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职业教育教育毕业正文

新媒体语境下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路径探究

  • 投稿沈星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816次
  • 评分4
  • 29
  • 0

黄乐,王冠中,付昌义

(南京工业大学机械学院,江苏南京211816)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群体置身于各类新媒介信息包围之中,而大学阶段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攻坚时期,积极应对媒介、科学使用媒介、理性思辨纷繁复杂的媒介信息是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媒介素养。本文以培育大学生媒介素养为切入点,探讨新媒体语境下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的有效路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媒体语境;大学生;媒介素养;媒介信息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5.009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5—0019—02

课题来源: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011SJB880090)研究成果之一,2013年南京工业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项目(课题编号:SZYB2013011)。

收稿日期:2014—11—28

作者简介:黄乐(1985— ),女,江苏南通人。南京工业大学机械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王冠中(1984— ),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工业大学机械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付昌义(1981— ),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工业大学机械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媒体语境下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实意义

作为新媒体标志的网络和手机通信已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最主要的获取信息、对外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渠道,新媒体也日益成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当前鱼龙混杂的新媒体语境与媒介信息格局中,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使他们成为信息时代合格公民、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实困境

(一)过分依赖媒介,缺乏现实交流,导致自我封闭。如今在大学校园里,网络是学生接触的最主要的媒体,学生在网络上花费的时间远远超过传统四大媒体,网络媒体日益成为学生了解信息的首要选择。很多学生要了解信息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互联网, 休闲娱乐成为大学生接触媒介的主要动机,因此,其对网络媒体的依赖感也越来越强烈。不少学生长期沉溺于应接不暇的虚拟情景中不能自拔,荒废了学业的同时,也越来越抗拒主动与他人交往和沟通。他们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情感追求沉浸于形形色色的媒介内容中,容易对未来漠不关心,导致极端自我封闭、行为失衡,从而产生紧张、孤僻、冷漠甚至更严重的心理缺陷,严重阻碍了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信息甄别能力有限,对媒介信息内容缺乏思辨。大学生群体对媒介信息的本质及属性认知程度普遍不高,对媒介信息的思考、辨别和批判能力有限,特别是对消极负面信息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媒介中的各类信息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政治倾向性和价值倾向性,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甄别、检验和进行信息加工,而大学生群体由于生活阅历浅、社会知识缺乏,往往有较强的信息探知欲,却不懂得如何对掌握的信息进行分析、解读和反馈,导致其对媒介的特性、功能及影响的认识不够全面。

(三)媒介道德规范认识淡薄,自律意识薄弱。这种道德规范的模糊主要表现为:学生对知识产权、新闻出版、网络监管及跟踪等方面的相关规定掌握得不够透彻,对利用媒介进行信息传播、侵权盗版行为的自律意识较为薄弱。[1]学生群体

在遇到一些感兴趣的事件时,

会因有相似的消费习惯和媒介接触习惯而产生共鸣,结成意见同盟,由于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薄弱,加上舆论导向的不客观,很可能会对他们原本就十分脆弱的道德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力造成很大的冲击,从而被蒙蔽甚至误导。因此,引导大学生在媒介信息的海洋中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媒介素养,增强其对消极负面媒介信息的质疑力和免疫力,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2]

三、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路径

(一)着力实施学校教育,提升大学生媒介基本素养。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使当代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现代大学生既要能够从大众传媒上获取信息,又要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处理,以获得自己独立的判断和结论。首先,应传授给学生媒介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在课程设置中加入有关媒介素养的课程,例如“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全校性公选课,从认知、审美、伦理道德等多个方面递进渗透,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媒介环境,掌握传播技巧,最终成为积极主动的媒介制作和传播者。其次,提高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对于善恶美丑和真假虚实信息的分辨能力以及迅速识别各类信息的意义和价值的能力。最后,强化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水平。媒介素养的提高不能仅仅依靠第一课堂传授,更多的在于品格的自我养成,应引导学生掌握媒介传播的伦理道德和相关法律法规,把外在的影响内化为自身的品质,从而将科学接触和运用媒介变为自觉的行动。

(二)打造“业务精、专家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在媒体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已经成为社会公众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自然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之一。要培养“业务精、专家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提升自我媒介业务水平,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辨能力、信息产制能力,积极探索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模式和规范机制,建构媒介信息系统。其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依据现今“90后”大学生群体的实际特点,指导和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具有更多感染力和正能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要多渠道、多阵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继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媒介传播道德伦理价值观,使思想政治管理、学生学业和生活管理、突发事件管理更具时效性和实效性。

(三)创新第二课堂形式,强化学生的媒介实践能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媒介素养养成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媒介素养教育应倡导以学生为本, 将校园内的媒介资源和大众传媒作为广大学生接触和参与媒介实践活动的载体和基地,让学生成为媒介活动实践的主体。[3]要充分利用好校广播台、网络信息中心等媒介资源,鼓励师生间、同学间相互交流启发。利用短信平台、PU平台、学校和团委官方微信等媒介载体广泛宣传各类媒介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媒介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媒介,如参与校园小记者新闻采访,参与编辑校报,参与设计和推广官方微信,开展校园DV、微电影作品征集、网页制作大赛、动漫设计大赛、影视作品展播、影评征文等活动。此外,学校团委可邀请名编辑、名导演、名主持人等传媒人物走进校园,开展媒体见面会,与学生近距离互动交流, 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媒体现状,减少媒介神秘感。

(四)协同各方力量,净化媒介空气。面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急剧发展,大众媒体传播的信息庞杂而且良莠并存,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信息化的负效应,因此,需要多方协同,对媒介传播信息进行过滤,从而净化媒介空气,促进媒介良性发展,也使学生主动吸收、利用各种利于自身健康成长的教育因素。首先,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持续推进舆情和舆论监管,建立健全媒介机制。媒介的监管应该将法制管理、行政管理、媒介自律、公众监督有机结合,着力构建一个网络式的制约机制体系。[4]其次,大众传媒作为媒介教育的重要参与者,须切实提高自身素养。媒介从业人员要坚守自己的专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明确自身作为公众代言人的职业定位,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扮演好媒介信息的验证者和过滤者的角色。青年学生良好媒介素养的养成,不仅需要社会、学校的共同推动,还必须扎根于家庭教育。家长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积极倡导亲子共视、共网,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父母的引导和精心培育,两辈人共同提升选择、辨析、评估和运用媒介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5]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单鹏娜,王珊.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

[2]佚名.提高网络素养净化网络环境[N].人民日报,2008,09,25.

[3]李安英,徐兵,刘英飞.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对策分析——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J].新闻世界,2013(8).

[4]杜娟,潘玲霞,胡沫.理工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实证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5]江宇.家庭社会化视角下媒介素养影响因素研究——以南宁市中学生及其父(母)媒介素养调查为个案[D].中国传媒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