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教育毕业正文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婚恋问题及教育对策——基于婚恋教育的分析

  • 投稿答完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321次
  • 评分4
  • 39
  • 0

张健1,范玉凤2

(1.华北电力大学,河北保定071003;2.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071051)

摘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婚恋问题日渐凸显。鉴于大学生婚恋在校园的深度蔓延、婚恋问题的凸显、婚恋教育的缺失以及学校管理的失范,从婚恋教育的视角寻找应对之策或许有助于问题的缓解或破解。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婚恋问题;教育对策;婚姻教育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5.006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5—0012—02

本文系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婚恋问题教育管理研究”(13XS34)阶段性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4—11—25

作者简介:张健(1986— ),男,河北衡水人。华北电力大学学生处,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范玉凤(1988—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河北金融学院管理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一、历史溯源:我国高校大学生婚恋的政策演变

追溯发端,大学生恋爱要从1977年高考的恢复说起。20世纪70年代末,大学对校园恋爱是明令禁止、坚决反对的。到了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大学生恋爱现象有了显著上升。90年代,社会和高校仍将大学生谈恋爱视为大学生的一种问题行为,其一旦谈恋爱,就不能参与评优、入党,甚至毕业时强制其分手。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公众对大学生恋爱越来越报以理解和宽容,大学生恋爱逐渐走出了“不良行为”的思维窠臼,而成为引发教育界、社会关注的正常的“阶段行为”。1990年,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在校谈恋爱不再被明文限制,但对结婚者仍作退学处理。2005年,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有关大学生婚恋的条款进行修订,删除了原规定中“在校学习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条文,从制度上对大学生婚恋进行了“政策松绑”,意味着恋爱、结婚、生育在适龄大学生中已不再受限。

二、问题聚焦:当前高校大学生婚恋的核心问题

(一)婚恋教育滞后或缺失。婚恋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浏览当前我国大学生婚恋教育的图景,婚恋教育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在眼前。

第一,学校层面。作为学校系统性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婚恋教育缺席,并且整体性匮乏。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婚恋教育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寥寥数语的描述鲜见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书中。课堂灌输的方式、婚恋教育的陈旧内容也无法满足大学生的情感诉求。

第二,家庭层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性教育老师。事实上,现在家庭中的婚恋教育极度缺失。父母的期望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智育挤占了德育(包括情感或婚恋教育等)的生存空间。另外,婚恋教育内容比较敏感,一层假想的道德薄膜套在了家长进行婚恋教育的过程中。

第三,社会层面。应通过舆论、媒体、社会风尚浸染、生活环境熏陶等方式,在社会上积极传递或宣传大学生婚恋教育的正面信息、宣传婚姻法律知识、倡导相敬如宾的家庭美德、弘扬文明健康的婚恋道德,以实现对大学生进行婚恋教育的目的。然而,细看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婚恋教育在社会层面上的表现,方知其极度缺失。

(二)婚恋观不科学。婚恋观是指一个人对恋爱的认识和了解,对待爱情的态度、看法及行为倾向,包括婚恋态度、婚恋动机等内容。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婚恋观中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存在。

第一,婚恋态度公开化。婚恋态度公开化具体指的是大学生在对待婚恋这个问题时,不回避,不遮掩;在行为上,恋爱表现也是非常公开。一项调查显示:承认曾谈过恋爱的有51%,表示没谈过恋爱的有47.7%,不置可否的有1.3%。过去的大学生谈恋爱常常搞“地下战斗”,而现在的学生情侣们来往于教室、图书馆、食堂和宿舍之间,构成了校园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第二,恋爱动机具有盲目性。当前,大学生的婚恋动机多元化且具有盲目性,具体表现为“只在乎曾经拥有”的为爱而恋型,随波逐流的从众或攀比型,寻找感情寄托的排解寂寞型,“宁在宝马里哭,不在单车上笑”的注重实际型,为未来婚恋打基础的积累经验型等。恋爱动机的盲目性使大学生恋爱缺乏稳固性,也亵渎了爱情的真谛。

(三)性无知与性泛滥并存。高校大学生性知识的匮乏以及高校性教育的缺失具体表现为:第一,对性无知。现在,大学生甚至中学生做人流的屡见不鲜,有的女孩子连紧急避孕的知识都不懂。第二,边缘性行为随意。大学生校园恋爱中随处可见情侣拥抱、接吻甚至还有其他更为亲昵的边缘性行为发生。第三,性道德淡化。性道德淡化也有明显的体现,“周末情人”、“小三”、“被包养”等词语逐渐扣在了大学生的头上。

三、教育策略:基于婚恋教育分析的高校大学生婚恋问题破解之策

(一)树立正确的婚恋教育理念。高校开展婚恋教育要有正确的理念做指引,进而才能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第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对情感有了合理的诉求,恋爱成为其满足身心发展的行为体现,因此,高校、家庭应树立正确的婚恋教育观,为子女今后的婚姻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高校在进行婚恋教育时,应引导大学生摆正爱情的位置,协调好恋爱、学习、生活以及集体的关系。

(二)合理设置婚恋教育内容。

1.婚恋道德教育。婚恋道德主要体现在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方面。大学生婚恋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就是要实现以一颗责任心去对待恋爱。因此,婚恋道德教育的重点之一就是教育大学生恋爱时要增强责任意识。此外,在爱情上的忠贞、专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婚恋情感教育。婚恋情感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使大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何在恋爱的过程中实现情感的理性升华,最终能够以宽容、理解、尊重的胸怀或心态去处理恋爱中的困惑与烦恼,塑造出理性、坚毅的情感世界。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助于推动高校婚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性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性教育迫在眉睫,恰当、适度的全面性教育主要包括: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性健康知识、性道德教育、性法律教育等多个方面以及涵盖爱情、家庭等和性相关的各种关系的探讨,旨在提升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水平和性道德水平。当然,加强避孕和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宣传,鼓励大学生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也是高校性教育的重要范畴。

(三)实施婚恋教育方法。实施婚恋教育方法是实现婚恋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第一,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大学生恋爱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活动中去。第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借助校园文化建设的契机,不断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形成稳定的意志品质、坚定的信仰、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三,坚持普及性引导与个别性指导相结合。在进行大学生婚恋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宏观的指引性教育与针对个体问题的个别性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能保障全体大学生接受婚恋教育,又可以实现对个别问题的单独指导。第四,规范学校的婚恋管理。一方面,建立健全大学生婚恋政策,以此来规范和引导大学生的婚恋走向;另一方面,制定与大学生婚恋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通过约束手段实现对婚恋问题的管理。第五,多位主体协同发力。要有效破解当前面临的大学生婚恋问题,就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以及网络媒体等多位主体协同发力,共同来提高婚恋教育的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芦茜.女大学生恋爱状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范丽娟.高校大学生恋爱现象和恋爱观教育研究[D].厦门大学,2006.

[3]郑武生.大学生恋爱问题分析和教育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1(2).

[4]李瑶.对当前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分析及思考[J].湘潮(下半月),2010(5).

[5]涂绪谋.在校大学生婚恋现状及学校管理策略[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