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新闻学毕业正文

紧贴学术前沿,拓展广电理论——评孙宜君教授等的《广播电视学引论》

  • 投稿韬光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1004次
  • 评分4
  • 65
  • 0

王长潇 吴荻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创新技术手段、更新报道理念、拓展传播功能。广播电视基础理论研究作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基石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和挑战。《广播电视学引论》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部紧贴学术前沿的广播电视理论著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广播电视学引论》专著 创新 广电理论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科技手段的不断创新,全媒体时代的趋势已经愈加明显。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媒体广播电视也需要不断发展理论、创新技术手段、更新报道理念、拓展传播功能。广播电视理论研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和挑战。由孙宜君、阎安合著的《广播电视学引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年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孙宜君教授从事广播电视研究多年,主持了多项国家教育部和江苏省社科基金等相关广播电视及传播学的多项研究课题,并执教多门与广播电视有关的课程,对广播电视业变革和发展有深入的研究。因此,这是一部紧贴学术前沿,丰富与拓展广播电视理论的著作。

一、紧贴广播电视学术研究前沿,具有前瞻性

一部学术著作能否紧跟时代发展、站在学术前沿,这是反映著作学术性的关键点。《广播电视学引论》作者能够站在广播电视学科研究的前沿,紧密结合广播电视数字化变革与发展的实践,并参考、吸收了最近几年广播电视学科的研究成果。这就保证了在主题选择、观点提出、论据使用等方面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从书中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和数据来源看,大多为近5 年的最新资料。此外,书中还适当借鉴了国外数字广播电视、网络电视及新媒体的理论与研究成果,丰富和拓展了广播电视学的研究视野。

作者在该书开头就阐明:“力图紧密结合广播电视发展、变革的现实,以新的理念和中外参照的视野来诠释广播电视传播观念与功能的新拓展。” ①因而从论证案例的选取看,时新性和贴近性很强。比如在论述近年来电视节目创新情况的篇章中,作者特意甄选了《我要上春晚》、《非诚勿扰》、《新闻1+1》、《我爱记歌词》等案例。这些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都获得成功的节目形态,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借鉴意义。在分析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呈现新特点时,作者认为“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类型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很多节目既具有综艺(娱乐)节目的特点,又蕴含社教、专题等节目的特征……节目在形式、内容、功能上面的元素杂糅在一起,形成了“混搭”形态。如《康熙来了》是谈话+综艺+ 娱乐,《我爱记歌词》是唱歌+ 选秀+ 综艺+ 娱乐,《天天向上》是访谈+礼仪+ 文化+ 娱乐+ 脱口秀,《我们约会吧》是婚恋+ 交友+ 娱乐+ 真人秀派对+论坛+ 脱口秀。” ②这种分析是非常中肯和很有见地的。

从书中论题看,作者深刻意识到新媒体对于广播电视发展的重要意义,第四章着重论述广播电视传统技术与新技术,强调新媒体技术与广播电视形态的重要关系。不仅如此,该书还有意识地把广播电视的发展放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去研究,第二章总结了数字化给我国广播电视业界和学界带来的新课题,比如,如何转变观念,实现多种媒体深层次融合环境下的全媒体传播,如何发挥数字化广播电视媒体内容制作优势,突破内容生产的瓶颈等等。这些论题都具有前瞻性,不论是对于普通读者还是研究人员都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二、学理性强,形成科学系统的广播电视理论体系

《广播电视学引论》是一本具有很强理论性的学术型著作。该书分为13 个章节,其中涵盖了广播电视学的学科体系、数字化变革、发展与现状、技术革新、传播主体和方式、节目类型研究和节目策划编排、以及广播电视事业管理经营等方面,可谓是内容丰富、理论充足。

该书具有严密的结构框架设计,内容清晰、条理明确、逻辑性较强。该书的13章节可大致归为6 个部分,分别概括为学科论、历史论、本体论、主体论、节目论、经营管理论。其中前两章节主要探讨广播电视学科特征,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广播电视概念、属性与数字化变革等。这两章属于基础学科论,主要从宏观上介绍广播电视学和本书的基本情况。第3、4 章属于历史论部分,主要探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广播电视技术进步与新媒体技术变革发展。第5、6 章是本体论部分,重点介绍了广播电视传播特性与功能及其符号系统。第7、8 章属于主体论部分,论述了广播电视传播机构、从业人员和受众。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广播电视系统内各类从业人员的相关要求及其职责分配,分析受众作为接受主体的角色和构成、基本特点与基本权利以及接受的心理机制。节目论主要在第9、10、11 三个章节论述,这一部分从节目类型、节目传播方式、节目制作流程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经营管理论是第12、13 章,从宏观上介绍了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情况。从该书的内容分布来看,该书的6 个部分相辅相成又互补互助,从宏观出发最终着眼于微观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层层深入。使该著作形成科学系统的广播电视论证体系,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广播电视理论,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三、学术视野开阔,研究方法多样且理论结合实际

《广播电视学引论》吸收并运用传播学、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相关理论与知识,对广播电视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形成了较为开阔的学术视野。如在“广播电视是特别的当代文化形态”这部分,作者就从文化角度论述了“广播电视是媒介是讯息,也是一种文化形态”的双重属性。而在论述广播电视产品经营的特殊性时,作者从经济学角度解释节目内容是凝聚了广电工作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些都说明该书作者不满足于从传统的理论视角展开论述,而是敢于从多个学科吸收营养。这样做,既拓展了研究的视野和思路,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该书还做到研究方法多样化,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如将人文科学方法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将心理学方法运用到分析受众接受信息的心理研究当中;运用社会学方法分别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分析广播电视的传播过程、传播功能、社会效果等。书中多处采用了案例研究的方法,将经典文本和案例多次引用其中,进行细致分析。此外,大量运用图表和数据也使得该书的直观性更强,给读者更加深刻和清晰的认识。对于读者而言,这是一本了解当代广播电视学术前沿的主流及趋势的不可多得的好书。书中各个章节都包含了广播电视学术领域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富有很有学术价值和启示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②孙宜君、阎安:《广播电视学引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6、217

(作者:王长潇,北京师范大学新闻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导;吴荻,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讲师)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