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 欣
新课程的英语课堂教学,十分重视生成性教学,这是由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也是由课堂的复杂性所决定的。那么,教师既要使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基本不变,又要以下不变应万变,巧妙处理、利用课堂的动态生成资源。这就要求教师既要着眼于生成性教学设计,又要超越教学预设,使课堂教学效果因为无法预设的意外而精彩、而美丽。
一、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1.精彩,生成在“细微”处。
实施新课程后,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教学再也不是一味“师问生答”的模式化教学。无论在哪个环节,学生都情不自禁的“插嘴”,畅所欲言地表达。如果我们能认真倾听他们的“高谈阔论”,也就能在教学细微处挖掘出丰富的课程资源,使教学生成出“无法预约的精彩”。
譬如,在教新苏教版牛津英语教材4A Unit6 At the snack bar这个单元时,为了能使新授单词snack bar更加直观、形象,我将课前扫描的小吃店图片呈现在屏幕上。正当我兴致勃勃让学生操练时,却听到有一个学生说:“这个小吃店一点儿也不像,真难看。”当时我气不打一处来,一为学生随便插嘴扰乱课堂的秩序,二为学生不尊重我的劳动成果。但是碍于面子,我还是压住了火气,面带笑容地问了那个学生:“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snack bar?”该生回答后,我又向全体学生询问了他们心目中的小吃店应该是怎样的。在我的引导下,有的学生说:“I think that the snack bar should be very small.”有的说:“It should be very clean.”还有的说:“It should be very beautiful.”“We can see some fruit at the snack bar.”……最后,我又让他们畅谈自己所知道的小吃店,学生如数家珍,报出了他们所熟知的小吃店。
本来是一个学生鸡蛋里挑骨头,但我没有置之不理,而是抓住这样一个“细枝末节”,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自由表达,结果教学走向了高潮。
2.精彩,生成在“换位”中。
叶澜教授指出:学生年龄虽小,但同样具有主观能动性,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他们争强好胜且富有灵性,可塑性强。因此,我们应大胆放手,向学生提供参考机会,让他们的主体意识得以张扬,使他们成为有效的课程资源。
开始接班时,每天英语晨读都由我负责。三个班“轮流作战”,我一方面感觉自己很辛苦,另一方面又觉得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得不明显。究其原因,其根源在于学生缺乏朗读的原动力。如果向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与老师进行角色换位,让学生轮流当朗读小先生,岂不更好?
说干就干!当我把这个决定向学生宣布后,教室里顿时沸腾了,性急一点的学生有模有样地摆起了朗读小先生的架势。于是,我趁机规定,第二天当小先生的同学必须在放学前到老师这里接受任务,回家后抓紧时间进行朗读练习。
一周下来,效果果然不错。以后的晨读课上,我不再像以往匆忙穿梭于三个班级,而成了当然的“督导”。当一位朗读小先生领读完毕,学生能在我的引导下用英语做出点评。“Your pronunciation is so beautiful, but if you can speak more loudly, it will be better.”“Good. But would you speak clearly next time?”“Try to read bravely, please.”……教师的一次“放手”,赢来了晨读的满堂精彩。
二、课堂——因生成而美丽
1.以机智守望生成。
如果说,过去我们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机智较多地表现为对“与预设一致”的努力追求,那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支配下,教育机智则主要表现为课堂对“有效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机敏地捕捉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争辩、探讨的信息,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异想天开、与众不同等引向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利用,引向对新问题出现的促进和对新知识的要求,使学生获取知识经历一个更为充分、更加丰富的过程,同时获得更多、更深的体验与感受,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
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Unit 4重点句型“What do you like? I like…时,课堂上就出现了意外:
T:Hello, S1. What do you like?
S1:I like money very much. I’d like lots of money. (学生哄堂大笑)
T:Wow!Money Is that a good idea? Is that all for you? (学生情绪高涨,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热烈)
S2: Yes, I like money, too.
S3: Yes, we can’t live without money.
S4: I don’t think so, money is not good for us.
S5: No. Money is not so good, but it’s very important.
…
T: Yes. We all need money, but it’s not everything for us. (此时,那位学生也意识到自己不对了。)
正是由于该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节外生枝”,因势利导,适时追问,才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同时还让学生进行了一次金钱价值观的思想品德教育。
2.以创新促进生成。
课堂上的精彩的“生成”,体现的是学生的非常规思维。而学生的非常规思维善加培养,就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在独立学习时发现问题,又能大胆地提出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过程。“生成”作为创新的前提,合理加上有效条件,必能促使创新能力的形成。
如:《牛津小学英语》6B The seasons,主要讲解四季、天气及人们的活动。这课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若想使课堂精彩、高效,就要使课堂动起来,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为此,我设计了一个调查活动(Do a survey),问: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Why?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既能巩固新知,又调动了已有的知识储备,在运用中建构了知识体系,更可贵的是同学们在真情交流中共享了思维碰撞出的“生成资源”。
课堂上的精彩往往会在不经意的细微之处生成,看似偶然,却是必然。说是偶然,那时因为,课堂教学中会有太多的难以预测;说是必然,那是因为,这种意外生成的美丽往往特别垂青那些对教学真正投入的老师,上帝往往将这样的机遇赐予那些将课堂视为生命活动的老师。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