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英语正文

视听材料与纯听力材料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成绩影响的实证性研究

  • 投稿敖御
  • 更新时间2015-09-04
  • 阅读量417次
  • 评分4
  • 49
  • 0

文/张 扬

【摘 要】这是一篇实证性研究论文,首先从语言心理学理论上探索视听材料和纯音频材料对于提高英语听力成绩的实际作用,得出的结论是纯音频材料更能提高听力理解的成绩。结论似乎有悖于实际课堂教学现状:采用视听材料时学生兴趣更浓,参与度更理想。我们的实验研究否定了表面印象,有力地印证了理论的推导,结论是:在提高学生的听力应试成绩方面,要以纯音频材料为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视听材料;纯音频材料;非英语专业;听力成绩

一、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化语音实验室在众多高校中逐步的普及,视听说这一过去英语专业学生的基础课如今也成为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但在课程的设置上,视听说大多都不是增开的新课程,而是取代了过去的听力课。而如今四、六级考试依然是评价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准,近年来新题型的改革大大增加了听力所占的比例,听力显得愈发的重要。本文着重比较视听材料与纯听力材料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成绩的影响。

二、关于视觉、听觉的语言心理学理论,及根据这种理论对视听课程和听力课程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成绩影响的假设

根据Carroll的语言心理学理论,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听者首先使用感觉存储器处理信息,必要时从永久记忆中提取相关信息与其搭配。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的存储器,例如听觉存储器和视觉存储器(Carroll 1999)。因此,工作记忆分为听觉工作记忆和视觉工作记忆。如果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同时进入大脑,两中感觉系统就会分别选定各自的信息,并共同工作,形成统一的视听信息。这样的过程叫做信息的双重处理(Moreno & Mayer 1999)。

根据这个理论,以视觉形式出现的信息会首先由视觉工作记忆处理,而以听觉形式出现的信息首先以听觉工作记忆处理。而视听材料甚至会对听力有妨碍作用(王萌 2008)。Fisher(1984: 85-90)对视听材料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工具,对它的有用性提出了怀疑,尤其是当信息同时通过视觉和听觉器官梁总渠道传达时,究竟是通过语言来理解,还是通过视觉信息来理解。对那些低语言水平的学习者来说,他们“确实发现在同时利用音频和视频模式理解信息时存在着冲突(MacWilliam, 1986:132)”。但学习者必须在两者中做出选择时,被忽略的往往是语言模式。

根据以上观点,我们大胆地提出假设:视听材料的使用在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成绩方面可能效果会不如使用纯听力材料来的好。

三、实验设计

1.研究对象:笔者任教的2013年级某非英语专业1班和2班,两个班级英语课的周学时为4,其中有2课时的听力课。

2.调查工具:潘晓燕主编的《命题改革与预测试卷——大学英语6级考试》,汕头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选取其中Model Test 5作为前测试题,Model Test 8作为后测试题。

3. 实验过程:这两个班级的同学基本上都通过了大学英语4级考试。所以在实验前我们选择了用一套大学英语6级的预测试卷的听力部分对其英语听力水平作一前测。在实验中,两个班的听力课教学由同一老师负责,其中1班使用视听教材作为课堂与课后学习的材料,称作视听组(AV组),作为对照组;2班使用听力教材作为课堂与课后学习的材料,称作听力组(A组),作为实验组。实验的时间为10周。10周以后,再要求两个班级的同学完成另一套难度相当的试题。最后比较两个班级两次测试成绩变化的差异,证明或推翻假设。

四、结果与分析

采用SPSS17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录入、整理、质量审核和统计分析,用求均值、配对T检验地方法来分析变量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的影响的显著性,得出结果:A组和AV组的前测成绩均值分别为10.6667和11.1333,后测成绩均值分别为12.0000和11.5333。我们可以看到在前测时,A组的成绩均值低于AV组的成绩均值,但是经过10周的试验后,从后测的成绩均值比较中我们发现,A组超过了AV组。

实验前后,AV组和A组的成绩差值序列的平均值分别为-.40000和-1.33333,T统计值分别为-0.531和-2.077,其相伴概率分别为0.599和0.047。其中,AV组相伴概率大于显著性水平,接受零假设,认为AV组在实验前后成绩没有明显变化。A组则反之,其相伴概率小于显著性水平,否定零假设,可以认为A组在实验后成绩比实验前有明显提高。

通过实验结束后针对两组同学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同学都更加倾向于使用视听材料进行英语听力练习,而不是完全使用纯音频材料。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在接触视听材料时,他们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受到的是视觉图像的影响。比如一则关于智利洪水的BBC新闻短片,AV组的同学看到视频画面上房屋、汽车被淹,山区泥石流夹着石块倾泻到公路上,不需要听到任何的信息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判断出这是一则关于洪水灾害的报道,接下来才会跟着画面去抓住其中具体细节,诸如时间、地点、伤亡损失等信息。视频材料带来的这种对听力理解内容的预判让听者首先从整体上对材料就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对其细节的理解可以看作是一个“由面及点”的过程, 这必然对理解听力内容大有帮助。同一篇材料给AV组同学看视频,给A组同学听音频,一定是AV组同学对材料的理解更全面更充分。而在纯音频的听力测试中,我们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却是一个“由点及面”再“点面结合”的过程。同样这篇关于智利洪水的短片,A组的同学是通过抓住一些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比如“heavy rain”, “flood”, “rivers burst their banks”, 来对听力内容做出“这是一则关于洪水灾害的报道”的预判,然后再从自己的长久记忆中提取信息与听力内容进行匹配,展开理解。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就是对听力内容“面”上的预判,而这种预判能力在使用视听材料的过程中往往得不到锻炼,而难以得到提高。此外,还有一部分同学反映,视听材料并不是一定会对听力理解起到积极作用。在使用视听材料的时候,他们也很容易受到一些视频中与问题无关的信息影响,造成注意力的迁移,对关键细节漏听,从而答错题。要做到“一心二用”并不是那么简单。比如在看一部BBC拍摄的关于中国云南纪录片时,可能AV组的同学还在感叹眼前的美丽的画面的时候,一些重要的细节就从他们耳边溜过了。而A组的同学看不到画面反而会更加专注地听,从而抓住更多的信息。

五、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及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使用视听材料在提高非英语专业同学听力成绩方面的效果不如纯听力材料。尽管在实际课堂教学中,AV组的同学学习兴趣更浓,学习积极性更高,课堂活动的参与度更好,但是测验结果却显示其在听力理解方面的提高效果不如A组的同学,这的确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启示。我们很多同学感觉纯音频的学习资料比较枯燥,喜欢把诸如新闻视频、美剧等作为想要提高听力水平的主要学习材料,由我们实验得出的结论可以推断这种方式很可能并不能够很好的提高其听力成绩。出于实际的课堂教学的需要,我们在听力课的教学中应当将视听材料与纯音频材料相结合使用,以纯音频材料为主来培养能力,以视频材料为辅调节气氛。而考虑到现实的应试目的,要提高自身的听力水平和能力,学生课后听力训练还是应该更多的使用纯音频材料。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Carroll David W. 1999. Psychology of Language (3rd Edition)[M].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2]Mayer Richard. E, Moreno R. 1999. Verbal redundancy in Multimedia Learning: When Reading helps listening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94),156-163

[3]Fisher, E. 1984, Television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levision, 10(2)

[4]MacWilliam, Iain. 1986, Videoand language comprehension[J]. ELT Journal, 40(2)

[5]王萌,谢小苑. 2008,3 视听材料对听力理解和词汇习得的影响[J].外语电化教学(第120期)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