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教育毕业正文

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语言幽默生成之偏离

  • 投稿星尔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407次
  • 评分4
  • 83
  • 0

任晓静,纪燕

(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2003)

摘要: 2014年春晚语言类节目仅有5个,据《北青网娱乐》统计,在票选“你最喜爱的语言类节目”中, 反映社会热点问题“老人摔倒了扶不扶”的小品《扶不扶》以38.4%的网友支持率位列第一。以幽默的语言传递社会正能量是这个节目的核心。笔者基于Geoffrey N.Leech的偏离理论,从语言系统的八个层面对小品《扶不扶》的幽默语言实例进行分析后发现,偏离是喜剧小品制造言语幽默的主要手段,每种偏离类型在不同语言层面上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方法各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春晚小品;《扶不扶》;幽默;偏离

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1—0145—02

语言类节目是央视春晚的重头戏。其中,喜剧小品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因其传递故事情节信息,通过塑造各种人物形象展现我国大众文化的许多特征,表现出我国社会文化和民族心理变迁及革新态势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小品是舞台表演艺术,更是语言使用艺术。以幽默的语言传递社会正能量可以说是小品节目的核心。小品中风趣、诙谐的语言风格,从语言学角度讲,是对语言要素的变异、偏离而产生的艺术效果。 所有超常规的语言组合结构都是语言幽默的骨架。[1]偏离常被理解为对标准变体或者以上层社会群体所说的语言为基础的常规的违背。[2]

一、小品《扶不扶》的语言偏离分析

对偏离这种文体现象进行系统归纳的是英国的Geoffrey N.Leech。[3]Geoffrey N.Leech认为,语言偏离可以出现在词汇偏离、语法偏离、语音偏离、字形偏离、语义偏离、语域偏离、语体偏离、偏离历史时期等八个层面上。[4]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小品《扶不扶》中的语言偏离主要出现在语义、语域、语体、词汇和语音层面,出现次数依次为:6/4/2/4/4(次)。

(一) 语义偏离

语言的不协调是幽默产生的内在原因,语言的表达方式有别于固有的模式,产生语言现实与心理期待之间的不一致,可以在话语表达与认知理解之间形成反差。具体举例如下:

例1在马路上看见一辆汽车后备箱没关,我骑车子在后面这顿追啊。寻思告诉人一声。结果人家一个急刹车,我钻人家后备箱里了。

例2大妈摔倒后,我的胳膊肘啊﹑我的波棱盖啊﹑我的腰间盘啊……哎呀,都不疼啊!

例3当郝建欲扶大妈时,对做好事搀扶摔倒老人的表扬是:“这要换了别人啊,撞完我早跑啦!”

例4路人甲说:“别人不管,我管!您别动啊!我等下要发个微博好好谴责一下这种行为,让爸妈都转、都评论。媳妇,记得给我点赞哦!”

语义规则要求语言世界与物理世界保持一致性。一般来讲,共知的背景信息构成了话语传递信息的前提条件,小品中的语言却刻意违反这一准则,词语意义偏离基本意义,引导观众的思维偏离其原有定势,即“期待与含义”的不一致性。这种不一致性就是小品演员所说的“包袱”,比如上述例子中,(告诉车主后备箱没关)好事—坏事、(观众期待胳膊肘、波棱盖﹑腰间盘……)疼—不疼、(扶摔倒老太太的郝建)扶人—撞人、(路人甲会扶起老太太)正义—观望(只是发微博)。这就是小品《扶不扶》中一系列的“包袱”,先铺设一个语境,向观众暗示一个心理预期的方向,然后语意突转,造成观众心理期待的突然扑空,幽默感从中产生。

(二)语域偏离

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法的重要理论之一,指的是语言表达会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5]著名语言学家Halliday和 Hasan 将决定语言的情景因素归纳为以下三种: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6]语域就是这三个语言变项促成不同的情景而产生不同的语篇类型。

在喜剧小品中,对语域暂时的、故意的违背和偏离是制造幽默效果的重要技巧之一,具体到台词语言上,表现为行业互易、褒贬互易、古今互易、大小互易等,给人造成时空交错、不得体、不协调的感觉。比如,“检查身上有无受伤—数学概念排除法”、“大妈和小伙子之间责任推脱的争吵—战争”、“生气—气功”。

例1大妈,都这会了,就别用排除法了。

例2我说大妈,你这是要上那儿炸碉堡去呀你这是,怎么还就说不明白了呢。

例3咦,这气人还能治病啊,那我这是气功啊!

(三)语体偏离

语体是语言的功能变体,体现其风格的词语即语体词。把甲语境中的词用于乙语体就会形成语体偏离。用“顽皮”和“玩耍”这种描述儿童特征的词语,表现和老人今后的“相处”以及老太太的“刁难”,正是这个喜剧小品基于语体偏离形成的幽默。

例1郝建说:“大妈,你这么顽皮你家里人知道吗?” (刁难—顽皮)

例2郝建说:“我怎么还成逃逸的了呢?!老这么说话,咱们以后还能不能一起玩耍了?” (相处—玩耍)

(四)词汇偏离

在一定的语境下,一些逻辑荒谬的词具有特殊的意义。例如,“上瘾”原本指的是做坏事不能自拔或者无法改变某种坏习惯。小品《扶不扶》中以“做好事上瘾”自嘲自己经常做好事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但是,仍然会不由自主地帮助别人。此外,把甲语域的词汇用于乙语域,通过新造词和临时造词可以创造出新意。例如,将“凉”、“倒”等词汇运用到对社会关系、情绪的描写中。

例1Police说:“刚才那个车主要把钱还给这小伙子,说不能让做好事的人心凉。”

例2郝建说:“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

水﹑茶﹑手﹑脚等凉—心凉、人倒扶人—心倒扶心、做坏事不能自拔—做好事上瘾,这些语言幽默的形成正是基于对常规构词方式的偏离。

(五)语音偏离

王希杰认为,“在语音方面,读错别字、发音失误,都是对语音规范即零度形式的一种偏离”。[7]

例1郝建说:“以后我再多管闲事,我就不叫郝建,我叫非常贱……”

例2郝建说:“我那车是追尾追的。”

例3大妈说:“哎呀,我的尾椎呀。”

例4大妈说:“大过年的,尾巴根还撞碎了,行吧,碎碎平安吧。”

“郝建—好贱、追尾—尾椎、碎碎平安—岁岁平安”,喜剧小品利用语言的同音或谐音现象,将对方话语中的某些字词曲解为与其发音相同或相似的字词并发挥开去,使观众通过联想领悟其中的幽默。

二、结语

小品语言通过语用策略抓住观众的心理,设置“包袱”引人发笑。从语言学的角度讲,是语言运用的偏离引发了人们情感常态的偏离,从而造成期待反差,形成喜剧效果,既实现了幽默的娱乐功能,又实现了语言的审美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胡范涛.幽默语言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2]Jack C Richards 著.管燕红译.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胡壮麟.理论文体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Geoffrey N.Leech.A 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M].London:Longman,1969.

[5]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6]M.A.K.Halliday,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7]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