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教育毕业正文

大学生常见负面情绪分析与对策研究

  • 投稿阿喂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790次
  • 评分4
  • 90
  • 0

王 方,杨世昌,李 琦

(新乡医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摘要: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学校与社会的转折期,生理与心理均不够成熟,他们面对学业、恋爱、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的问题时比较敏感,且不能很好地管控自己的情绪,产生各类负面情绪,陷入情绪困扰,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因此,应从高校的素质教育着手,开设专门的情绪管理课程,加强情绪管理教育,充分重视与关注大学生的情绪健康问题,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避免负面情绪的产生及其影响,让大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与社会发展中健康成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负面情绪;情绪调节;情绪管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C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0-0031-02

一、大学生常见负面情绪分析

心理学上把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情绪统称为负面情绪,人们之所以这样称呼这些情绪,是因为此类情绪体验是不积极的,身体也会有不适感,甚至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顺利进行,进而有可能引起身心的伤害。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关爱,情绪脆弱,人格也不够健全,当其脱离家庭、面对大学这个独立的环境时,有着各方面的不适应,往往易产生负面情绪,对其各方面造成不利影响。调查显示,大学生最常见的负面情绪有焦虑、抑郁、愤怒等。

(一)焦虑

焦虑是一种较复杂的消极情绪现象,是紧张、担忧、害怕混合的情绪体验,是人们对即将发生的某种事件或情境感到担忧和不安,又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过分地焦虑使人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总是担心将要发生的事情,坐立不安,注意力分散,办事效率低下。大学生此类情绪的产生一般源于学业、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的压力,这种情绪在学业情绪中的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考试中遇到困难、挫折时产生的体验),产生此类情绪的主要有两类学生群,一是平时在学业中不够努力,懒惰,而到考试时担心成绩不合格而产生的焦虑,甚至连简单的考题也易出错;一是自身心理素质太差,一到考试就紧张,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影响考试发挥,久而久之,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个人发展均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二)抑郁

在大学校园中经常会听到学生说“郁闷”、“别理我、烦着呢”等,实际上,这是抑郁情绪的信号。抑郁也是极为复杂的情绪障碍,应该说,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当个体感到无法面对外界压力时常常会产生这种消极情绪。一部分大学生由于不喜欢所学的专业,感到前途渺茫,或是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与同学之间有矛盾以及失恋等而导致情绪抑郁,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兴趣丧失,体验不到生活、学习的快乐,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其实,抑郁情绪的产生也从侧面说明当代大学生的受挫能力较低,抗压能力不强,如果长时间处在此类情绪中,会扭曲人格,愤世嫉俗,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这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三)愤怒

愤怒是指客观事物与主观愿望相违背时产生的激烈的情绪反应,是一种消极的感觉状态,这也是大学生常见的一种消极情绪。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情绪反应都是由大脑皮层决定的。但美国纽约大学的莱克杜斯通过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情绪的发生都要经过大脑皮层的加工整合与评估,他认为:“除了情绪通道之外,另有一神经通路直接自丘脑连接到杏仁核,通过这个通路,杏仁核可直接在大脑皮层尚未作出评价之前抢先作出反应,导致有机体的一时冲动。”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内分泌系统处于空前活跃时期,大脑神经过程的抑制和兴奋发展不平衡,内制力较差,容易冲动。因为一句话或一件小事就会暴跳如雷,有时不能自我控制,甚至出现攻击行为,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解决大学生负面情绪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将情绪类课程纳入高校素质课程体系,全面改革、创新课程形式

面对大学生常见的负面情绪,学校要高度重视,除了专门建立心理咨询室外,更应该在素质教育课程中专门开设“情绪管理”类的课程,让大学生学习情绪管理,同时丰富高校选修课内容,并且要大力改革、创新课程方式,引导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情绪调节能力,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虽然目前高校都开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但大部分学生碍于情面,一般不会选择去咨询,出现负面情绪时无处释放,造成不良后果。如果对所有大学生开设有针对性的情绪类课程,就可以让受众群加大,切实地让学生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另外,在开设情绪类课程时,内容不能单一,课程体系一定要完善、科学,针对不同的年级开设不同内容的课程,如针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可以侧重于学业情绪、人际交往方面情绪的管理与调节,而针对大三、大四的学生,可以侧重于恋爱情绪、就业压力情绪的调控等,且课程形式要以学生个人案例分析为主,少理论,多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课程,真正掌握情绪调节的能力。

(二)大力开展各类心理咨询活动,引导大学生掌握一般情绪调节策略

学校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加大各类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力度,引导大学生掌握一般的情绪调节策略,并且在学生的日常思想工作中,督促辅导员或心理咨询室老师向学生讲解一些实用的情绪管理技巧。一般来说,大学生自身应掌握以下几种情绪调节策略:

1.觉察

要管理情绪,首先要能觉察到情绪,当出现负面情绪时,不能逃避,要承认情绪的存在,找出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弄清楚究竟为什么会有负面的反应。就是要能觉察自己的情绪是什么,是愤怒?是焦虑?是忧伤?是委屈?是失落?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发现问题。

2.接纳

其实,并不是乐观正面的情绪才健康,那些符合客观事物规律的负面情绪也要被接纳(如失恋了伤心,这就是正常的负面情绪)。如果你所表现出的情绪与你所遇到的事件呈现出一致性,那么,此时我们就要暗示自己这是正常的,情绪张力就会下降。所以,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时也不为过。

3.调适

大学生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调节情绪,即注意转移法、合理发泄法和理智控制法。注意转移法其实就是合理地转移不良情绪,比如,改变注意焦点、分散注意力、做感兴趣的事、改变环境等;合理发泄法就是要适当地宣泄不良情绪,比如,在适当的场合哭、向他人倾诉、进行剧烈运动、放声歌唱或大声喊叫等;而理智控制法则是要学会理智地控制不良情绪,比如,自我解嘲、自我安慰、自我暗示、说服自己适当让步、自我激励、心理换位等。

三、结语

大学阶段是人格发展、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面临着大学生活的适应、专业知识的学习、人际交往、恋爱、择业求职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情绪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复杂的自身和社会问题往往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因此,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情绪管理教育,加强此类课程的普及与系统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同时,大学生要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烦恼,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评价,让自己拥有健康的生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赵坤,张林,心理学导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马惠霞,大学生学业情绪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美)杜舒尔,茨现代心理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张斌,大学生完美主义特点及其与抑郁的关系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3

[5](美)卡莱特,情绪[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