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
(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193)
基金项目:天津市“十二五”综合投资市场营销品牌专业建设项目(津教委财[2011]61号)。
收稿日期:2014—07—19
作者简介:张健(1963— ),女,天津人。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医药战略管理与创新系统。
摘要: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创新型人才引领创新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基本共识。本问卷调查显示,高校品牌专业更应突出内涵发展,寻求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更多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品牌专业;创新人才;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2—0003—02
一、引言
国外对创新人才的理解比我国要宽泛一些,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是社会主义创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构建创新社会必然要求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去实现。大学生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创新社会的中坚力量,其是否了解创新社会的内涵和创新合作精神的存在决定了整个社会是否能持续地进行创新的建设。
二、问卷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的形式,于2014年3月至4月,随机抽取天津地区6所大学(包括本科学校和研究生学校4个年级)的705位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男生占46.8%,女生占53.2%。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为668张,有效率为94.8%。
本次调查内容包括天津市大学生对“中医药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接受程度、“品牌专业与创新人才培养”的互动、大学生创新精神状况三个方面。
三、问卷调查结果与剖析
(一)大学生对“中医药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接受程度
“中医药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认同和接受。从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看,这方面的成效在大学生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大学生对构建品牌专业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在回答问卷中“你是否了解品牌专业‘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这个概略性问题时,回答“基本了解”的人占问卷总数的56.1%,回答“部分了解”的人占43.9%。大学生对“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了解反映了他们认同和接受创新人才培养愿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仅如此,大学生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也有了较深的认识。在对“你认为品牌专业‘中医药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实现主要依靠的是什么”选项的统计中,回答“师生共同努力”的人占61.4%,而回答“政策”的人仅占3.4%,回答“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人占24.2%,回答“学科基础”的人占11%。对创新人才培养作用的认同和重视为大学生在构建品牌专业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2.大学生对品牌专业的构想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共识
在回答“你认为品牌专业的首要标志是什么”这一问题时,选择“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人占84.5%,而选择“专业培养计划”的只有15.5%。笔者认为,这一情况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绝大部分大学生在创新人才培养进程中形成的一种现实心理期待。 他们期待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更要有专业特长和特色以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因而不失为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创新共识。
(二)“品牌专业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互动
品牌专业的构建使“中医药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逐步由理论融入到大学生的实践之中,从而形成了“品牌专业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关系。更多的大学生将视线对准社会,以一种新的角度看待培养模式。
在“你认为实现品牌专业‘中医药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中最需要加强的是哪一部分(多选)”中,选择“知识体系”的人占70.2%,选择“文化创新”的人占61.4%,选择“教学方法”的人占54.4%,选择“学科综合化”的人占28.1%,选择“综合素质培养”的人占31.6%,选择“品德和品行培养、基本知识和见识培养”的人占54.4%。选择较为集中可以说明大学生正在关注品牌专业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并不断做出自己的判断。
大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教育转向主动地参与品牌专业构建,反映了其参与到品牌专业构建中来的愿望,有助于促进“品牌专业与创新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关系。从理论的角度出发,通过不断地认识、改进,可以不断完善我国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使品牌专业的构建更加具体化,更接近国际水准。从人的角度出发,它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进一步激发大学生构建品牌专业的能量与激情。这种良性互动的不断作用是构建品牌专业的原动力。
(三)品牌专业大学生创新精神状况
目前,各高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科学技术教育、轻视人文素质教育,重视智育、轻视创新的现象,导致大学生身心未能得到全面发展。在“对于自己的专业你是否满意”这个问题的回答上,回答“满意”的多是医学类、工管类、经济类等热门学科的学生,而回答“不满意”的则多是中文系、历史系等人文学科的学生。而现在创新社会的构建需要的是全面创新发展的人才,并且更关注合作精神、敬业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合作精神、敬业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可归结为个人与集体的创新,而心理素质则是指个人的身心创新。这反映了大学培养目标与社会的需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中医药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在大学生中具有广泛影响,我国高校也正在通往品牌专业的道路上摸索。透过社会现实应当清醒地看到,虽然大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创新意识,但在自身的个性发展上还存在不创新的情况,大学生创新素质现状与构建品牌专业的内在需要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除了受历史和近年来应试教育的导向影响之外,片面强化升学竞争的社会现实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虽然中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但远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好学校、好专业就意味着好职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残酷的升学竞争、未来预期的巨大就业竞争压力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生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但在竞争精神被强化的同时,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却被淡化了,从而导致其创新精神不足。
四、结论与建议
从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天津大学生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1.多数大学生对“中医药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接受程度较高,并对品牌专业的构建目标基本达成了共识;2.天津市大学生能够较好地将“中医药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运用到发掘和解决社会问题上;3.天津市大学生有创新人才培养精神,对品牌专业人才的需求了解尚可,但部分高校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误导作用。
(一)结论
中医药高校应该将片面、单一的学科教育调整为全面发展的通识教育,不仅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技术素质,还要注重培养其人文素质,并提高大学生团队合作训练与社会实践的强度。大学生应该使自己的个性向更为积极的方向发展,为成为复合型创新人才做好准备。
(二)建议
一是对现阶段品牌专业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二是通过对影响品牌专业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因素的调查,调节品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三是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为其提供更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使其获得全面的创新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国强.中医药创新应在五方面争取突破[N].中国中医药报,2010,11,26.
[2]程勇.中医药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2(2).
[3]宋晓亭.中医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新问题[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3).
[4]王力纲,崔颖.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5).
[5]夏焕章.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