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教育毕业正文

关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新思考——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

  • 投稿张安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230次
  • 评分4
  • 70
  • 0

薛金水,刘志芳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摘要:本文根据目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即要更加注重人才的复合性和创新性素质的培养,同时,探讨了加强高职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设思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复合性;创新性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2.041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2—0095—03

收稿日期:2014—09—05

作者简介:薛金水(1974— ),男,广东兴宁人。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电子技术教学。

刘志芳(1981— ),女,河北石家庄人。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电子及机电一体化。

一、高职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

2012年6月,教育部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进行了新的定位,即“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发展所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随着产业技术的提升和转型升级,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不仅要能够较快地适应目前的工作岗位要求,还要能够适应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改革和变化,适应相关岗位的不同工作。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特征是知识融合、技术集成和协同创新越来越频繁,这也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能够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新技术和新工艺难关,具有创新实践技能,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目前存在的过分强调岗位技能培养、学生能力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不高、职业变迁适应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等现象。

高等职业院校除了要将学生培养为具有精湛技艺的技师型、高技能人才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复合性和创新性。

(一)复合性

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十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注重具体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致使多数毕业生只能胜任所学专业对应岗位的工作。然而,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技术进步之快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越来越普遍的发展趋势,对高职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复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区别于本科或者研究生类型的人才复合性,高职的复合性一方面体现在具体专业岗位需要跨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医疗电子技术需要学生在掌握电子专业技能的同时掌握医疗器械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汽车电子专业的学生需要同时掌握电子技能和汽车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另一方面体现在需要具有两个以上相关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比较熟练地在两个以上相关岗位群领域中工作的人才。例如:现代办公设备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办公设备维护和维修的知识及岗位技能,能够胜任现代办公设备服务技术人员(工程师)的岗位职责,又要掌握现代办公设备门店产品销售和经营管理知识及岗位技能,能够胜任现代办公设备门店管理人员(店长)的岗位职责。

(二)创新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目前高职教育的注意力还集中在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造成学生普遍缺乏创造思维,缺乏创造热情和创造行为。创造性思维是创新人才智力结构的核心,是以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强调开拓性和突破性,其特性主要包括思维的批判性、灵活性、跨越性和综合性。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而言,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能够应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和进行新的技术改造。正如阿波罗登月计划总指挥韦伯所说的:“当今世界,没有什么东西不是通过综合而创造的。”例如:在电子信息技术中,将ZigBee技术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控制,将嵌入式控制技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控制技术,将新型电力电子系统应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将新的硬件系统应用于穿戴式智能硬件装备,都是目前新技术手段在新领域的现实应用,都需要掌握现代技术应用平台,并且将其技术应用于新的发展领域。

因此,在构建现代职业体系的背景下,以人才的复合性和创新性为特征的复合式、创新型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发展趋势。

二、高职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路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进现代教学手段是培养复合式、创新型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抓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着力构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的模块化、平台化架构。按照不同岗位对工作能力的需求,开设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例如: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具体条件开设 “医疗电子技术”、“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 “家用电子电器维修技术”、“智能家居控制技术”等专业方向模块,各个模块相对独立。也可以推行辅修专业,或者是实行“主干专业+拓展专业”叠加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不同的领域,从而培养学生的复合素质。

2.与企业单位进行深度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利用企业的技术、设备和技术优势,培养学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模块中,为了突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参考台湾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设定一门“创新创意课程”,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根据自身发展的方向,根据相关企业的需求,进行现代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与创新,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技能水平的提高。

3.全面推行学分制。鼓励学生以电子产品作品、职业资格证书等申请获得学分。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企业(行业)科技开发、新技术应用等获得学分。

4.加强以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围绕社会对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整合实训内容,减少原理验证性基础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的比例,开展有特色的专业综合实验;要加强产业合作,将企业实际的生产项目引入课堂教学;要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实习和实践;大力推进以企业实际生产项目作为学生训练的项目,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技术综合应用和开发能力。

(二)重构课程体系,科学设置课程内容

根据市场对学生的技能和素质的需求,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基础,以企业真实的项目为载体,重构课程体系,将专业技能锻炼、人文素质和创造能力培养融入到具体的项目学习中。通过对各个项目的实践来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技能的锻炼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方式,也是培养复合式、创新型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因为一个具体的生产项目的实施需要的不仅仅是单一科目的知识,而是各个科目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例如:一个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和安装需要电子信息、机械、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需要团队的沟通与合作。

培养复合式、创新型人才,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复合性和创新性,一是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本身就具有复合性;二是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的复合互补,在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的同时,确定通识课程的必修要求,注重培养对应职业需要的基本技能与职业素养,如书面表达与交际沟通等方面的课程;三是文科课程与理工科课程的复合互补,文科类专业必修一定的理工类课程,理工类专业必修一定的文科类课程;四是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的复合互补,例如:可以规定某些专业课程必须完成一定的创新设计与制作,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创新创业学习平台;五是教学内容必须有一定的动态性,要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纳入到课程体系中。

(三)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在培养复合式、创新型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1.精简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讲授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为主要立足点和出发点。教师要善于对原有的课程知识进行重构、精简和整合,从“广而博”中选择、重构“少而精”的教学内容,根据技术发展和升级的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把握关键知识点和典型知识,注重基本思维能力的锻炼,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加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建设,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初始阶段主要应用多媒体、视频教学、在线答疑、题库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空间。“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立1000门视频公开课和5000门资源共享课以及一大批省、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随着优质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水平将不断提高,从而大大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线、在线仿真等课程资源可以提升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效率和效果。

现代微视频和慕课课程的开发创造了一种使世界上任何人都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的全新型学习模式。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借鉴颠倒课堂理论和慕课理论,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探究能力,提高其学习兴趣;不断精简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逐渐增加自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创造能力。对于有实力的学生,应鼓励其参加国际相关课程以及慕课课程学习,使其在更高的平台上进行学习和锻炼。

(四)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1.社团活动。大学生社团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模式具有重要的教化功能。通过有计划地利用大学生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以及自身的兴趣爱好聚在一起,共同进行研究创造,能够与教学活动配合,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同时,社团活动也有助于青年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通过成立“大学生创业协会”,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通过成立“无线电爱好者协会”,可以培养学生在电子信息方面的综合实践创造技能。

2.技能竞赛。各种类型的职业技能大赛,如电子信息类的ITAT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补充,可以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素养。学生通过在选题、申报、实现、总结等各个环节中的锻炼,能够系列化、多层次地体现其创新能力、综合能力。教师通过适度的引导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创新需求,从而在整体上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3.教师的教科研。协助教师进行教科研活动也是提高学有余力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逐渐培养其科研能力,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鼓励、引导优秀学生、特长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专业的认识,以学生课题组的形式参与到教师的课题中,或者独立完成教师研究课题中的子课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对所学专业的前景有所了解和认识,培养其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以后的自觉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专业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所展现的专业技能以及科研的思维和方法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学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选拔部分优秀并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实验室建设和教师科研工作,既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又解决了教师精力不足等问题。

4.讲座及学术交流。开展专题讲座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学生获得宽口径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聘请专家学者做专题讲座,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专业前沿和发展方向;通过聘请优秀的毕业生做专题讲座,可以使学生了解毕业后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从而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专业技能,因为优秀毕业生的亲身体会往往比教师的教育更易于让学生接受。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郑玉清.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内涵衍变的几点思考[J].江苏教育,2012(1).

[2]丁永生,王直杰,郝矿荣,孙培德.“工程驱动”的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4).

[3]谢一风.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4]辛晓亚.关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5]郭俊朝,陈晗.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演进和构建[J].职业教育通讯,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