,2010(6).

[3]房敏.论《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殖民行为[D].山东大学,2010.

[4]笛福著.魏和鸣译.鲁滨逊漂流记[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

[5]李绍芳.从后殖民看《鲁滨逊漂流记》[J].邢台学院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