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第五中学 林文盛
国家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特别注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课程观以传承为育人之本,因而教学方式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处于被迫学习的地位,学生的个性、创造性被压抑。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任务性学习等方式,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拟就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及笔者的教学实践简述如下。
一、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 首先倡导并实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
章兼中教授在其专著《外语教育学》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交往尤为重要,更主要的是生生交往。这是因为同一班级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思想感情等因素,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增加用外语交往的机会,从而加速促进学生掌握外语进行交际的过程。
二、合作学习的实施
(一)小组划分
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小组划分的方法有多种,但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这样就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了同质性,也体现了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二)合作任务的设计
1.任务设计应具有具体性、层次性、科学性,即首先应做到任务明确,让学生清楚每个活动阶段的具体目的;其次,任务的设置应该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推进,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的“任务链”。
2.任务设计应该注意合作小组组成的合理性、均衡性,角色要落实到位。教师要考虑各个组员的组织能力、学习意识、学习心理品质、性格特征等个体差异,确定每个组员的分工,使小组成员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3.任务设计应具有延伸性。因为很多问题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是无法解决的,为了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可以把一些相关的问题作为任务留给学生课外完成。
(三)合作学习示例
1.教学目标的确定
笔者教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2 Topic 1 Section D前,与学生合作制定出符合大纲标准和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新词语,新句型,扩大词汇量;
能力目标:正确、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信息内容,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发展他们与人沟通分享和合作的能力;
德育目标:深入挖掘本文内涵,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任务链”的设置
这篇课文讲述环境污染的种类以及各种污染带来的危害。教材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教材饶有兴趣。笔者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设计以下任务:根据目前学校周围的实际环境,讨论以下问题并进行汇报。
There are so many kinds of pollution around us. What should we do to stop them? As a student, what can we do in our daily life?
3.小组活动
此环节是合作学习的重头戏。合作的方式根据需要可分为2人小组、4人小组、6人小组等。合作活动的时间既可以是教学课堂的时间,也可以是课外时间。如本单元设计的前两个任务由三个6人小组各领一个任务在课前准备,各组学生通过学习、研究和讨论,确定专题的资料内容和展示手法。小组成员各显神通,或收集资料,或制作课件,然后在课堂上汇报他们的合作成果。
三、结果和体会
(一)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小组活动能有效地激励学生,活化课堂。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师生一道探讨,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学生对活动主动、平等地参与和研究,培养其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自主意识也得到强化。
(二)合作学习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小组活动时,课堂有时难免会嘈杂,需要教师很好地调控;异质合作小组成员各方面的差异对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有一定地抑制作用。由于学习目标由小组共同达成,可能导致学生忽视合作过程,而只重视合作成果。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英语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郭砚水.英语课堂合作学习实施与评价[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