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英语正文

中学英语教学方法现状与应对探析论文(共4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1-09
  • 阅读量397次
  • 评分0
  • 0
  • 0

  就当前的一个中学英语教学而言,其中也都是依旧存在着一些教学低效化的问题。比如现在的中学英语课堂上学生对英语缺乏学习兴趣,本文就整理了关于中学英语的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中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尝试


  甘霖(重庆市第五十七中学重庆渝中400010)


  一、问题背景


  根据《义务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英语课程总目标是由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组成的。在一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意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教学,而忽视对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这会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到乏味无聊;对所学科目内容的知识背景了解甚少,缺乏对英语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二、设计依据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指的是“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中学文化意识课程目标包括四个范畴: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其中,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交际。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各种活动,使学生对自己国家和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有所了解,形成对文化异同的敏感度,对不同语言之美的领悟,从而对异国文化采取包容和尊重的态度。


  三、教学情境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王菲悠扬的歌声从初三(十)班的教室传出来。这是在上音乐课吗?不,不是的。这是笔者在上一堂有关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英语课。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GoForIt”的第三册《UnitTwo》,主要介绍了中西方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是其中的一篇重要课文。我用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水调歌头》开始了今天的教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学生轻轻地哼着,看着一幅幅月满情深的画面,眼里充满了深情。这时,我打开幻灯片,呈现一幅图片,一轮圆月从海面上升起,旁边配有中英文: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Asthebrightmoonshinesoverthesea,Fromfarawayyousharethismoonwithme.”


  我带着学生朗读了一遍。“哇!”突然,几个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惊叹。我注意到,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表现出了惊奇的神情。他们一定在想: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古诗,竟然还可以这样读出来。这时,我又播放出另一张幻灯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Fromawinepotamidstflowers,Idrinkalonewithoutpartners.”


  读完,学生脸上露出了陶醉的表情。我想,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中国的古诗被翻译得这么美,感受到英文的语言魅力吧。我说:“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中国古诗里领略了月亮的美,感受了中国人寄托月亮对亲人的思念。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英文诗中的月亮。”


  Iseethemoonwithitsroundlight,


  Ishereagainforfuntonight.


  Itseeksitsplaymatesontheground,


  Forintheskynoone’saround.


  在这首诗中,月亮被描绘成天真可爱而又淘气的孩子。月亮,因为它在天空太寂寞,无人陪伴,便悄悄地从树梢上溜下来寻找伙伴。相对于中国人以月寄情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西方人更倾向于将月亮看作是独立的个体,是亲密的伙伴、情人知己的化身。同时,英语中还有几个与月亮有关的短语:


  1.overthemoon(很乐意)


  2.promisesb.themoon(给某人开空头支票)


  3.askforthemoon(想得到得不到的东西)


  4.onceinabluemoon(千载难逢,罕见)


  现在,我们来朗读李白的《静夜思》,然后进行小组活动,试着把这首诗译为英语。


  下面是小组的作品展示:


  床前明月光Thereisabightmoonabovemybed,


  疑是地上霜Iwonderifit’sfrostontheground,


  举头望明月Ilookupatthemoon,


  低头思故乡SuddenlyImissmyfamily,bendingmyhead.


  虽然,学生的文笔很稚嫩,甚至还有错误。但我认为:从课中,他们既感受到了汉语独特的韵律之美,也体会到了英语文化的奇妙。


  四、创新点说明


  本节课的设计以月亮为主题,以中英文诗歌为载体,通过中英文诗歌的互译,让学生对两种语言文化的异同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在课堂上领略了不同语言文化之美,并且初步有了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虽然,这堂课只是一次小小的尝试,但学生的热情却给了我信心:我们通过发掘教材中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意识,能引领学生进行跨文化的交流;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能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这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第2篇: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


  毕道玉


  摘要:当下中学英语词汇教学存在低效乏味的问题,教师应针对词汇教学的问题,通过音形义结合、词块教学、语境教学等几方面探索具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英语、词汇教学


  对于英语词汇教学而言,其难点有三:第一,让学生明白这些看似“无序”的字母是怎样排列成单词的;第二,怎样让学生从这些字母排列中找到其含义演变规律;第三,怎样帮助学生构建起音、形、义的环形连接结构。这三个难点,如果其中某一方不能“化难为易”,就很容易造成词汇教学的低效局面。这就对教师的环节设计、策略运用等能力提出了要求。


  一、现存问题


  1.策略低效。


  在今天,“化难为易”的达成率十分低。究其根源,还是教师计划能力不足,不能对词汇教学进行有侧重、有方法、有技巧的设计,造成了学生学习无策略、无技巧、低效率的局面。具体来说,即学生对词汇的印象大多只停留在“考试需要”层面,词汇学习大多只是上课跟读、考前死背。这种“了解残缺+记忆短时”的局面,正是造成学生词汇学习低效的主要原因。


  2.音、形、义分开。


  如果将词汇学习比喻成一驾马车,那么音、形、义就是拉动马车的三匹马,起着动力牵引的重要作用。想要马车走得快、走得好,就要保证这三匹马一同进步。而这三匹马的步调如不一致,就会使词汇教学出现某一环节“脱节”或者“落后”等现象,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很容易出现“记不全面”“读写不一”等情况。


  3.忽视构词法。


  词汇并不是由一串无序的字母组成,而是由一些关联紧密、代表意义强的词根组成的。可以说,词汇学习就是对词根意义的学习。但是,这并没有引起所有教师的重视,使得以字母为主的拼写教学仍大面积存在于中学课堂上。在这种“字母+字母=单词”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对其的记忆也大多依赖于“记忆惯性”,认为只要多读两遍,就能记住该单词的字母排序,由此形成“单词学习=死记硬背”的错误认知。学生不甚清楚单词组成的规律,自然无法实现“举一反三”“联想记忆”等学习目标。


  4.词汇孤立。


  对于词汇而言,无论是词汇学习还是运用,都需要借助一定的“环境”支撑。然而,部分词汇教学“独木难支”,与孤岛无异。最易引发这种“孤岛”现象的是教师的教学策略,即仍以“先词汇、后课文”为主导,在课程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词汇意义、读音等的“灌输”。这种形式极大阻碍了学生阅读的顺畅性和有效性,进而引起学生自我否定和消极放弃等行为。


  5.缺乏文化渗透。


  鉴于学生学习词汇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教师只能选择性地放弃某些具有拓展性、规律性、趣味性的知识,例如词汇来源、文化演变等。这些被放弃的内容虽然看似“多余”,却是学生想要了解词汇、走近词汇的最佳通道。这种实际需求与选择性教学相冲突的结果,就是词汇学习低效、乏味的局面的出现。


  二、应对策略


  1.音、形、义结合。


  为保证词汇学习的高效和全面,教师应该同时牵动三股力量,形成“三马齐驱”的模式,教导学生从三个层面同时入手,全面了解词汇,形成词汇学习的“圆圈”式结构,避免词汇“跛脚”现象出现。


  以overcoat为例,教师对其进行讲解时,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1)词汇分解。教师可将其“化整为零”,按照含义组成,将其还原成over和coat两部分,教会学生分解单词及整合含义的方法,帮助学生在遇到类似单词时能快速分解含义。


  (2)读音教学。教师要先示范学生该单词怎样发音,怎样识认音标,怎样点读重音,怎样将音标、重音连贯起来等。


  (3)反复练习。在音、义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适时借助学生的思维惯性,对其进行“本能”训练,要求学生不断重复该单词的音和义,以便能在做题时第一时间想到该单词怎样发音、有哪些含义等。


  2.词块教学。


  想要保证词汇掌握的全面性,就要先了解该词汇有哪些含义,这些含义之间有哪些内在规律等。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要从旁辅助,帮助学生构建起主干为本义、枝干为衍生义的“词汇树”,了解枝干与主干之间、枝干与枝干之间有哪些联系。


  以official为例,其形容词含义往往因句子环境而变。如:


  “Thiswasherfirstofficialengagement.”在这个句子中,official作定语,只用于名词前,被译为“公务的、公职的”。


  “Thecountry’sofficiallanguageisSpanish.”此句中,official同样为定语,却被译为“正式的、官方的”,常用于名词前。


  “Ionlyknewtheofficialversionofevents.”此句中official被译为“公开的、公布的”。


  “TheofficialopeningisplannedforOctober.”这里,该单词被译为“官方场合的”。


  在以上四个例子中,official因所处的句子环境不同,其含义也有微小差别。但是,这些含义都离不开“官方的”这一本义。因此,教师对该单词进行讲解时,就可以一次性举多个例子,要求学生根据其本义对句子中的单词进行含义赋予,形成“由一到多”的词汇学习模式。


  3.语境教学。


  如果将英语学习看成一座层级分明的“塔”,那么词汇学习就是这座塔的基层,起着基础承载和承托上层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词汇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服务于句子、篇章。为保证其“服务性”和“基础性”作用能够充分发挥,进而保证“塔身搭建”的顺畅性和高效性,教师在进行“塔基建设”时,就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起“搭建塔身”的目标意识,让词汇教学贯穿句子、篇章教学中。这样,即使学生不甚清楚单词的具体含义,也能在掌握篇章大意之后,对其进行含义联想、定位、猜测等,形成词汇学习的主动模式,这与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完全相符。


  4.活动教学。


  对于词汇学习这列火车而言,教师是“车头”,学生是“车厢”。火车想要跑得快、跑得稳,就先要保证车头方向正确、动力充足。因此,教师在讲解词汇时,要寻求适合学生的方法途径,制订出有条理、有趣味、有效率的词汇教学计划,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注重“车厢”作用的发挥,在保证方向正确的前提下,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记忆。为保证素质教学的有效性和生动性,教师可以采用活动教学,例如在讲解某一具体单词时,让学生以造句接龙的形式来掌握词汇。


  第3篇:中学英语教学与学生学习方法探析


  甘肃通渭县平襄镇店子学校(743300):宋巧玲


  [摘要]文章从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认识教学的误区三方面阐述了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逐步达到教与学的最佳耦合。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习方法;兴趣培养


  中学英语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要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最具有价值的一种能力。


  一、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


  兴趣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关键。英语学习中学生缺乏学习的信心、产生畏惧心理等都是因为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就要从让学生自己主动爱上学习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争取成为一个“善学”的人。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回想自己曾经获得成功的经历,以找到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因此,需要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使英语课堂轻松有趣,教学语言生动形象。教学中教师的手势、表情等身体语言非常重要,例如教学“monkey”时,教师可以边读单词,边模仿猴子机灵调皮的样子。另外,教师形象描述,创设恰当的语言环境和情景进行对话及句型训练也很有必要。


  二、重视英语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学生不爱学习英语,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不会学习。学不得法,事倍功半,自然对学习毫无兴趣。所以,教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最有效的措施。


  1.改善预习效果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学生首先要及时预习,利用工具书或参考资料自学单词,试着阅读课文,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对课后的问题进行思考,提高预习的质量。其次要开展阶段性预习,对近期将要学习的内容从整体上进行粗浅的浏览,以求得一种初步的印象。最后要进行学期预习。利用一些参考资料或辅助资料对下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提前接触。要提高学习成绩,就必须认真预习,勤思考,多询问,多动笔,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2.提高听课效率


  在常规教学的几个环节中,上课这一环节,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最大。上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这样才会使学生得到提高。一要做好课前准备。这不仅包括知识准备,还包括材料和精神准备,课前及时翻看书本,回忆学过的单词,整理学习用具,把心“收回”到要学习的内容上。二要熟悉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善于捕捉教师讲课的重要内容,留心教师的导入和小结。三要及时解决问题。英语学习的主要渠道是课堂,对于经过自己努力思考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把握的问题、不知道过程的问题等都要及时向教师请教解决。四要积极主动发言。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法灵活多样,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这个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发言,即使是机械地读单词或进行情景对话等。五要做好课堂笔记。为课后复习做好准备,系统地掌握知识,就要集中注意力听好课、做好笔记。


  3.及时做好复习


  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学生课后要及时进行复习,从心理上重视课后的复习,应写写单词、读读课文、看看课外阅读材料等。一要学会回忆当天的知识,教师可提醒学生晚上复习时想一想:今天学了哪些知识点?掌握了哪些?哪些还不懂?二要多看教科书。英语课本不单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根本,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根本。三要整理课堂笔记。笔记是为学习服务的,课堂上由于要集中精力听讲,笔记不可能完整、准确,因此,复习时很有必要把课堂笔记进行加工整理,以便今后复习节省时间。四要灵活运用参考资料。在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笔记有缺漏的情况下,可以向参考书寻求帮助,这样有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五要做好阶段复习。根据阶段的不同,学生要善于找专题来复习,例如在期中期末考试前,可以先按照单元进行系统复习,然后按照单词、短语、句型、语法、阅读等板块进行专题复习,一个一个专题复习完之后不仅提升了对学习的兴趣,而且逐渐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4.独立完成作业


  学生善于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所学知识才能掌握得更加牢固,学习才有意义。英语教学的最终评价是通过测验、考试手段实现的,而做作业是能更好地完成测验和考试的前提。学生在思想上把平时的作业当成考试,严格要求自己,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要有一定的规矩。例如学校里能完成的作业不要往家里带,估算作业的时间,避免养成做事拖拉的习惯,写作业期间尽量不翻阅资料。二要认真审题。阅读题目时要看清楚,理解准确,尤其对于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综合题型更要细心。三要确保正确率。有些学生做作业比较马虎,独立性差,喜欢马上和同学对答案,对了就跳过,错了把答案改过来就算完事了,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到最终的考试。四要总结经验,认真反思。作业发下来之后,对做错的要重新更正,分析错误,这样才能做到错有所得、错有所值,才能做到题不二错。


  5.掌握考场应试技巧


  从目前来看,教学质量的监测没有比考试更科学的方法。考试中主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是对学生心理上的调节,另一个则是让学生掌握答题技巧。英语虽然是一门语言学科,但是和语文等其他学科截然不同,其虽然是一种语言,但对我们来说,考查的重点仍然是基础知识。学生首先要调节考试的心理状态。不能过度紧张,考场上可做积极的心理暗示、深呼吸,用考前放松来缓解紧张的情绪。其次要掌握答题技巧。一是浏览试卷,把握全局;二是明确答题的顺序;三是运筹时间,注意方法,想与写结合,争取一遍成功,力求一次正确;四是不受干扰,按时交卷。


  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走出英语教学的误区


  课程改革以来,英语课堂教学教法灵活多样,教材的使用也有所创新,但各种各样的问题依然很明显。


  1.滥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现在,多媒体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使得教育最优化目标的实现变得越来越近,然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忽视了英语学科本身的特点。一是忽视了教师的直接示范作用,有的课堂上教师没有板书单词,利用朗读代替范读,利用多媒体赏析代替了分析解读。二是机械呆板,喧宾夺主,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一会儿放视频,一会儿听录音,这样虽然热闹,却使课堂本身走了样。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反而以多媒体为主。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课件、视频等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直观的辅助,其代替不了课堂的主体,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加强使用多媒体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正视局限性,要把教学资源的选取与激发学生的思考联系起来,使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得到有效的统一。


  2.缺少口语的实践应用


  平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以基础性知识为主,却忽视了英语学科自身的口语应用和实践,甚至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不会说英语、不会用英语的“哑巴英语”现象很普遍。作为英语教师,就要严格按照“学生为主体”的要求,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不断改进个人的教学方法,灵活设计富有活力的教学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加大口语训练力度,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3.高估学生的接受水平


  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下列情景:教师讲完一个知识点后,问学生:“听懂了没有?”学生答:“听懂了。”教师就以为学生学会了,其实,这样的所谓“听懂”也只是学生应和的一种假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误区。首先,教师觉得自己交代得很清楚,但是学生实际却没懂透彻。这样就把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转移到教师讲的核心地位了。其次,教师觉得简单容易的知识,学生未必就学得容易。就英语学科而言,教师的认知水平高,而学生接受英语知识的能力却比较弱。如果教师对教材的关键点把握不清楚,那么对学生而言,简单的问题有时候也会成为学习的难点。


  总之,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应用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理念,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上求创新,在学习中求发展,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达到教与学的最佳耦合。


  第4篇: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究


  王欣


  内容摘要:中学生相对来说思想基础及学习基础较薄弱,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健全的审美素养对他们就显得十分重要。而素养的形成过程是长期和艰苦的,这就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其中,老师应担当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知识学习中融入情感而得以熏陶,使学生具备今后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审美、教育


  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施行审美教育,能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同时具有完美的心理素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产生审美意识,是学生学习英语、感受英语语言美的一个生机勃勃的部分。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增强,会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轻松愉快、生动活泼。新课程教材涵盖面广、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供了足量的素材。英语教师要学习和运用美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在对课文的字、词、句、篇的分析及人物、事件的描述过程中,挖掘教材所蕴涵的美育源泉,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懂得真、善、美,知道哪些是为社会所崇尚的,哪些是为社会所摈弃的,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整体提高人文素质。


  一.进行审美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审美诱导,培养他们通过英语语言文字而幻化出完美的图像,可以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这几个基本学习环节中充分体会到英语单词的内涵美、语调的和谐美、语篇的结构美。语篇作为语意的载体,蕴涵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宽文化视野,充分理解认识东西方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及东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异同。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使学生学会独立地获得信息和资料,并能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从而扩展知识、开阔视野、充实生活,更自觉地规划自己的人生。


  1.融入情景,音乐渲染,美的熏陶


  融入情景是教师析理入微时一种细腻畅快的表达。它能让人深思、让人警醒、让人振奋。我在讲解Titanic时,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给学生播放这部电影的一些片断,并把CilineDion演唱的MyHeartWillGoOn放给他们听,并教他们唱。由于为学生创设了具体生动的情景,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学生“触景生情”,气氛活跃,课后兴致勃勃地寻找CD或DVD进行观赏,故事情节及音乐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TheSoundofMusic及BeijingOpera时,我总是采用相应的方法营造情景、创设氛围。有时,随着优美的旋律,有的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哼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共鸣,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一个精彩的故事、一首优美的乐曲、一段动人的旋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既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又得到了美的享受。


  2.引而不发,激发好奇,相得益彰


  所谓引而不发是在学生对课文领悟已达到一定深度的情况下,教师采取点拨、提示、发问、假设等手段,引发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推进,从而激发学生新的思维兴奋点。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引”,真正的意义在于学生的“发”。只有“引”得好才能“发”得好。我在教ThedragonhasbecomeasymboloftheChinesenation(仁爱版九年级下册)一节接近尾声时,突然设问:DoyouknowhowmuchaboutthegreatChinesenation?WhatisontheHuabiaooutsidetheForbiddencity?CanyouretellthestoriesaboutancientChina?老师采用提问、启发、诱导、归纳及图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将新的语言项目与原有的语言知识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各自的本质特征及它们的内在联系,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加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引发学生的种种猜想、判断理解,既收到了“课虽完而思不断”的审美效应,又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为祖国更加强盛而奋发读书,起到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的作用。


  二.进行审美教育能创造出愉快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在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能创造出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大脑不至于过度紧张。“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范围,帮助学生扩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教师抓住语篇中的“扩点”进行补充和延伸,抓住语篇中的“异点”,促使学生联想,抓住“重点”进行概念性思维训练,抓住“焦点”引导学生变换角度进行多样性思维。教师把学生引入“物我两忘”、“澄思渺虑”的审美境界中进行“情景教学”,使学生置身于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这样,就能使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最佳发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在教学中重视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艺术鉴赏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为达到这一宗旨,在讲述每一篇课文之前,教师应精心设计、充分准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在讲述课文时,要注意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调控策略。例如: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文章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作品的语言及风格等,然后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通读文章,以达到对教材文字形式的理解,把文字形式的表象转化为视听觉的感知,再将一系列的个别事物、孤立的画面和意象组成彼此联系的整体形象,通过实践操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多数学生平时喜欢体育运动,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获取了不少有关奥运会的知识,让学生围绕这些话题进行讨论,学生顿时觉得有话可说,平时开口说英语的畏惧感消失了,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词汇,以帮助其解决表达中的困难,学生讨论十分钟后,由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发言。①将教室设想为竞技场,将学生的座位设想为看台,教师发出指令(例如射击、举重等),学生表演;②把学生所处的位置设想成不同的赛场,师生做根据学生动作表演找地名的游戏;③让学生根据简易地图进行astrangerinBeijing与apoliceman问路的对话。学生身临其境,学以致用,成功的体验又使他们迅速、准确地获取了英语知识与技能。最后教师又以“WelcometoChina.Iwillshowyoutheway”为话题过渡到了下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若干个教学活动高潮后又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以促使他们能及时回顾和整理所学的新知识,并在这些知识点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学生通过这些活动领悟了“奥林匹克精神”(Faster、Higher、Stronger)的核心,认识到奥运会不仅为体育健儿提供了展示自己的竞技的平台,而且促进了世界人民友好交往与合作发展,从而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学生纷纷设想自己将如何为2008年奥运会做出贡献。


  2.在教学中重视创设一种研究气氛,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为基础,通过自身的博闻强记和专业修养,挖掘出或易学易记,或感同身受,或意趣盎然,或发人深省的妙语佳句用于教学,因为“兴趣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1)幽默型。幽默的语言常常让人忍俊不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所学语言知识心领神会。教师不妨也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幽默感,特别在学生听得疲惫的时候,大声说:“Now,everyone,attentionplease!Ihavesomegoodnewstotellyou.”这样,学生肯定会聚精会神、洗耳恭听。“We’llhaveadayofftomorrow.”待学生高兴之后,补充道:“Whichisimpossible.”这样,即使没有放假,学生也会喜欢一个有幽默感的老师。


  (2)劝学型。古今中外的文人雅士都留下了大量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值得后人反复咀嚼,铭记在心。培根的《论学习》中谈到:“Naturalabilitiesarelikenaturalplantsthatneedpruningbystudy.”这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人非生而知之,乃学而知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历代不少古训可用定语从句来表达而蜚声海外。如:Hethattravelsfarknowsmuch.(行远者见识广。)


  (3)感物抒情型。凝聚人生经验的隽永词句与触境伤怀的感悟,都会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如“Beautyisassummerfruits,whichareeasytocorrupt,andcan’tlast”(美有如盛夏的水果,容易腐烂,难以保持),提醒处于花季年龄的同学们宜珍惜黄金时代,莫辜负锦绣年华,让青春的花开得更加璀璨。


  (4)趣味抢答型。这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形式,题目本身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比如:Nametwothingsyoucannevereatforbreakfast.学生纷纷发言,课堂气氛热烈、答案千奇百怪,一扫平常死气沉沉的压抑。最后公布答案为“lunchandsupper”。答对者洋洋自得,答错者也欣然点头称是。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领域是非常宽阔的。美无处不在,无论是英语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方法、组织教学都应探索和研究审美教育,把美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悟美、净化心灵、培育美德、促进才智,学生的审美观将变得更加健康,审美情趣将更趋丰富,审美理想将更显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