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荣,宋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江苏南京211106)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进程加深而呈现出的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也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方向。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快速,特点突出,对研究生教育中的高等学校、研究生、教师等参与主体产生了深刻影响。为有效应对上述影响,应加强研究生教育的制度改革、教育质量保障、高校合作交流及实施路径构建等工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0-0001-04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间的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与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与发展趋势,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与广泛参与。我国在席卷全球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指出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对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国际化合作水平等,都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国际化是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高等教育未来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诸多学者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相关问题开展了研究。Jane Knight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组成要素进行了讨论,Soclerqvist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内容进行了分析,Ahhach等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动因与实现路径开展了研究。此外,还有不少学者对美国、法国、新西兰等高等教育国际化开展较早、程度较高的国家的理念、做法等开展了综述研究、比较研究等。这些研究为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与借鉴。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也迫切需要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当前,急需深入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影响,适时改革研究生传统教育模式,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培养具有国际意识与国际视野、具有开创精神和应变能力的“三强一高”(即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国际交流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研究型人才。这是我国研究生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但目前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对研究生教育影响的研究不多。本文在探讨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并从高校、研究生、教师三个维度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对研究生教育的影响,最后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发展对策。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内涵较为丰富的概念,目前诸多组织与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各自的认识。加拿大著名学者Jane Knight在1994年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将跨国界、跨文化维度整合到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中的一个过程。Teichler将国际化看作一种由特定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向国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的转变过程。加拿大大学与学院协会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在一个真正融入了全球化概念的环境中所开展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国际教育经验的一系列活动。当前,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属的国际大学联合会给出的界定是: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
综合相关研究可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本质是世界各国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把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的教育理念融入高校的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生生源、科研项目等多方面互相借鉴、互相渗透、彼此融合。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是形式上的“引进来”和“输出去”,更重要的是在理念、内容、制度、方法等方面相互融合、互动发展,以满足未来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三、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
不少学者认为,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出现在晚清,是在西学东渐的思想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国早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模仿国外先进国家高等教育的过程。我国20世纪的改革开放加速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速度与进程,丰富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在新时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与世界全方位的交流愈发密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也得到了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法规日趋完善
1993年,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境外机构和个人来华合作办学问题的通知》,1995年发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1996年发布了《中外合作举办教育考试暂行管理办法》,2004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2006年又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十六章明确指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此外,我国还与英国、法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同时,部分省市也出台了关于国际化办学的规划与文件,例如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 2010-2015年)》,广东省出台了《关于引进世界知名大学来广东合作举办独立设置高等学校的意见》,等等。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平台更加多样
我国坚持“政府与民间并举,双边与多边并行”的原则,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平台,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近年来,我国通过各种形式,搭建了多种区域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如“中非教育部长论坛”、“中欧(盟)高等教育论坛”、“亚洲教育北京论坛”等。通过这些区域的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中外高等教育各有关方面建立了“官民互动”、定期交流的有效机制。除了政府间的合作,我国还积极推动中外民间的高等教育交流,例如,成立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江苏省着力打造了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区内已有23所高校入驻,与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发达国家建立了30多个中外合作办学和科研项目。这些交流活动惠及到中外多国多层次的高等教育,形成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互利、共赢、共享的生动局面。
(三)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特征不断增强
一方面,国内高校通过多种途径鼓励教师与学生赴国外学习和交流,实现国外优势教育资源共享。根据江苏省15所典型高校的调研结果(包括公办、民办高校,部属、省属高校),各校教师出国学习、进修、参会、培训等平均人数由2008年的143人次增长到2012年的252人次,各校学生交流平均人数由2008年的82人次增长到2012年的226人次。另一方面,不少高校根据自身需求聘请外籍教师直接来华任教或直接招收留学生。根据江苏省15所高校的调研结果,各校直接聘请外籍教师和招收留学生的平均人数由2008年的18和19人,上升到2012年的67和59人。
(四)高等教育国际化层次仍需提高
一方面,我国高校的综合实力偏弱,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竞争力不强。根据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刊》2013年世界大学排名,我国大陆仅有两所高校排名前100,排名前400所高校中,我国大陆也仅有9所。高校的综合实力与我国综合国力严重不符。另一方面,我国高校招收的留学生主要是本科教育,而我国学生赴国外主要是研究生教育,这种生源的差异说明了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和国际化水平还不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层次仍需提高。
四、高等教育国际化对研究生教育的影响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研究生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本文将重点从高校、研究生及师资三个维度重点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给研究生教育带来的影响。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对高校的影响
1.促进高校研究生教育目标的更新。高校要培养具有“三强一高”(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国际交流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研究生,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一个重要的有效途径。高等教育国际化对研究生教育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影响。高校肩负着研究生教育的重任,必须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培养适应国际文化交流、具有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不仅要熟悉多元文化,掌握语言及专业知识,更能从国际视角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国际化的目标不在于开设更加国际化的课程或者加强学术交流,而是确保学生在一个联系更加紧密的世界里更好地为工作和生活做准备。国际化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学校应将国际化融入到研究生教学、研究及社会服务中,真正促进其国际化发展。
2.增强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竞争力。随着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认识的不断深入,各国、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工作。高等教育国际化俨然已成为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一方面,高校通过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促进师资队伍、课程体系、科学研究、保障平台等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接,显著提升了研究生教育各类资源的质量。另一方面,随着各国、各高校在研究生教育教学国际化工作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促使各高校不断完善研究生教育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推动了研究生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从本质上增强了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竞争力。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对研究生的影响
研究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参与主体及核心受益者。高等教育国际化对研究生的观念意识、能力素质等都有影响。
1.促进研究生“全球意识”的形成
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有力地促进了研究生“全球意识”的形成。一方面,研究生通过留学生、交换生、国际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走出国门,赴国外学习与开展科研活动,亲身感受国外科学技术、人文历史和价值取向等,增加对世界不同文明的了解与包容。另一方面,研究生可以利用在国外学习的机会,向国外人民展示中华悠久的历史成就、文化传承及道德传统等,促进研究生对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认识。
2.对研究生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突出“学而优则仕”,强调根据研究生的课程成绩、学术论文等判定优劣,忽视了研究生教育的“落地”,即实用性。而国外研究生教育不但注重文化知识教育,同时也注重技能教育,强调研究生运用学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研究生加强对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另一方面,我国研究生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与国外高校尚有一定差距,在国外高校的认可度不高。例如,当前我国部分“211工程”高校的学位,尚未得到美国、澳大利亚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认可。因此,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参与主体,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高等教育国际化对参与其中的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教师、教育管理人员等都有影响。
1.对国际化教育行政人员的影响
一方面,国际化教育行政人员属于外事管理工作人员范畴,有着很强的专业要求,不仅需要了解我国国情、本校校情,还需熟悉具有国际化合作关系的国家、世界主要国家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研究生的教育情况与文化差异,同时还需掌握国外的法律法规等。另一方面,国际化教育行政人员是高校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直接代表了高校乃至国家的形象,这就要求国际化教育行政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与职业形象。
2.对专业任课教师的影响
按照高校教师的工作职责划分,我国高校教师主要划分为教学型、科研型和教学科研型。一般而言,从事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的专业任课教师绝大多数属于教学科研型,即既需要从事课堂教学任务,同时也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因此,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专业任课教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国际化教育需要专业任课教师具有较高的双语教学水平、跨文化教学方法以及专业课知识。二是对科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任课教师一般都是承担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特色课程的教学,这些课程的国际化教学需要能够及时反映学科、专业的最新进展与动态,这就需要专业任课教师紧盯专业研究的热点、动态及趋势。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对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的影响
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是指专门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道德教育、课外活动等人员的总称,他们与专业任课教师共同组成了研究生教育中最核心的师资队伍。高等教育国际化对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管理对象的复杂化。管理对象由原先完全是国内学生变为来自全球多国的学生。学生生源的多样,带来跨文化、跨民族、跨语言等多种新的管理问题。二是专业技能的多样化。既需要传统的研究生日常教育与管理技能,同时还需要处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习俗等带来的新问题的技能,包括更强的交流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及学习能力。
五、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对策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全球化浪潮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给研究生教育教学各主体、各环节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相关工作还要不断完善与强化。
(一)加强学位制度与学分转换制度的改革
学历学位互认是不同体制高等教育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研究生教育教学国际化的关键步骤,而学分又是研究生教育学历、学位的基本元素。我国可以参考欧洲实行的“欧洲学分转换系统”,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国情,建立科学的学分转换制度、与国际接轨的学位标准,突破研究生教育教学国际交流中的障碍,规范学位证书的授予,稳妥地推进学位制度的改革。
(二)构建科学完善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教育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与灵魂,是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为有效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的规模、质量、效益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主管部门与相关高校急需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逐渐改变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中专业设置、教学评估等政府主导、政府实施、政府审批为主的局面,积极探索由国家评估机构(或者民间评估机构)、专家、教师、企业、研究生等多方面因素有效参加,国家、高校、社会共同参与的网络式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三)推动区域间高校的合作与交流
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研究生教育国际化项目,高校之间对研究生资源、师资资源、国际化项目资源、国外高校资源等争夺日趋激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竞争内耗。区域间高校的合作与交流,是有效整合研究生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破解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过度竞争的有效方法。依据不同区域的地方优势、不同高校的特色优势,通过区域间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促进各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特色发展。
(四)构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实施路径体系
实现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目标,需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系统化的实施路径。首先,高校要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师资队伍国际化、教学课程国际化、教育合作国际化、招生生源国际化等路径体系。另外,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科、教学特征以及国际化实施基础,细化国际化路径,提出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国际化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