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教育毕业正文

新时期珠三角地区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探析

  • 投稿来自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792次
  • 评分4
  • 55
  • 0

黄佳蕾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财经系,广东广州510600)

摘要:当前,约60%的珠三角会计人才需求需要依靠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来满足。随着新经济业务的出现和日趋复杂,职业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方式必须适应新时期的各种变化。本文针对职业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根据当前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分析了高职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对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进行探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会计人才;应用型;培养模式;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7—0074—03

收稿日期:2014—02—11

作者简介:黄佳蕾(1985— ),女,陕西汉中人。广东青年职业学院财经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会计学。

一、珠三角地区会计人才需求现状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明确指出,广东要积极发展企业管理、法律服务、会计审计等专业服务。早在2008年年底国务院公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就曾明确提出,珠三角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会计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需要一大批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会计专业人才。

到2020年,广东省会计人才资源应平均每年增长约10万人以上,才能较好地适应广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会计人才结构目标应达到:2020年全省会计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80%,其中,研究生学历会计人才达到1.5%,大学本科学历会计人才达到20%。也就是说,剩下的约占60%的每年增长的6万名会计人才需求,需要依靠广大的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来满足。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培养重点与政府的政策、市场的需求相符合,因此,近年来各职业院校对会计、金融、国贸等专业加大了培养力度,招生规模也在连年扩大,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仅财经系相关专业的学生就超过了2000人,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2。与此同时,新业务的不断出现和日趋复杂,使会计业务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展,对于高职高专的会计教学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根据当前社会对会计人才能力的要求,分析高职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对如何培养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进行分析。

二、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容易存在两种误区:一是高职高专院校照搬了普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必然造成学生技能方面的缺失,影响其市场竞争力;二是只强调高职高专院校的特殊性,忽视了理论知识,只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部分毕业生知识面过窄、理论知识薄弱,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近几年,高职院校都积极开展各种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各种会计实习基地纷纷建立,校内课程除理论课之外,也大量开设各类会计电算化操作演练和会计手工账实训等实践课程,已经很少会走入只重理论教学的误区。开展会计实践教学以来,学生的动手能力比以往更强,毕业生也比以往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的需要。但是,现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一)教学目标定位基本准确,但收效不明显

在明确了以“用”为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许多职业院校开始转变旧的培养模式和手段,以往过分强调理论教学,现在实践教学被置于重要地位,强调会计实操教学,一些职业院校开始转而忽视会计基础理论教学。有些教师轻视会计理论知识讲解,简单讲几句之后,就直接抛出经济业务,让学生照猫画虎,机械地演练会计账务处理。虽然部分同学能快速掌握一些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技巧,但是,他们并未真正理解经济业务本质与账务处理原理,也不具备基本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课程教材类型少,且内容设计不合理,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颜丽、林碧映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大部分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专业课程以及校内实训的满意程度都低于本科院校和民办独立学院。同时,他们指出高职高专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往往局限在会计核算类课程上,其他专业课程,如《审计学》、《成本会计》等往往没有配套的实训教材,也没有开设相应的模拟实验课程。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大二学生开设的会计实训课为例,每个学生可以根据实训教材要求,配备一套会计凭证和账簿,以手工账模拟企业一定时期的经济业务,看似可以使学生掌握不少实践技能,实际上实训教材内容有很多不足。首先,缺少岗位分工,往往采用混岗方式,每个学生都完成相同的全套账务处理,导致学生对不同业务岗位的职责、权限认识不清,而财务工作最讲究的就是“分工”;其次,很多涉及现实工作中企业与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交涉的业务,在实训材料中一般不涉及或直接指明忽略相关流程、忽略相关税费去进行操作;再次,对银行票据的认识、对报销手续的办理等等企业中真正常见的业务流程都是一笔带过,只要求学生对此进行会计分录的编制。因此,模拟企业会计实训很难真正起作用,学生看似可以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但与实际工作中的要求差距仍然很大。

(三)会计实践教学制度不完善,实践质量难以保证

首先,校内会计实践教学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如果实践课时过于分散,会不利于学生连续、系统地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成效不佳;可是,过于集中,如两至四个星期的集中训练,又会打乱其他课程的安排。

其次,缺乏有效的校外实习监督制度。离开了课堂和学校的约束,很大一部分学生是难以集中精力去主动学习、钻研课本知识的,同时,由于学生的实习单位不固定,地点很分散,学校指导教师也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实时远程监督,只是凭借学生交来的实习协议、实习报告判定其是否在规定时间进行了企业实践。因此,在没有良好的实习监督制度和校企合作的情况下,盲目安排学生自行寻找实习单位,某种程度上存在“放羊”的嫌疑。

即使学生顺利地找到了实习单位,也认真地在单位进行了实习,效果也不甚理想。根据我们对实习生的访谈发现,几乎所有用人单位都回避学生接触公司核心财务业务,以保护公司的商业秘密;一部分用人单位也担心实习生的业务素质尚不足以应对比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在公司做些简单的重复性工作,无法学到实用的会计技能。

(四)会计专业师资结构和质量存在问题

目前,会计专业教师队伍构成仍然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由于会计专业的扩招,学校也需要大量的会计专业教师,但是,往往只有一部分会计教师具备会计本科专业背景,他们对会计基本原理、会计手工账和会计电算化等业务比较熟练;另外一部分会计专业任课教师的本科专业甚至硕士专业都不是会计专业,他们对会计实务甚至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都比较陌生。他们上课都是现学现卖,缺少深厚的专业底蕴,只能教出一知半解的学生。

其次,专业任课教师大都缺乏相关企业工作经验,许多人不了解企业经营业务,不熟悉基层会计实务,难以教出与社会现实要求相吻合的、具有熟练技能的人才。

三、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从当前社会变革的角度看,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不能简单地局限于“会用”,还要强调“用好、用活”,不能忽视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珠三角的经济发展现状和目前的人才需求,要求优秀的会计人才不仅能够迅速适应岗位的需求,也要具备能够在新环境中不断进步的能力。

因此,在注重培养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下,绝对不能忽视基础理论教学工作,应针对不同课程,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与技能分解,然后,根据职业能力特点安排课程必须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讲授、深入讲解;在侧重应用的前提下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强应用型会计人才主动进行知识创新的能力。

(二)认真遴选优秀教材,必要时开发特色教材

应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选取的教材内容突出实践性、技能性,同时,具备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在教材形式上,不仅可选用传统的纸质教材,还可选取视频等电子教材,在已有的教材或传统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情况下,学校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文化公司或出版社合作,开发自己的特色教材。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目前,学校正在重点开发一种适合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使用的“实景教材”。该教材主要是以视频的方式展现会计业务,代替了教科书上死板的业务描述。例如,在基础会计中讲述如何“盘点存货”,教师就可以播放相应视频,视频中会出现工作人员盘点存货的画面,教师就充当解说员,一边讲解工作人员的业务流程,一边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在讲述“产品成本的构成”这一知识点时,视频会播放工业企业生产车间的简短生产流程,学生可以看到原材料是如何从仓库进入车间,再一步步从半成品到完工产品,其间会需要耗费到哪些生产所需费用,学生自然一目了然。

(三)改良实践教学制度,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实践教学环节质量

可以对目前的学年进行重新划分来设置校内的实践课程。一种观点是:在需要安排校内实践课程的学年,在适当缩短原有春、秋两个学期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学期的起止时间,为学生调整出一个集中进行实践学习的“第三学期”。学生的理论知识已经在第一、二学期完整地学习过了,单独用第三学期来进行校内模拟实训,既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学生也能专心进行技能方面的培训。

针对校外实习中指导教师难以管理学生,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学生也难以接触到公司的会计业务等现实问题,骆从艳提出,通过调整校企合作伙伴,选择与学校关系紧密的教学软件供应商——财务软件公司作为合作伙伴,能使问题迎刃而解。大的财务软件公司除了学校之外也有很多企业客户,那么,在为企业客户安装、后续维护软件的过程中,势必会大量接触到企业财务核算业务的方方面面。如果学生进入财务软件公司,成为财务软件公司的实习生,通过这个平台就能够深入客户企业,与同事一起对该企业各项会计业务进行了解和深入分析,开发出适合该企业的财务软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更全面的知识,对企业财务工作的认识也将更深刻。学校一般是软件公司的大客户,在合作过程中双方都比较熟悉,因此,指导老师也可以更容易地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而且,财务软件公司都是同时为多家企业服务的,比一般的企业能接收更多数量的学生进行实习。

(四)培养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资源还十分短缺,但从基层企业会计岗位直接招聘有工作经验的老会计来进行教学工作也存在弊端,他们有的是口头表达能力欠佳,有的是只重实践不会理论教学。做老师的合适人选仍然是高等院校毕业的高层次知识分子,其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其更容易适应教学工作。改进的措施是创造条件,让学校目前现有的专业课老师下基层、下企业,到会计师事务所挂职锻炼,以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操作水平,将最新的会计实务信息引入课堂。另一方面,仍然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以及上市公司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工作者进行校外实践课程的指导工作。

推进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将“用”落到实处,使学生将书本中、课内外学到的各种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工作中去,真正将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转化为活的生产力,为社会培养出有持久发展能力的人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汪榜江,朱芝洲,朱晓蓉.基于产学合作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实践[J].商业会计,2013(10).

[2]陆勇.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21).

[3]骆从艳.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合作伙伴选择[J].中国电力教育,2012(1).

[4]邱兆学.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本源及模式改革研究[J].会计之友,2011(30).

[5]刘忠敏.浅析高校如何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J].价值工程,2011(11).

[6]鹿亚芹,李名威,张冬燕.会计人才需求调查及对人才培养的启示[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2).

[7]郭扬.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七大转变[J].中国高教研究,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