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新闻学毕业正文

浅谈我国数据新闻的发展策略

  • 投稿月岛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1058次
  • 评分4
  • 43
  • 0

罗晨

【摘要】大数据时代紧随信息时代而来,传统新闻学与大数据的有机融合延伸出新兴的新闻形态———“数据新闻”。经验匮乏和技术有限使我国在数据新闻领域尚有不足,存在着呈现模式单一、数据源稀缺、数据利用率低等壁垒。本文着眼于国内数据新闻发展历史,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数据新闻实务模式,为国内数据新闻的发展提出博采众长、提升素养、建设开放新闻观等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数据新闻 社交网络 数据软件

2012年2 月23 日,《纽约时报》网站特辟专栏,刊登题为《大数据时代》的文章,宣称:“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时隔不久,“无标度网络”开创者拉斯洛·巴拉巴西在其新作《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中信心百倍地指出:“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代,也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数据科学让我们越来越多地从数据中观察到人类社会的复杂行为模式。”①大数据裹挟信息流而来,引发营销行业、医疗卫生行业、社会服务行业的深刻变革,新闻业作为这场变革的记录者与参与者,应该在行业思维中积极嵌入数据新闻概念,结合自身环境、发掘竞争潜力,把握机遇,积极谋求发展。

一、我国数据新闻发展历史

我国的数据新闻始于西方精确新闻学的传入。受精确新闻领域先行者菲利普·迈耶教授的启发,我国新闻学界开始在传统专业主义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索,2002 年由原北京广播学院肖明教授与丁迈教授合著的《精确新闻学》成为国内较早的关于精确新闻的经典系统著述。精确新闻倡导定量研究,鼓励记者亲身参与数据搜集,在一定程度上强调数据对新闻公信力的增效作用。

数据新闻又称为数据驱动新闻。2009年,新浪微博面世,对于新浪微博数据的研究直接激发我国数据新闻的蓬勃之势。数据的开源和幂律增长特性使常规软件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对既有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上种种特性造就今天我国数据新闻的大数据特质:兼具数据新闻量化特色,又符合数字新闻互动多样化的属性,实为大数据思维贯彻至新闻报道的一种样态创新。数据新闻满足互联网发展需求,方便用户对于大数据的理解。根据传播学奠基人拉扎斯菲尔德的“意见领袖”理论,数据新闻相当于是信息的中转处理站,受众实际接触到的是媒体对大数据加工后的新闻产品以及由此衍生的拟态环境。

二、我国数据新闻现存弊端

新浪微博的普及真正揭开我国大数据的帷幕,数据新闻正是源于社会化网络数据分析成果,从而实现自身独立,并开创一系列新形态的新闻制作技术。严格意义上说来,我国数据新闻的资历尚浅。在起步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理解偏差、客观环境的外部压力、与民生地气的脱节,使我国数据新闻难免陷入发展困境。

1、数据新闻呈现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三大门户网站搜狐、新浪、网易分别开设“数字之道”“图解新闻”“数读”等栏目,致力于用数据说话,为用户提供轻量化的新闻阅读体验。②这是我国媒体积极践行数据新闻理念的先河。观察发现:各个新闻网站所谓的数据新闻,其呈现形式多流于静态的信息图,某些信息图甚至仅为图表的简单堆砌和一味追求视觉效果所带来的色彩混搭。信息图的目的在于将包含数据的单维文本变成多维图像,舒缓文本阅读造成的视觉疲劳,其本质还是要回归新闻的内在价值和固有逻辑。我国的数据新闻表达形式存在逻辑缺位和模式单一问题,甚至信息图的标题也呈现清一色的“一图看懂XXX”。将信息图和枯燥标题奉为圭臬的做法太过生硬。

2、数据获取渠道有限

我国数据新闻多对政府公开数据进行解读,报道活跃时间段集中在大型会议前后、普查数据发布时期,解读对象局限在政府公报、二手数据。但大数据真正的兴奋点来自于社交网络。③在社交网络中搜集重大事件对人们的传播效果,了解网民的观点、倾向、态度、意见转变等显然更具意义。社交网络的情感分析、语义分析、意见挖掘是现实社会人际脉络的缩影,充分利用社交平台数据有助于舆情的研判与调控,方便从个体行为推导群体动态、从群体中感知个体行为。目前我国新闻行业忽视以社交网络为代表的多渠道数据折射出结构性视角的缺失。

3、传统新闻与纸媒的禁锢

在宏观叙事视角下,传统的文字加图片的新闻报道形式容易受到欢迎,也是重大社会事件报道的主流体例。数据新闻纵然存在众多优势,但其优势发挥需要一定技术基础,以纸媒为例,其版面大小、流通成本、制作工艺不足以支持数据新闻的最佳展现,遑论数据可视化的动态性与交互性。简言之,数据新闻的成长沃土在网络世界,传统媒体并未给予数据新闻推波助澜的作用。

4、现行数据新闻意义不大

新闻作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当起到传递社会现实、传承文化、引导舆论功用,数据新闻也必须具备如上特质。国内现行数据新闻将重点放在图片的新颖、视觉的冲击力上,没有关注图片背后蕴含的叙事,受众难以通过数据新闻升华出人文思维和深层价值。著名学者Lorenz 认为数据新闻的生产流程应为:数据———过滤———视觉化———故事,这一过程对公众而言新闻信息的价值不断提升。④丧失高价值文本支撑的数据新闻不能被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新闻,而缺乏意义的数据新闻正是我国数据新闻报道的通病。

三、我国数据新闻发展策略

尽管数据新闻难以与传统媒体实现完美融合,但它的确大有裨益。我国数据新闻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借鉴国外业界做法,掌握全面的软件操作技术,更新陈旧新闻观念才可日渐羽翼丰满。

1、借鉴英国《卫报》之成功经验

英国《卫报》是无可争议的数据新闻创作典范,早在2009 年开通的“数据博客” 便是其成就之一。2010 年12 月《卫报》刊登的伊拉克战争日志可以称作数据新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编辑队伍以维基解密数据为基础,采用Google Fusion Tables这一软件进行制作,将每个伤亡个体用红点标示,通过鼠标移动可清晰了解伤亡时间及死者信息,数据地图上星罗棋布的红点触目惊心,远胜过文字、照片的传播效果。我国数据新闻必须将数据地图这一形式纳入展现范畴,基于人本主义视角来选择合适形式报道新闻,不拘泥于简单初级的技术含量低的信息图。再者,2012年9 月《卫报》在报道伦敦骚乱事件中采用时间线和热力图的做法广受好评。大部分新闻叙事都是基于事件发展的时间序列进行讲述。当讲述的时间跨度较长,或是事件众多繁杂之时,传统的新闻文本式叙述就有可能力不从心。⑤时间线有带入作用,受众通过拖拽时间序列条从而掌握事件发展的前因后果,热力图呈现视觉反差,透露英国各个区域的属性不协调,促使受众咀嚼数据新闻的内涵并进行反思。

2、提升数据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

数据新闻绝非是对数据的简单勾勒,工作者在实操过程中至少要具备数据挖掘能力、信息捕捉能力和数据可视化能力,这离不开对专业软件的把握:如适用于信息图制作的PS、AI 图像处理软件;适用于分词标签云的Tagxedo, Wordle;适用于大数据挖掘的Knime, SAP 系列软件;此外还有互动图表软件和网络文本抓取软件等。高水准的数据新闻工作者还应“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可视化的基础上学习专业的SAS 软件、R 语言、Python语句等。媒介机构要鼓励视野交叉,如在传染病研究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舆情监控展示。高等院校应为新一代传媒后备力量创造全面学习各种知识技术的平台。新闻背景下的多学科并行有望在未来创建新型数据新闻研究范式,并有利于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灌注自然科学研究色彩。

3、海纳百川的开放新闻观

开放新闻观体现于两方面:其一在于积极接纳各种数据。内容分析、问卷调查得来的数据具有片面性,将受访者本体和其社会身份人为割裂。社交网络上的数据具有覆盖面广和样本量大的优势,不仅涵盖个体的多重身份,如性别、年龄、学历、地理位置等,并可以将抽样误差置于可控范围内,用总体样本取代随机样本。根源于网络数据的数据新闻可以有效预测群体行为、测量多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对营销、金融、城市管理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数据新闻从业者要提升对社交网络数据的重视程度。

其二在于将新闻创作“草根化”。在全民记者的今天,数据新闻离不开民智。数据新闻的众包运作降低数据新闻制作难度,非专业人员的意见往往为新闻专业人员提供灵感契机。媒介机构可创建网络交流平台供数据新闻爱好者各抒己见。数据新闻的互动性正是将新闻的普适价值和大数据传递给个人实现个人化,再将观点提炼得以社会化,从而扩展数据新闻产品的深度与适用范围。

4、多角度贴近民生

新闻最终的传播效果还是回归到受众对于新闻传递价值的领悟。数据新闻不是闭门造车,唯有贴近民生方可凸显其价值。美国纽约每年有很多沙井盖会因为内部失火发生爆炸,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2006 年以来,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对1880 年以来所有沙井盖检修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大型沙井盖爆炸的106 种预警情况。⑥这是国外数据分析涉足民生的典例。我国数据新闻贴近民生的好处有:1、缩小切入点,方便深度报道;2、满足受众的实用性需求,赢得受众认可,扩展数据新闻市场;3、民生新闻数据化更接地气,符合主流理念下又别具一格。

媒体在关注数据新闻生产阶段同时亦须关注发行阶段,诸如开发各种版本的数据新闻客户端,方便读者通过电子化渠道进行数据新闻的阅览。现流行的Roambi软件是数据新闻客户端的集大成者,可以实现图表自由放大和交互浏览,创造良好的阅读体验,值得深入借鉴。通过多角度贴近民生的人文主义关怀,才能打破数据新闻网络版发展之路上的种种迷思。

结语

数据新闻在国际新闻界前景明朗。美国西北大学新闻学院与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共同开发的“叙事科学” 技术大约每30 秒就能够撰写出一篇新闻报道。我国的数据新闻发展现状虽然与国外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仍是丰腴的未被完全开垦的富饶地带,数据与新闻相辅相成,遵循合理的发展韬略才是推动数据新闻不断进取的正确道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8

②文卫华、李冰,《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报道———以英国卫报为例》[J].《现代传播》,2013(5):140

③沈浩、黄晓兰,《大数据助力社会科学研究:挑战与创新》[J].《现代传播》,2013(8):14

④ LORENZ MIRKO.(2010),“Datadriven journalism: What is thereto learn,in Innovation JournalismConference”:Stanford,CA

⑤章戈浩,《作为开放新闻的数据新闻———英国卫报的数据新闻实践》[J].《新闻记者》,2013(6):10

⑥沈浩,《改变世界的大数据》[J].《时事报告》,2013(6):43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2011级传播学本科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