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教育毕业正文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研究

  • 投稿Stan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219次
  • 评分4
  • 50
  • 0

陈平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摘要:本文在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为目标,分析了在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新时期党员发展的时代要求,指出高校可从营造氛围、落实责任、健全机制等三个方面着手,促进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大学生党员;责任培养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4.002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4—0004—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责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党员培养的“模块”法研究》(编号:2013SJBFDY040)的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时间:2014—11—02

作者简介:陈平(1979— ),男,江西进贤人。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

在当前社会思潮多元化、文化形态多样化的环境下,正处于思想成长期的大学生党员很容易受到影响和冲击。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各级党组织应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出一套有利于开展大学生党员发展和培养工作的新机制,以便更好地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促进大学生党员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建设有待加强

中国传统文化中“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人思想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良好的环境氛围可以促进健康思想和进取精神的养成。就现阶段而言,高校在思想育人的环境建设和氛围营造方面还存在着服务思想教育的基础建设落后、开展思政工作的队伍建设薄弱、指导思想教育的活动形式固化等不足,例如:在思想育人的硬件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缺少工作场所和活动场地等基础教育资源配套不足的情况;在党群工作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专职人员配备不足,兼职人员流动性大、稳定性差等情况;在对主流思想的把握和传授方面,存在偏重对党的经典理论和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将党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情况,并由此导致高校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与学生实际思想需求之间的脱节,使得学生觉得党的思想理论是一种远离普通群众、只有社会上少数精英分子才能理解和掌握的“高大上”的思想,而对其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造成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不主动,同时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处于一种被排斥、被边缘化的状态。

(二)发展要求有待落实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明确提出,发展党员工作应当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慎重发展、均衡发展,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坚持入党自愿原则和个别吸收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上述规定表明,党员发展工作是党的一项严肃、认真,原则性、程序性、规范性极强的政治工作,发展党员要严格遵循相关程序和制度,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工作思想,做到宁缺毋滥。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呈现出的是一种“程序化、批量化”的发展模式,这种培养模式过于关注发展群体外在表象上的“统一”标准,而忽视了个体实际上客观存在的差异,机械地将对人的思想教育和培养工作理解为一种可以通过外在指标进行衡量和判别的简单工作,这种工作模式既违背了全面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素质教育要求,也严重背离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的党员发展标准。

此外,在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发展制度执行不彻底、岗位责任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例如:在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和团员推优环节中,存在以班级会议代替团支部会议和以班主任意愿代替集体决策的情况;在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考察等环节中,存在以单一性的学习性指标代替综合性考察的现象;在积极分子培养环节,存在培养人党性不强,责任意识缺乏,工作把关不严,考察流于形式的现象。

(三)监察督导有待加强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社会、高校和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出现了“重过程培养、轻后续监督”的现象。近年来,由于受早期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相比之下,学生党务工作人员就显得严重不足。调查发现,目前在高校二级学院基层党组织中,从事学生党务工作的人员,除了学院党委书记、副书记、专(兼)职组织员、辅导员和班主任等高校教师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大学生党员。由于这些从事党务工作的学生党员自身身份的限制和个人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在组织纪律监察过程中并不能起到有效的纪律监察和行为督导作用。

鉴于上述情况,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中央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学生党建的工作要求,多数高校基层党组织都将主要的工作精力投入到对入党前学生的思想教育引领和培养工作上,而对如何做好学生正式党员党性修养的提升和日常行为的监察等方面工作,关注得不够,投入的不多,使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后在思想和行为上放松了对自己的党性要求,导致学生党员主体意识淡化、组织观念弱化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二、完善学生党建工作的途径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的氛围

在当今社会利益群体呈现多元格局的状态下,社会思潮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了多元状态,大学生党员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面临着坚持党的理想信念与多种社会思潮冲击的问题。因此,高校的党务工作,特别是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需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并随着外界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努力探索出新的教育途径和方式。

首先,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组织,以确保制度的执行和精神的落实。为此,高校应成立大学生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就是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适宜全校学生党建工作开展的发展规划和努力目标,发挥出总揽全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功能,[1]以实现从全局性和战略性的角度出发,定期研究部署工作,确保机制运行顺畅的目的。同时,发挥保障人财物等相关资源得到落实的作用,为整体运行机制的形成创造条件。其次,要特别加强对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高校在努力促进校园环境发挥育人功能的同时,要紧紧依托现有教学活动和生活现状进行思考,通过强化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以及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和校园群体观点、信念等无形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构建无声的育人载体,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责任感,帮助学生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同时,研究认为,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时,必须要以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通过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引领积极的社会舆论方向和主流文化发展方向,促进大学生党员健康思想和优秀品质的形成。

此外,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好处与挑战,挖掘新媒体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必须寻找新的生长点,这个生长点就是新媒体技术的强大优势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特有优势的结合点。要紧紧抓住新媒体技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服务的契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搭建新平台,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的传播特点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及发展规律相契合的优势,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新的生长点。[2]例如:可以通过论坛、博客、聚合新闻、微博、微信、网络学习等新的网络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喜爱的新媒体相结合,进一步拓展党建工作的活动阵地,打造出若干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符合学生思想成长需求的、有广泛影响的教育网站或网络互动社区,让大学生在快乐、轻松的网络虚拟实践中受到教育,实现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扩大教育群体覆盖面的目的。[3]

(二)规范发展流程,落实培养责任

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就必须不断强化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责任意识教育和在履行这种责任过程中产生的指导责任行为的道德意识教育。因为无论是普通群众,还是党员,只有在责任意识的指导下,才能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4]因此,首先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工作制度和行为规范,用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思想。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组织的纪律性和群体的规矩性。在《孟子·离娄上》中有“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记述,这段记述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我们所在的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的集合,而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因此,如果没有一个规矩来约束,大家各行其是,社会就会陷入混乱。那是不是有了完备的制度后,事情就一定会有良好的发展,并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大量事实告诉我们,具备了完善的制度仅仅是取得成功的条件之一,要想取得良好的结果,还必须要有具备高度政策领悟力、活动组织力和资源协调力的人,一旦失去了人的积极参与,再好的制度都只能是摆设。此外,如果有了好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却不认真落实,反而会造成自由主义思想的泛滥。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执行,还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制度执行者,坚持执行相关规章和制度。例如: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党委(以下简称“林学院党委”)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指导下,结合《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建立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意见》(苏委教组〔2010〕38号)、《江苏省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三投票三公示一答辩”实施办法》(苏组通〔2012〕54号)和《关于深入实施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的意见》(苏组发〔2012〕4号),完成了对大学生党员发展责任主体的遴选和责任确定工作,共遴选出学院党委、学生党支部、学院党务工作组、共青团组织、班级、入党申请人等六个主要责任主体,并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学生党支部书记、组织员、辅导员、班主任、入党申请人分别确定为其所对应的责任人。这种大学生党员发展模式既做到了依据现有党员发展工作条例,明晰相关要求,落实各方责任,同时,还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了党员发展工作的严肃性和公信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增强监督意识,完善激励机制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这句话在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和党员自我修身过程中,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胡锦涛指出:“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充分体现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一套健全的制度作为基础,还需要合理顺畅的管理体制来推进。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全督察制度,增强各培养主体的责任意识。为此,除了要进一步加强对党务工作者的党务培训和党性教育外,还要建立严格的监察、监督体制。例如:可以设立党支部建设目标责任制和党员目标管理制,构建起党支部内部的责任追究机制,将支部发展党员的质量与对培养人的评价结合起来,形成联动考核体系,同时,对党支部凝聚力强、组织活动开展好的支部书记进行表扬和奖励;对于党员先进性差、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的党员和其所在党支部负责人,则可以采取诫勉谈话等形式,进行批评教育;对于不合格的党员,要按照规定及时予以“清退”,以真正发挥组织的监察职能,同时对违纪、违规党员起到警示和惩戒作用。

二是建立配套措施,完善激励机制。党务工作提倡奉献,但在实际工作中,为稳定大学生党员干部队伍,增强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进一步推动学生党建工作的持续健康开展,组织上也应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适时地让社会认识到党务工作者作为从事该项工作个体的社会价值,并为其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此外,对于获得“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的学生党务工作人员,高校应该在学生评优、评奖、就业推荐、学业深造等方面,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对于投身学生党建工作并取得良好工作成绩的高校教师,学校应该在岗位津贴、职称和职务晋升等方面予以适当考虑,以充分体现高校党务工作的人文关怀,增强党务工作者的社会价值体现,进一步激发党务工作人员的内在动力,促进良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氛围的形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林佩云.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体系的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

[2]冯刚.新媒体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09(10).

[3]曹飞,关桓达.大学生党建运行机制建设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1).

[4]郭明飞.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N].人民日报,2013,11,21.

[5]戴湖北.高校学生党建导师制工作模式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