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漫
(长春市汽车区第九中学,吉林长春130062)
摘要:作曲家贺绿汀一生创作的钢琴作品数量不多,但他创作的乐曲却是我国最早实现中国风格、具有开拓意义的作品。本文对《牧童短笛》和《摇篮曲》这两首作品进行了详细的音乐分析,并从教学的角度探讨了两首作品在中小学音乐实践活动中的运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贺绿汀;音乐作品;中小学音乐活动;演奏与教学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1.055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1—0122—02
收稿日期:2014—08—12
作者简介:张漫(1968—),女,吉林省吉林市人。长春市汽车区第九中学,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学音乐教学。
“贺绿汀作为一个已经永恒了的世纪老人,他给当代中国音乐文化乃至中国历史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从中国音乐发展史中不难看出,贺绿汀不仅创作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还非常关心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1981年,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院长曾来长春等地,每到一处都召开中小学音乐教师座谈会,并向教育部提出建议”。20世纪30年代,他曾创作了两首作品,其非常适合在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运用,因此,本文将对这两首作品进行详细分析。
一、对两首作品的音乐分析
贺绿汀的作品几乎全部具有民族因素,这与他从小就在民间艺术氛围中长大有直接的关系,正因为其从小受这些艺术的熏陶,所以才能创作出具有创新意义的作品。“《牧童短笛》是1934年贺绿汀先生在上海创作的”。“《牧童短笛》原名为《牧童之笛》,后来贺绿汀根据一首民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词义,将它更名为《牧童短笛》”。
《牧童短笛》的旋律具有江南音乐朴素和流畅的风格特点,调式为五声调式,呈示部与再现部为G徵调式,结尾都基本落在G主音上,整首作品非常具有民族音乐特色。虽然《牧童短笛》听起来是淡雅朴实的,但却非常深切感人。乐曲分为三段,共76小节。呈示段(1~24小节)是4/4拍,共包括六个乐句,每个乐句由四小节构成,句子与句子之间呈对比的关系。C宫系统、G徵调式的第一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潇洒,用二声部复调写成,这两支结合在一起的复调旋律勾画出一幅淡淡的水墨画,犹如两个牧童悠闲自在地吹着笛子,天真无邪地在田野里漫游,令人喜爱。第二段(25~52小节)是根据传统民间舞蹈欢快、跳跃的节奏和旋律写成的,音乐欢快、活泼,好像是田野上的牧童们在追逐嬉戏;这段的主调性为G徵调式,2/4拍,共分为三个乐句,每个乐句同样是四小节,与第一段产生强烈的对比,第一句是D徵调式,第二句是第一句上五度属方向的严格模仿,为A宫调式,因为要进行乐段反复,所以只进行了两小节,又回到了第一句的G宫调式。这段左手采用了平行三度下行与持续的低音,减弱了功能的进行,为了前与后的对位风格统一,从而从力度、速度、和声和调性上为回到再现段做了准备。第三段(52~76小节)的调性开始是在G徵调上,后来转入D商调上,最后渐弱、结束,回到主调G调上。第三段基本再现了第一段的主题,曲调稍加装饰,其变换方式是在两个八分音符的节奏中再加入两个音符,使其变成十六分音符,让作品显得流畅而活跃。最后,乐曲渐弱,在明亮的高音区结束了全曲,余音袅袅,留下无尽的诗意和无穷的回味。
《摇篮曲》从曲子的音调而言是具有中国民族风味的,而且这首乐曲的第一句与我国陕西民歌《走西口》非常接近。通过这个民歌的曲调,可以证明《摇篮曲》与民歌之间的联系。这个乐曲同样是采用五声调式来创作的,同样以1、2、3、5、6为旋律骨架来完成整首作品的美妙旋律。也是三段体结构,主要是以分解和弦织体为主,共由83小节构成。第一段(1~27小节)通过真挚而纯朴、优美而动听的曲调,描绘出一位母亲在摇篮边哼着小曲,轻轻拍着自己心爱的孩子入睡的情景,给人以温暖、慈爱之感。第二段(28~48小节)曲调出现了变化,仿佛孩子被外面的风雨惊扰而心神不宁,又好像是母亲想到孩子成长过程中要经历的风雨和磨练而忧心。第三段(49~83小节)是第一段的再现,母亲回过神来看到安睡的孩子而心情平复,又回到了温暖、娴静的感觉,尾声转入了低音区,给人一种安稳、宁静的感觉。
《牧童短笛》与《摇篮曲》这两首作品在创作技法上都采用了西洋作曲技法。在《牧童短笛》中,作曲家采用了西方的复调音乐的特点,而且手法也放宽了许多,同时,支声部也采用了四、五、八度的音程。其中,八度的用法也摆脱了限制,在作品中也有纯四、小七和大九度的运用,而五度到八度运用得很少,只是偶尔出现在终止处。乐曲的五声音阶在音程的结合上非常自由,但三度、六度还是可能在强拍上及排位上的,这样运用能够更好地传达乐曲的意境。第二段采用了主调的手法,作曲家采用了持续低音、平行下三度,用来减弱和声功能的进行。和声功能的进行与乐曲的旋律做到了完美的协调,显示出了稳定的和声与跳跃的旋律相结合的特点。《摇篮曲》无论是旋律的写作,还是和声的运用,都非常巧妙,可以说,这两首作品是贺绿汀老先生精心创作的、中西结合的优秀作品。
二、两首作品在中小学音乐活动中的运用
《牧童短笛》和《摇篮曲》的演奏难度不高,相当于业余钢琴考级六级的程度,只需具备一般的演奏水平,就能够很好地演奏。《摇篮曲》演奏时间约3分30秒左右,《牧童短笛》也接近三分钟,作品演奏时间都不长,所以,非常适合让中小学生学习并演奏。而且,其教学与演奏实践价值都比较高。
《牧童短笛》的教学应强调对第一、第三段演奏速度的把握,教师应提醒学生要从容,不要过慢,也不要过快,若做不到这一点,便会使作品丧失田园风格。在演奏第二段的快板时,也不应该演奏得过快,因为这样就会影响第三段音乐的再现。
《摇篮曲》的曲风是温柔、宁静、安详的,
在练习时,
教师应提醒学生控制好手指的触键,找好复调的多层次感,同时,这也是练习此曲的难点,需要演奏者控制好力量来弹奏每一个声部,触键要敏捷,内声部的音不可以突出,踏板变换也要灵敏,对比好中段的慈母主题与孩子主题,注意情绪,注意乐曲的起承转合。演奏和唱歌一样需要呼吸,所以,演奏时也要根据句子的变化来适当地调整气息。《摇篮曲》是适合中小学生弹奏的好乐曲,也是练习、感受复调音乐的好作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曲风和演奏技巧对学习者演奏技能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手指的速度、力度、伸缩性、灵活度和弹奏的准确性都会有所提高,很适合运用于教学中,锻炼学生的乐感和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民族音乐的韵味与西方复调的美妙。
贺绿汀对我国音乐教育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1939年,在重庆北温泉小学内召开了育才学校第一次会议,会上他讨论了音乐组课程与教材的设置等事宜”。早在那个时期,他就曾经建议中小学开设音乐基础课和器乐课程。如今,我们将贺老先生的音乐作品运用于中小学音乐活动中,不仅是因为其作品优秀,更是对他老人家的纪念。这两首作品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也能使其体会到西方复调音乐的美妙。而且,这两首作品一直以来深受中外听众的喜爱,尤其是《牧童短笛》,是中国钢琴艺术发展道路上的第一道霞光,即使拿到现今这个时代,其魅力依然如初。将它们运用到中小学音乐实践活动中,将会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明言.作为新音乐批评家的贺绿汀[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9).
[2]靳卯君.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创刊三十周年感言[J].人民音乐,2014(6).
[3]林梅.钢琴曲《牧童短笛》的创作与演奏分析[J].大众文艺,2013(1).
[4]刘海峰.谈贺绿汀钢琴曲《牧童短笛》的演奏处理[J].音乐生活,2014(9).
[5]史咏青.贺绿汀抗战时期重庆育才学校音乐的教学与管理探究[J].音乐创作,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