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教育毕业正文

中国女子大学的使命与定位:博雅教育的视角

  • 投稿可笑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680次
  • 评分4
  • 37
  • 0

黄蕊

(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北京100101)

摘要:当今社会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桎梏已被打破,高等院校普遍实施“男女同校”制度,而女子大学在女性人才培养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在高等教育日益多元化、大众化的时代,竞争日益激烈,女子大学要提高吸引力和竞争力,必须有较高的人才培养质量和鲜明的特色。博雅教育理念与“崇德、至爱、博学、尚美”的校园文化和谐统一,是女子大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凝练特色优势的重要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博雅教育;女子大学;核心竞争力;特色优势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1—0010—03

毋庸置疑,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反映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近代女子高等院校的使命在于为女性争取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其在培养女性人才、提升女性社会经济地位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女子大学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桎梏已被打破,“男女同校”的教育制度在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实施,女子大学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1]在高等教育多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新时代,现代女子大学应如何体现其价值?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凝练特色?本文拟从博雅教育的角度探讨女子大学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进行特色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一、当代女子大学的价值、使命与发展方向

纵观当今国内外高等教育结构,专门以女性作为培养对象的女子大学所占比重非常小,但依然有美国卫斯理女子学院、韩国梨花女子大学这样的高等教育翘楚,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女性人才。那么,在女性人才培养方面,女子大学与一般“男女同校”的大学相比是否有其独特性呢?事实上,即使“男女同校”制度已非常普遍,当代女子大学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所在,在女性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因为相比较而言,在品德、人格教育方面,女子大学具有独特的校园文化,“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价值导向有利于培养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以及宽容态度和健康心态;其次,独特的性别环境使女大学生对自我有较为客观的预期和评价,能够增强女性的自信心,正视自己的价值,保持自己的人格,维护自己的尊严,克服自卑依赖的心理,发挥自身优势,勇于表现和施展才能;此外,女子大学的教学培养方式独特,在教学和管理上更关注女大学生的成长,重视性别视角和女生受教育过程中的特殊性,有利于女性的成长和成才。[2]

在高等教育日益多元化和大众化的时代,女子大学应被赋予新的使命,即营造男女同校时女性所不能享受到的良好学习环境,开启女性潜力,增强性别意识,弘扬先进的性别文化,促进女性走向成功,将其才智更好地奉献给社会。因此,当代女子大学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表述和传递以女性为中心的使命;二是对女性有着更高的期望,并相信她们能够取得成功;三是为学生树立坚强和积极的女性典范;四是在课程设置时考虑女性的独特要求;五是为女性营造安全的氛围,使其成为学校的主流群体,从而激发其创造力。

同时,女子大学要增强其吸引力和竞争力,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才培养质量和鲜明的特色。[3]

通过考察中国女子院校的历史可以发现,民国时期的一些女校办学卓越,成绩斐然。但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所有学校均采用男女合校制,我国女子高校便停办或合并了。直到改革开放后,女子高校才再度兴起并迅速发展。然而,女子高校在越来越受到社会认同而蓬勃发展的同时,也经受着新的挑战和考验。由于我国女子高校的办学历史较短,还没有形成特色和优势,而且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办学层次居于中下,普遍属于教学型的本科院校或职业技术层次的专科院校,在大学生源逐渐减少和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因此,提高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培育特色,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我国女子院校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高等院校开展博雅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博雅教育又叫通识教育或素质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博雅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基础,并与专业教育一起构成人才培养的基础。“博”是博学多才,突出全面素质;“雅”是风度、境界,是人的品味;博雅教育的基本精神是通,而不是偏,是对现代高等教育过度专业化导致人的片面发展的矫正和超越。它突出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注重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生活品质。它不仅鼓励开展多学科、多领域的探索,更强调跨学科的整合。[4]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和多元文化不断融合的新时代,这一源于古希腊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普遍成为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许多大学形成各自特色、增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5]从1828年的《耶鲁报告》、1929年芝加哥大学的“赫钦斯计划”、1945年哈佛大学的《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红皮书到1947年杜鲁门总统高等教育委员会的报告《美国民主社会中的高等教育》,美国的博雅通识教育运动使这一教育理念和实践在全世界广为传播。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办一流教育、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那么大学教育,尤其是大学本科教育该如何适应这种要求呢?许多大学都在积极探索“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博雅教育恰恰就是突破口之一。它可以将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培养人的专业素质统一起来。利用博雅教育丰富和提升狭窄而单一的专业教育,有助于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拓宽眼界,提高学习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从事不同职业打下基础。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近三年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表明,本科就业率持续下降,一些专业的失业率甚至达到两位数以上,如法学、国际贸易、临床医学等,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多年来重视专业教育、忽视素质教育造成的后果。我们处在一个知识更新异常迅速的时代,高等教育无法为大学生提供与市场同步对接的专业指导,很多专业技能必须在工作实践中才能掌握并实时更新,这是造成现在大学专业设置和就业岗位的直接对口率越来越低的重要原因。因此,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格外重要,是学生未来就业或创业的根本。

三、我国女子本科院校开展博雅教育的目标和措施

结合女子大学教学实际和“崇德、至爱、博学、尚美”的校园文化,女子院校开展博雅教育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博雅教育充实专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女子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完善博雅教育课程体系和模式,逐渐形成和体现独有而鲜明的女子院校特色。[6]

女子本科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往往考虑和结合女性学习特点以及就业优势等因素,因此,文科性质的专业居多,且分布较广,如教育学、法学、文学艺术、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理工科专业偏少,而且一般仅限于专业适应性较广的基础性科学,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并未设置较为专业细化的机械、地质、化工等专业。以全国妇联所属的独立普通本科院校中华女子学院为例,目前有女性学、金融、会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学前教育、法学、社会工作、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就业方向偏向于传统上女性比较占优势的行业。从近年就业情况看,除特色优势专业——学前教育和社会工作专业外,大部分专业的就业对口率较低,如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很大一部分从事的是咨询、销售、管理、行政等工作,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另一个特点是本科毕业生就业层次较低,大多从最基层的岗位做起,未来职业发展是否顺利、能否突破职业天花板获得更高层的职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以及性格修养等多方面因素。[7]如果博雅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就能够弥补这些专业教育方面的不足和缺陷,为女大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般而言,职场女性相比职场男性更敏感,更容易受外界影响,更缺乏安全感,特别注重情感生活和家庭生活。女大学生走向社会后,除了职业女性外,还将承担妻子、母亲等多重角色。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所承受的各种社会角色的冲突要比男性多,如事业和家庭生活如何平衡等问题。另外,女性固有的生理周期导致的心理和情绪周期,以及女性孕期、产期和哺乳期,都会直接影响其职业生涯和家庭情感生活。因此,一些针对性强的、女性特色鲜明的博雅教育课程对于女大学生的成长和成熟格外重要,主要包括女性学、礼仪修养、现代家政、形体训练、沟通与口才、健康教育、美容化妆与服饰搭配、保健与护理知识、插花与茶道、形象设计、中外诗歌欣赏、妇女思想史、速记、优生学、婚姻家庭学、食品营养卫生等能提升女性素质的特色选修课程。

例如,中华女子学院目前开设的这类特色博雅通识教育课程(公共选修课)有“性别与家庭婚姻”、“家庭经济问题分析”、“恋爱、婚姻与人生”、“性与生殖健康”、“婚姻家庭与两性沟通艺术”、“性法学”、“女性心理保健”、“形象管理学”、“爵士舞、拉丁舞、健美操”等,深受学生的欢迎和认可。其中一些优质的特色课程,如“性别与家庭婚姻”和“性与生殖健康”等,作为北京东方大学城教学共同体的共享课程资源,面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其他大学的学生进行跨校选修,学生反响非常好。因此,精心打造一些特色的博雅通识教育精品课程,也会为女子院校增添魅力和吸引力,从而逐渐凝练和提升为女校的特色之一。

为了更好地实现具有女子院校特色的博雅教育理念,要特别做好两件事。首先,要选择适当的博雅教育模式。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模式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的精英培养模式虽然都是博雅通识教育运动中最新和最先进的成果,但并不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女子院校。因为女子院校在我国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是需要沉淀特色和提升培养质量的普通女子大学,而不是培养精英的著名大学。公共必修与博雅通识课程选修模式比较适合,即规定最低学分要求,学生可根据兴趣和需要选择具体的博雅教育课程,既保证了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博雅教育,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次,要科学规划和建设特色博雅教育课程体系,课程规划要涵盖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础领域,主要涉及人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具体课程设计的原则要根据女性教育的发展规律,紧密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将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设置充分落实在一个科学、合理并充满特色的博雅教育课程体系上。

四、结语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学永恒的主题,也是女子院校突破发展瓶颈、迎接挑战、快速发展的关键。在博雅教育百余年的实践当中,尽管有争议,有分歧,也面临改革和创新,但它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因此,打造特色博雅教育课程是提升我国女子大学核心竞争力、提炼特色优势的有益尝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杜祥培.特色是女子大学的生命之源——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女子大学教学改革[J].高教探索,2006(1).

[2]胡艺华.关于女子大学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思考[J].现代妇女,2011(2).

[3]胡艺华.关于女子大学发展战略的思考[J].高等教育管理,2008(5).

[4]魏善春.博雅教育视野下对大学教育改革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9).

[5]张一蕃.通识教育与大学特色[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1).

[6]李明舜,洪艺敏.中华女子学院:培养知性高雅的女性人才[N].中国教育报,2012,05,01.

[7]黄蕊,咸迪咏.女性金融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状况调查与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