肈芷一,张潭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既是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又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和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以人民群众的视角,从抗日战争胜利的前提条件、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三个方面剖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人民群众;党的领导;抗日战争;胜利之本
中图分类号:B0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136—02
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编号:B415046。
收稿日期:2014—01—13
作者简介:肈芷一(1988— ),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通讯作者:张潭(1962— ),男,吉林九台人。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一、抗日战争胜利的前提条件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内涵的伟大民族精神。掀起中国人民反日怒潮的标志性事件是“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当时的中国,在西方人眼中,被看做一盘散沙,就是在这样巨大的民族灾难面前,积贫积弱的民族却迸发出了从未有过的活力和生机。就像在抗战初期毛泽东所说的:“凡属正义的革命战争,它的力量是很大的,它可以改造很多事物,或者为改造事物开辟道路。”[1]
抗日战争时期,尽管广大民众的生活十分困苦,饱受外国列强和国内反动势力的压迫,大多数人文化程度比较低,但是,工农大众不仅支撑着中国的社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同时,也是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最基本力量。在呼吁人民进行抗日方面,起到了先锋作用的是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广大知识分子最先站出来进行宣传,鼓动群众,从而激起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在抗日战争期间,同样表现了极大的爱国热情的也有中国的工商界人士。为了支持抗战的运动,工商界有识之士组织起了义卖活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虽然民族不同、风俗不一、地域各异,但都为民族解放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都以自己的方式参加了抗日的斗争。各民族有的参加了国共两党的正规军,有的加入成千上万的游击队、自卫队,还有的组成了不计其数的担架队、救护队、运输队,始终在支援着前方的抗战。
在抗战时期,台湾人民虽然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之下,却一直积极参与抗日斗争。广大台胞依据实际情况,采取武装暴动,将日军的军需生产破坏,拖延征工、征粮、征税的时间,破坏公路、铁路、桥梁,以妨碍交通等方式和日本军队进行抗争,有力地配合了大陆军民的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期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我国的重要国际补给线是港澳地区,大部分的军需物资都是经香港和澳门转运到内地的。在内地抗日武装的帮助下,港澳地区人民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对日斗争,一直努力坚持到抗日战争的胜利。众多的海外华侨也未袖手旁观,在国家处于困境之时,他们捐赠款物,无私地支援国家的战斗。陈嘉庚作为南洋华侨的领袖,曾说出“敌未出国土前议和即汉奸”,发出了强有力的时代之音。[2]
在民族精神的召唤下,中国国内曾经长期混战的各派军阀,也共同奔赴抗日前线,并且以统一编制的形式,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协同配合、共同杀敌,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与气节。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推动下,中国人民获得了抗战的胜利。
二、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进行了题为《论持久战》的讲演。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抗战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主张建立全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抵抗日本的侵略。为此,中国共产党主动派遣军队深入敌人后方,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创造了稳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到1945年4月,人民军队主力已有91万人,民兵220万人,建立了18个解放区,面积总共达到956000余平方公里,人口共有9950万。[3]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威望也有了更大的提高,党组织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此时,共产党员人数已达到120万人, 这为抗日战争关键时期我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人民成为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主要力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了:在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我们党高举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旗帜,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民族统一战线,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主体,更是历史的创造者,还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同样,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我们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人民在民族精神的感召与鼓舞下,自然也就成为参加抗日斗争的主力军,“民族精神是中华儿女团结抗战、奋勇杀敌的强大精神动力” 。[4]
首先,长期抗战的有力保障是人民群众。虽然一场战争的胜负是由两方的政治动员、经济实力、自然条件、军事力量和军队人员素质等诸多原因所左右的,但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终极因素还是要看是否能够广泛地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事实上,由于中日双方总的实力对比是敌强我弱的,若想改变这种局面,我们只能在有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持久的、长期的抗战过程中去实现。在中国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期间,我们的广大人民群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正如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有在前线浴血奋战广大中国军队的将士;同时,也有在后方艰苦奋斗的广大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社会各界积极支援前线;海内外同胞踊跃捐款捐物来支援抗战;一切力量都对抗日战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总而言之,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积贫积弱的国力同日本帝国主义不懈地抗争了14年的时间!
再者,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也是人民群众。中国的抗日斗争为什么能够坚持那么长时间?关键的因素是,我们所进行的是一场中华儿女都参加的空前的人民战争。我们华夏民族同仇敌忾,众志成城,谱写了一首首气壮山河的抗战史诗。全民族为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的激情第一次被点燃,广大人民群众空前地被动员和组织起来,日本侵略者被置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他们像过街老鼠,遭到老百姓的围攻,所以,注定日本侵略者失败的下场。在这场正义对非正义的战争中,人民群众自然就成为守土抗战的最广泛力量,军民相结合、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结合、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广大人民群众空前团结起来,英勇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敌后战场打了很多漂亮仗,不仅站稳了脚跟,建立起广大的抗日根据地,而且消灭了大量的日伪军,有力地抗击了日军的侵略。历史证明,我们党领导的人民群众是夺取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才有了抗战的伟大胜利。
最后,中国人民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的开始,日本帝国主义彻底投降是1945年9月2日,共经历了14年的时间。为了挽救民众于水火、让山河不再破碎,中华儿女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尤其是在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的8年抗战里,前后共计有两亿多人民群众直接或间接地在5000多公里的正面战场和幅员130余万平方公里的敌后战场上参与了对抗日本的战争,并且为之做出了极大的牺牲。根据不完全统计,2000余万中国人民牺牲了,总伤亡达到了3500余万人;造成1000多亿美元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中华民族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人民群众的功勋必将永载史册。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树泉.人民群众对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贡献[J].前线,2005(8).
[2]陈景彦.二战期间在日本的中国劳工[J].历史研究,1998(2).
[3]魏宏运.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几个问题[J].历史档案,1985(3).
[4]袁素文,金久红.民族精神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动力[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3).
[5]黄华文.抗日战争史[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