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谭 元
【摘 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前置性学习任务、课堂情境、 多元评价和拓展活动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扶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促进了学生英语能力和素养的提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架设扶手;语言运用
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应该是给学生架设好攀登阶梯的扶手,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明确方向,降低难度,增强信心,把握方法。扶手有许多种,比如前置性学习任务、课堂情境、多元评价和拓展活动等,这些扶手使得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更主动快乐更有效;学生登上阶梯后,教师撤去扶手,学生不会迷失方向,可以走得更高更远。
一、前置学习,给予学生差异任务
前置性学习,基于预习又高于预习,是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一种模式。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英语教学中的前置性学习,至少在教学时间和教学难度两方面上突破了原有的课堂教学起点,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益,更是推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以上任务的基础上,再提出相关课文理解的一些问题。如,When did Mr Chen move house? What was wrong with the water in the past and what is the river like now?并且让学生在找寻答案的同时自行发现文本中的新词组,新表达。如,turn… into…, in some ways, as often as before等。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无需布置词汇任务,他们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并尽量解答。教师需要提一些问题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并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现在完成时态的解读上。例如,How long has Mr Chen lived in this area? What has the government done to solve the pollution?这些问题的表述首先都是完成时态,学生的回答自然而然需要用到新的语法知识;其次,问题的答案并非来自课本原文,学生需要通过理解,甚至想象来完成任务。除此之外,可以布置这部分学生前置解决语法问题,要求他们发现问题,在课上向老师提问。
二、创设情境,由易而难加深理解
首先,展示图片给出动词,让学生与同伴讨论如何描述画面。比如,图片为一些花,上面有个浇水壶,给出动词 ‘water’。学生讨论得出这样的句型:The flowers are watered.
在单句描述结束之后,给出问答任务。在上例的图片中,增加‘twice a week’.学生的问答展示:A: How often are the flowers watered? B: They are watered twice a week.从句型来讲,由陈述句转变成为疑问句,而学生在思考如何提问时,不仅需要用到被动语态的语法知识,还需要运用特殊疑问词及问句结构来确定问句形式,由此很好地锻炼了提问能力。
最后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开放的话题。例如,假设家里养宠物狗,话题讨论:How to take good care of a dog。提供一个系列图片(6-8张),每一个图片下面给出一个动词,例如,feed, walk, wash, take等。学生可以参考所给动词,以对话问答的形式讨论系列图片。学生讨论过程中,问答双方都操练了被动语态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对于学生来说,这已经不仅仅是完成学习任务,而是快乐地讨论生活中会遇到的场景。当任务不再是负担,学生就能更放开地说,不受拘束地练。
三、多元评价,学习过程同伴相助
在课堂英语学习中,教师常常会不断地评价学生。要巧妙地把这些评价变成学生学习的扶手,这样既尊重了学习群体的个体差异,又鼓励了不同学生的英语学习。
含蓄否定,提示思路。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不要直接全盘否定,可以肯定其中正确的部分;同时教师抓住难点,举一反三,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练习“in order to”的句型时,学生回答:He works hard in order to catch others.句中动词的用法以及“in order to”的使用都非常好,可是短语“catch sb.”在此用错。教师不给予否定评价,而是给予表扬后,在黑板上罗列出以下两句:
A. The policeman wanted to catch the thief.
B. Tom is running fast to catch up with his father.
通过明确的提示,让同学发现“catch sb.”以及“catch up with sb.”的差别并及时改正,回答出正确的句子:He works hard in order to catch up with others.
暗中纠正,提供支撑。英语课堂中经常有对话训练,在学生分组准备时,教师可以给予需要帮助的学生特别的关心。课堂对话训练学到“would rather do... than (do)...”的句型时,教师给出学生具体任务:选取关于食物,运动,学科,颜色等等话题,进行两人对话操练。要求除了应用这个句型外,还要用到另一个比较句型:“prefer (doing)sth. to (doing) sth.”学生操练时,老师每一小组都要听一下学生基本的对话内容,尤其对于部分应用能力并不太强的同学,教师可以进入学生的对话进行问答。当听到错句,尤其是两个句型混淆的时候,老师可以逐字重复该错句,重复的同时让学生看黑板上的句型结构,学生能自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立刻纠正。
同伴评价,轻松纠错。学生互评相对于教师评价是非正式的,学生更易接受,学习过程会更轻松。比如完型阅读的课堂训练,教师给学生规定时间完成一篇完型填空,完成后让学生俩俩交换批改,最后老师讲解。老师在全篇讲解之前,给学生两三分钟时间进行相互交流,对错题进行讨论。两个学生一般都能纠正对方词组搭配的错误、介词的错误或是上下文意思的误解;如果两人都认为错题未错,可以直接向老师提问。然后老师对文章内容,考查要点进行逐一讲解。事实证明,这样两三分钟的讨论和相互间的纠错,能让学生更快意识到错误所在,更轻松去纠正自己的错误。
四、拓展活动,语言技能有效形成
在课后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扶手,让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场合充分地表达,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素养的有效途径。笔者曾经尝试的两种方法,获得了学生的喜爱,也真正给予了学生锻炼英语读写听说的机会。
第一种方式是每节课前的五分钟演讲。
课前演讲,每一节课都可安排五分钟。学生自定内容,可以选用英文原文,也可采纳自己的习作,但要求与最近学习的内容相关。演讲完毕要向全班同学提出几个问题,这就要求演讲的学生要理解原文,要能够运用语言知识恰当表达。听的同学不仅训练了听力,懂得了抓关键信息,同时也训练了口头表达。如果演讲用自己的习作,学生需要提前一天交给老师,教师可以及时发现、纠正错误,与学生形成沟通。
第二种方式是情景剧表演。情景剧本的内容源于课本,学生自行进行对话编排,自行制作简单道具,自行决定表演方式。有学生将好几个单元的Eddie和Hobo的对话合并在一起并进行续写。编写出了极具创意,诙谐幽默的对话。在准备‘A brave young man’的情景剧本时,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学生遇到的非常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将一篇文章改编为对话的形式。人称,时态,语气,内容先后的合理性等都需要改变。例如,文章的第一句话,‘Zhanghua is 25 years old.’很简单的一句话,如何通过对话表达?讨论过后,学生决定将这一对话放到最后,场景是他因救火受伤住院,有记者对他采访,年龄信息就自然表达出来。有学生还特意去搜索了记者采访的资料,学习对话时采访者与被采访者语言表达上的特点。表述困难时,学生都很积极地去查找资料。比如,他们想表达被救者的感谢:远亲不如近邻。A near neighbour is better than a distant cousin.如此这般字斟句酌,用学生的话说,就是看家本领,浑身解数都用上了。最终的成果展示当然无比精彩。
情景剧表演是大多学生都喜欢的活动。但因耗时较长,不适合于每日教学。可以适当穿插一二。
英语学习有别于理科学习,不需要过强的逻辑思维;也有别与语文学习,第二语言的身份使它有较强的文化神秘感以及更为广阔的未知领地。初中生已经有一定的词汇,语句及短篇的积累,教师应当做的不仅是让学生跟着你走,教会学生语言本身,而是巧妙地架设扶手,根据学生的发展不断调整扶手的陡坡角度,让学生能走得更稳,行向更高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平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