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英语正文

谈英语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 投稿曹哲
  • 更新时间2015-09-01
  • 阅读量983次
  • 评分4
  • 33
  • 0

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 王暑霞

问题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开端,还应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主线。问题的生成和解决,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收知识。为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选择问题,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一、肯定学生的提问

促使学生提问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常听老师们议论,说课上比较沉闷,学生不爱开口提问题。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机的。所以教师应在如何开启学生的思维、如何帮助学生提供发现问题的平台上下功夫。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给予即时的肯定与鼓励,即使是最不着边际的问题也不可一棍子打死。如果对于学生的提问你很不耐烦,这种问题你也不会啊,或只是一句简单的“坐下”,这样学生仅有的一点信心和提问的欲望就被扼杀在萌芽状态。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排斥心理,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不复存在,学生将只是一个存储器机械而被动。

二、提问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大部分教师关心的是我这节课任务能否完成,为了完成任务,老师高高在上,按照自己的思路,讲得越多越好,而不太在意学生有多少收获,老师问学生答,课听起来很热闹,而没有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基础好的学生不屑一顾,甚至产生自满情绪,大部分的学生也只限于表层的接受。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也常犯这样的错误,总认为这样或那样的知识学生很会,结果往往丧失许多解题的良机。所以作为教师应如观察家,时刻注意课堂学生的反应,给予学生提问的空间和时间。要让学生在思考后产生顿悟,要彻底摆脱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围着老师转的局面,要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善问、敢问。

三、问题设计要有创新

教师的提问也应讲究艺术,问什么都知道,但应注意怎么问,随便问、任意问、想怎么问就怎么问是不可取的。好的提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使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因此要注意整体性,把课文从整体到部分,由部分到整体,有阶梯有步骤,由浅到深,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例如在教牛津9A Unit2 Colors and moods这个话题时,以整体教学为主线,通过复习各种颜色的名称,接着问“Can you divide these colors into different kinds?”自然导入“How many kinds can we divide? What are they? What are the calm/warm/energetic/strong colors? Which kind do you prefer?”等浅层的问题。这些问题学生都可以在阅读中找到答案。接着在学生对课文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提出综合性的问题,如 What can they do? How can they affect our moods? What do they represent?

通过以上两个环节,学生对课文有了较深的理解。这节课似乎也顺理成章,但却过于平缓,缺少开放性和进取性,难以达到质的飞跃,也难激活学生内在的潜力,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拓展。所以要设计出一定的隐性问题来最大限度地激活课堂,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这节课结束前笔者这样问学生:“Do you know what is the best color to represent you?What color should you use?”问题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通过所学知识,发挥想象,积极讨论,答案各不相同,答案应有尽有,笔者都给予了表扬和鼓励。结论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对知识的体验和感悟。在这样的参与中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横向纵向多层次多角度地发散思维。

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环节,不同基础的学生,问题的设计应不同。根据教学内容的推进,设计出不同层面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成功感。不能让学生产生理解障碍,否则便不能激起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抢答的兴致,整个课堂就会沉闷无生气。

根据内容创设情景,让学生大胆提问,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双边活动,而且给学生畅想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呈现时,笔者事先准备了水果和月饼。从问题入手:“What are these?When do we eat these things? Why do we eat moon cakes?”这些问题的呈现让学生很快进入情景,自然也导入新课。接着让学生就“moon cakes”展开讨论:“Why are the moon cakes round? What’s in the moon cake? What’s the moon cake like?”而学生讨论的问题几乎包容了新课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老师进一步提问:“Why do Chinese people celebrate Mid-autumn Day? How do English people celebrate their festivals?”学生相互展开讨论。这些问题不仅归纳了本课内容,而且拓展了知识的外延,为下一课作好了情景铺垫。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捕捉每个契机,让你的每个学生都能敢于发现问题,敢于挑战问题,让你的课因为有思考的源泉而充满了活力。

(责任编辑: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