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新闻学毕业正文

浅析微博对媒介仪式的影响

  • 投稿馬总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185次
  • 评分4
  • 77
  • 0

郭璐

【摘要】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媒体在报道中呈现新闻事实的相互呼应、印证的现象出现,然而媒体传者和受者的重合特性可能使得电视媒介仪式在形成价值认同力量的功能方面受到冲击。本文认为微博等新媒体的介入对媒介仪式有解构作用,并以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和新浪微博对其发表的微博为例,分析微博对春晚这种媒介仪式的影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微博媒介 仪式 影响

美国传播学家詹姆斯·凯瑞首先把仪式同媒介结合衍生出媒介仪式,“传播的起源及最高境界,并不是指智力信息的传递,而是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①自1983 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第一次春节联欢晚会以来,春晚已经从一个单纯的节目转换为中国人除夕守岁、共享民俗的年度家庭欢聚仪式。本文以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仪式景观为例,分析微博对电视媒介仪式介入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以及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

一、微博对春晚这一媒介仪式的解读

1、解读的类型

笔者在新浪微博上“2013 年央视春晚”为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进行搜索,并对于2013 年2月9 日20:00 至2013 年2 月10 日20:00共24 小时的微博内容进行抽样,2 月9日20:59 分开始,每一个小时抽样一次,共计183 条微博。

对183 条微博进行分类:1、积极支持(以任何形式认同春晚或者认同某一具体节目)共44 条,占抽样总数24.04%;2、批评反对(对春晚本身及具体节目的意见和调侃)共45 条,占总数24.59%;3、转载节目视频(不包含任何评论性词汇)46条,占总数25.13%;4、其他:通过微博对春晚节目进行投票(21)、春晚流行语(13 条)、发表目前状态但无任何评论意见(12 条),占总数6.55%。

笔者将抽样中持“批评反对”意见的45 条微博进行分类,主要有三类:

(1)直观式解读。微博的大多数用户发表的内容都是对春晚节目的一种直观的感受。比如:“IFYOURSlove:央视春晚的镜头好恶心,老是喜欢远镜头,人都看不清的。@2013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或者是对主持人和演员的讨论和评价。如:“图腾天狼星:刘谦的魔术道具红酒瓶子都漏酒了,看了之后很失望不够专业。”,“愛做夢的_ 青青青長吥大:春晚就不能换几个新鲜的主持人么?总是那几个人!真是没意思!@2013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媒介仪式一个重要方面是电视对媒介事件的“表演”,并通过一种或多种象征性符号表达一种社会意义。春晚作为一种盛大的仪式,其公众“印象”应是宏大的场面,主持人在外表形象端庄、节目内容应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等。微博上对这种仪式符号的反叛对媒介仪式本身形成一种挑战。比如“lu 呀呀:# 蛇年春晚微直播# 小时候看春晚是很幸福的事,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春晚每年惊喜给到观众,歌曲永远是春晚一唱全年都火。现在各种倒退,歌曲唱遍全国再到春晚唱,失去新鲜感;舞美例如全息是09 年已被日本用到极致,连其它卫视前年都用到烂,今年春晚才开始。以后春晚还能创新么?@2013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春晚通过各种符号来提供这一仪式的意义。主持人的串场词,抒情的语气,缓慢或者激昂的节奏,都是确认意义的手段。但是微博中碎片化的海量信息背离了组织者希望被确认的那些意义,相反,这些符号本身对观众形成刺激,成为微博舆论的“议程”。微博弱化电视传媒议程设置功能,同时微博内部也形成自己的议程设置。

微博对媒介仪式的影响不在颠覆电视媒介已经建立起来的仪式框架,它最大的影响在于对媒介仪式中的符号链进行拆分,根据自己的语境对仪式中的各种符号进行批评和“审阅”,并运用微博本身的裂变式、碎片化的传播模式,使信息具有更强大的传播力与穿透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媒介事件本身。

(2)娱乐化解读。春晚是一场集体狂欢,舞台表演者很多都是名人、明星,名人要素是娱乐的重要构成要素,所以对春晚的参与也通常表现为对名人明星的观赏和评价,同时这种调侃呈现一定的娱乐化倾向。例如“would_you_:哈哈2013 央视春晚刘谦调侃李云迪王力宏片段”,“秀气伟:今夜春晚主题:让我们一起见证齐基的时刻!@2013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烟霞仙居:席琳迪翁唱《茉莉花》气场十足,宋祖英成陪衬”。对于微博的大多数用户来说,明星或者媒介精英以及微博名人属于自己普通生活圈之外的远距离图景,是一种与自身生活不同的“奇观”,微博为他们提供一个窥视他人生活的平台,他们积极关注或者转发、评论。而娱乐化的解读倾向可能是大众对自己平淡生活的反叛,但消解了媒介仪式“神圣”、“崇敬”的象征性意义。

按照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理论,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幽默讽刺、娱乐调侃是微博语言的重要特点,再加上微博140 个字的字数限制,使得微博中传播的信息广泛实用并且鞭辟入里。媒介仪式是严肃的、权威的,但是对娱乐明星等的八卦和调侃是对媒介仪式本身“气氛”的反向性解读,它偏离了媒介仪式组织者、表演者预先设定的意义,扭曲了媒介仪式的塑造,对媒介仪式的传播效果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3)去权威性解读。从微博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受众对于春晚的质疑。主持人的串场词其实是春晚叙事结构的一部分,但模式化的串场词几乎变成了渲染烘托情绪和气氛的八股文,于是,有网友调侃,“春,不是这样叫出来的。”

媒介事件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强调冲突的时候—它们庆祝的不是冲突而是和解。”而且“电视使人们待在家里,使得社会非政治化,使人们产生政治参与的错觉。” ②媒介仪式借助传统媒体是一种单向和强制性的传播方式,通常表达神圣和敬畏。而微博可以将信息的力量和公众的意志发挥出来,影响现实环境中事态的真实进程和公权利的行使。微博的诞生为人们平等参与和讨论公共事件提供了场所,而它的自媒体属性更是允许人们的意见自由地构建舆论,为信息的分享和理性的批判提供独立空间。

2、意见领袖解读的影响

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意见、评论,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是大众传播效果形成过程的中介或过滤环节,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新媒体环境下,特别是微博中的意见领袖则是在微博上主动积极发表观点,凭借粉丝数量和微博质量、转发数和评论数直观地体现其影响力。

笔者选取新浪微博上几个意见领袖关于2013 年央视春晚在2013 年2 月9号20:00 至2013 年2 月10 号20:00 发表所发微博及其转发、评论的情况作简要分析,来说明意见领袖对媒介仪式的评论等通过微博的转发评论等互动功能所发挥的影响。

(1)邓飞:新浪微博上的认证身份为免费午餐发起人、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关注:2655 粉丝4129211 微博24553 ,在这期间共发7 条相关微博;

(2) 任志强:知名地产商,关注137 粉丝15780013 微博62471,在这期间发表或转发相关微博5 条。

费斯克认为,“一个文本要成为大众文化,它必同时包含宰制的力量,以及反驳那些宰制性力量的机会。” ③一条微博蕴含多大的影响力,不在于它的传播者是谁,而在于这条信息有多少人关注了,并对其转播、评论、赋予新的内容。比如:任志强发的一条微博:“没看春晚的很幸福。” 得到609 个赞、1642 个转发、2020个评论。而作业本则直接拿主持人开刷:“李咏、朱军、毕福剑出来了,求撒贝宁跑步上台把这个填空完成:LZ_B!” 引来2673 个赞、30014 个转发和9392 个评论。邓飞赞誉性的微博:“少年强,则中国强。提气,我们加油!” 引来网友质疑性的感叹:“绽放- 风吹麦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说了百年了,看如今的中国,好讽刺!祝福先生新年快乐,一切平安!”“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意见领袖针对媒介仪式发表的观点往往因为其粉丝群巨大而被关注,而后大众对其进行转发、评论,使得对春晚的赞誉、对春晚的“批评”成为一个“议程”,这种互动性的加强让大众对媒介仪式的讨论更加激烈,同时使得媒介仪式传统的单向性的传播渠道受到冲击,以此影响媒介仪式权威性的集体价值认同感。

二、微博对媒介仪式的影响反思

微博为人们的自由表达、平等参与讨论公共事件提供了便捷的平台,有利于信息的分享和理性的批判,也为草根介入媒介仪式、建构舆论提供了有效空间。微博形成“抗议价值”,把事件喻示的价值一致的神话戳穿④,微博中的话题和观点讨论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舆论力量对传统媒体、媒介仪式形成“议程”。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微博舆论场中鱼龙混杂的现象,信息源可靠性是我们关注微博等新媒体应该警惕的。但是在看到微博对电视媒介仪式的解构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关于春晚的网络讨论的狂欢化,也无形地为春晚的收视率添薪加火。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春晚观看方式,它挤压着传统电视媒体的空间,也助推着电视媒体的传播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詹姆斯·W·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M].华夏出版社,2005:28

②④丹尼尔·戴杨、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M].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69、83

③姜渌波,《微博生产性受众解读》[D].辽宁大学,2012

(作者: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