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媒体应该是智媒体,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提供多方面、多层次、个性化、小众化信息服务。目前,智媒体产生的条件远未成熟,但从发展趋势、从部分媒体的努力来审视,可以说已经露出了些许端倪。例如断点阅读或浏览,用户在PC端或智能电视中看视频节目,之后从手机端接着看,点开视频后可立即从断点位置往下看。这是识别用户、记忆断点的一种能力,只是极初级的智能。还有如“今日头条”,后台采用个性化的智能推荐机制,这可以视为智媒体的端倪。智媒体,需要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相结合。这需要用户让渡某些个人信息的使用权,个人信息的合理应用是智媒体的前提。未来的智媒体,最突出的一点是个性化服务,每个人、每一个小群体,只要有需要且让它获得你足够多的个人信息,就能提供专属性的信息服务,垃圾信息都能摒弃,可以按需定制,也可按需推送;媒体的版面,可以为你而排,你最感兴趣的排在头条位置;你需要以什么方式送达,都能满足,包括推送到你方便观看的终端。
(官建文/《传媒》)
打击新媒体非法转载的重锤
加大著作权行政处罚力度。无论是传统媒体转载不依法支付转载稿酬,还是网络非法转载不经许可,都影响了媒体形象和其社会公信力,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广大权利人和社会各界呼唤,著作权和文化市场执法部门应该大力度开展著作权行政执法。
司法审判要提高判赔标准,引入惩罚性赔偿机制。国家版权局和国家发改委制定了《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法院判决应该参照新稿酬标准,并考虑网络转载的特殊性,引入惩罚性赔偿机制和调整举证责任,降低追究刑责的门槛,让网络媒体不敢非法转载。
建立常态化的报刊网络著作权执法检查机制。建议有关部门尽快修订1996 年的《关于将执行著作权法情况列入报刊年检的通知》,再次明确将是否向集体管理组织支付报刊转载稿酬纳入报刊年检指标。
政府部门应该大力鼓励普通作者、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与文著协、音著协这样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建立集体协商授权和稿酬转付机制,以及版权纠纷集体协调机制,搭建网络转载交易服务平台。
要尽快实施“将侵权行为信息纳入社会信用记录”,建立“网络非法转载黑名单”制度。还有,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积极推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将网络转载纳入法定许可范畴,同时引入“延伸集体管理”制度。
(张洪波/《新京报》)
纸媒突围:以深度提升竞争力
抓住焦点,不避热点,以深度提升舆论引导力。由于报纸本身的功能定位,注定深度报道在题材上会有所取舍和侧重。它不但要传达党的方针政策,而且要关注市委的中心工作,还要反映民众呼声。可以将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报道题材精心整合后,找准角度在深度报道版上呈现出来。做到重点报道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热点、工作难点,对地域性重大事件不缺位。
深入挖掘,梳理脉络,拓宽新闻事件的深度视角。只有通过以观点引领抢抓高度,以整合入手拓展新闻深度,在事件之间建立关联,才能真正体现出深度特点。深度报道既要有自己的观点,又要有深入的采访,有很完整的逻辑脉络。这样一篇篇建立在记者扎实采访基础上,再加上相关材料整合而成的深度文章,才能不但耐读,而且让人深受启迪。
善抓细节,重讲故事,提升深度报道的传播度。把大事件化为小细节,注重写作的贴近性,只有这样,文章的高度才能真正落地生根,被读者所接受。例如,通过化繁为简、变枯燥内容为生动新闻的写作方式,有助于增强深度报道的吸引力。在涉及一些经济数据时,可以采用图表等方式来解读新闻,或者配上链接以方便读者理解。在版面设计上,则可以以插图为主的装饰特性,体现读图时代一个严肃版面的时尚特质。
(张春荣/《中国新闻出版报》)
传统媒体应有“传播定力”
在媒体融合大势下,众多传统媒体纷纷到新媒体平台中抢占“舆论阵地”,建立微博、微信公号、新闻客户端等。但是,却时常看到传统媒体运营的新媒体,也在学着其他新媒体那样卖萌撒娇。动不动“你造吗”“人艰不拆”“Duang”样的网络词汇满天飞;时不时来一个“小鲜肉”“美女记者”评选。
传统媒体的优势和长处是什么?是公信力,是专业,是正统、端庄、大方。传统媒体转型,必须坚守这些传统优势和长处,才能够成功。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技术手段、新闻生产流程等发生巨变,信息渠道极大丰富,信息愈发芜杂、观点众说纷纭。正是在这样的时候,传统媒体的专业品质才更显珍贵,更有竞争力。传统媒体所运营的这些新媒体更应以专业素养、媒体责任,厘清事实,深刻解读,做有市场竞争力的“高大上”媒体。要利用自己所依靠的传统媒体的资源和优势,坚守住自己的格调,拥有自己的“传播定力”,发出主流的声音,才能够拥有竞争优势,承担起“坚守国家舆论阵地”的职责和使命。
(陈国权/《中国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