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 慧
中职院校的生源基本上都来自中考落榜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弱,要将他们的外语水平提上来,在教学方法上就不能因循守旧,而要另辟蹊径。比如,在倡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的今天,分组合作学习常常教师被运用到英语教学活动当中。
分组合作学习理论兴起于美国,它鼓励学生为了团队利益和个人利益通力协作,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目标。那么,在英语教学活动当中,分组学习合作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又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一、分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首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都差不多,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可改善学生的自卑心理,促使他们开口练习,从而提高口语水平。
其次,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组合作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取代教师灌输式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再依赖教师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于是逐渐养成了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
再次,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总是滔滔不绝,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被动地记,课堂气氛很沉闷,教学效果也不如意。但在学生分组合作的课堂里,学生得到了畅谈心中想法的机会,学习积极性高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教学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又次,帮助学生学会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前面提到,分组合作学习是让学生在顾及团体利益的前提下谋求个人利益。顾及团体利益就要和团体成员互相帮助、互相配合,有时甚至要为团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这在学生的小组学习中主要表现为:组员的学习进度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基本保持一致。而谋求个人利益,则意味学生希望自己所得的知识和能力超过小组的其他成员,这样就存在竞争。
在当今社会,人和人之间普遍存在着合作与竞争的双重关系。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学生对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有了一定了解,对两者关系的处理也有了一定经验,这对他们日后的工作、生活有一定指导意义。
二、分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世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东西,有理论看起来无懈可击,但在实际应用中却产生了许多问题。分组合作学习理论也是如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分组合作学习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分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分组合作的目标和分工不明确,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总体的教学进度受到影响,教学成效也大打折扣。
三是部分学生喜欢独自学习,分组合作的积极性不高,调动难度大,影响了学习效果。
四是学生的学习进度不一致,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跟不上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削弱。若为照顾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而放缓小组学习的进度,对其他的小组成员来说是不公平的。
五是小组中总有成绩较好的学生,这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具有一定的“权威”,往往起主导或者控制作用。这对小组成员间平等地对话是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六是小组成员由于个性、观念等差异,在合作中摩擦四起,既影响了学习的进度,也影响了彼此的感情。
三、分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化
在这部分,笔者将针对上文提到的分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优化建议。
第一,合理分组。分组是分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否合理分组,直接关系到合作小组 保证学生合作学习的质量和课程教学的质量,教师应实时督促学生合作学习的进程,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分工,帮助学生解决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确保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地开展下去。而按兴趣爱好、情感友谊、特长搭配进行分组,学生之间虽然也存在差异,但彼此或有共同的爱好,或有情感的羁绊,或有互补的特性,在合作更容易求同存异。
第二,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安排不能过于繁重、紧迫。任务过于繁重,超出了学生实际水平,学生的合作学习无从开展下去;任务过于紧迫,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合作学习草草了事,对知识的掌握也就只能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所以,教师在布置合作学习任务时要注意处理“量”和“质”的关系。
第三,关注合作小组的学习进程。中职生由于年纪尚轻,自制力一般较差。为了保证学生合作学习的质量和课程教学的质量,教师应实时督促学生合作学习的进程,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分工,帮助学生解决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确保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地开展下去。
第四,做好评价工作。分组合作学习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它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看重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所以,教师不能单单以卷面分数来评价其实施效果。卷面分数固然是反映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的合作态度、学习参与程度和其他组员对他的评价,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参考因素。
四、总结
分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存在许多优势,也带来许多问题。在教学当中,我们应当尽力发挥其优势,同时克服其带来的诸多问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龚玉芳.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程教育研究(中旬刊),2012,2(1):50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