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毅韬
【摘要】短视频分享应用是当下流行的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社交应用,用户可以将手机拍摄的短视频发布到个人主页、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与好友分享。继文字、图片、语音之后,短视频分享成为移动社交领域的一股新潮流。短视频分享应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社交方式,而且在新闻传播领域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短视频 移动社交 新闻传播
一、短视频分享应用的兴起
最早的短视频分享应用是美国的Viddy,它于2011 年4 月正式发布。Viddy用户可以拍摄30 秒短视频,通过添加音乐、特效等方式制作创意视频,并分享到Facebook、Twitter、YouTube 等社交网站上。《华尔街日报》曾评价道:“用iPhone上的Viddy 把每天的瞬间转变成完美的小电影。这样当您下次捕捉到太平洋上美丽的日落景象时,能将它变成永恒的记忆”。
2013 年1 月,Twitter 发布了6 秒短视频分享应用Vine。Vine 和Twitter 秉承一致的理念,更像是视频版的Twitter。Vine 联合创始人多姆·霍夫曼在Vine 的博客中说道:“我们想让人们更容易地在一起分享和发现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也相信限制能够激发创意,无论是140 字以内的推文还是6 秒的视频”。
2013 年6 月,Instagram 这款图片分享应用也增添了短视频分享功能。
在我国,短视频分享应用正开始流行,新浪、腾讯分别推出了短视频分享应用。秒拍是新浪微博官方短视频应用,视频拍摄时间为10 秒,支持剪辑、添加主题等功能,可分享至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和人人网。2013 年8 月,新浪微博手机客户端内置秒拍应用,同年12 月,秒拍3.5 版正式发布。微视是腾讯开发的一款基于开放关系链的短视频分享应用,于2013 年9 月28 日上线,支持拍摄8 秒短视频,用户可以给视频添加滤镜、主题和配乐,并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和腾讯微博。除了秒拍和微视,国内其他的短视频分享应用还有啪啪奇、微拍、微可拍等。
尼尔·波兹曼曾说:“一种信息传播的新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变迁,绝不止于它所传递的内容,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它本身定义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来源、传播数量以及信息存在的语境,从而深刻地影响着特定时空的社会关系、结构与文化。”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它不仅比文字、语音、图片等传播方式拥有更大的信息量,而且比传统长视频的传播效率更高。短视频分享应用无疑是Web2.0时代“自媒体”演进的新产物,它与以往的博客、播客、微博、轻博客等“自媒体”形式一样,打破了传统的传者和受者的单向关系,用户既是信息的采集者也是发布者。同时,短视频分享应用的话语方式表现出去中心、碎片化的特点,对传统的语法规则和话语结构是一种解构。此外,通过短视频分享应用,不同物理空间的人被联合在一个虚拟的空间中,可以共同体验、经历相同的虚拟场景,身体的存在位置已经不是决定群体是否有共同经历的前提。
随着4G 时代的到来,各类视频应用将成为网络媒体的新兴力量。在移动社交领域,以影像为主的视频内容或将超越文字和图片,成为主流的社交方式,尤其是短视频。这种全新的短视频社交应用的出现,丰富了新闻传播的表意语言,也给专业新闻机构和从业者在新媒体平台参与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二、秒拍、微视在我国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在2014 年两会报道中,以秒拍、微视为代表的短视频分享应用崭露头角,秒拍成为央视2014 年全国两会新媒体报道合作伙伴。与往年不同,许多记者不仅用录音笔录音,还将手机直接对准代表、委员,通过秒拍、微视向公众发布最鲜活的现场视频新闻。
两会期间,央视财经频道“两会”特别节目《小丫跑两会》的结尾都会播出网友通过秒拍、微视上传的两会心愿短视频。央视国际频道的《我有问题问总理》节目通过秒拍向网友征集微梦想短视频。今年的两会报道中,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网、京华时报、广州日报等多家媒体,都为参会记者配备了秒拍应用。
2014年3 月7 日,央视《新闻联播》在结尾播放了网民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感言,来自河北、江西、湖南、安徽、北京的网友通过秒拍上传短视频表达了自己的期待,话题主要涉及食品安全、农业、国防、反腐败等方面。节目播出后,许多微博用户称赞这一结尾“接地气”,“@ 央视新闻”官方微博称其为“最草根结尾”。
短视频分享应用具有“短、平、快”的传播特征,因此特别适用于报道突发事件。当有紧急情况发生时,短视频分享应用可以成为媒体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的有效渠道。根据中国经济网的消息,2014 年3 月8 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在北京丽都饭店首次召开失联客机MH370 新闻发布会,很多现场记者在焦急等待中都接到后方编辑这样的电话指令:“你先用秒拍拍个现场视频,值班总编辑要求咱们先发报社官方微博,回头再写稿子给报纸用!”
2014 年3 月20 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一行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访问。米歇尔访华的第一站去了北师大二附中,《法制晚报》记者用秒拍记录了现场的情况,从短视频中可以看见,随行车辆有序地进入北师大二附中,警察在现场维护秩序。3 月23 日,米歇尔参观慕田峪长城,中午在小园艺术餐厅就餐。《法制晚报》记者用秒拍拍摄了小园餐厅的大门,然后介绍说:“米歇尔夫人今天中午就餐的餐厅,小园餐厅,老板娘说他们最喜欢的是抻面加红烧肉, 要了两份。”截至3 月27 日,这一短视频在秒拍客户端的播放次数超过11 万次。微视、秒拍等短视频分享应用将被更多地运用到新闻报道中,成为记者现场报道的利器。
三、短视频新闻:新闻呈现方式的革新短视频新闻是一种全新的新闻呈现
方式,与传统视频新闻相比,短视频新闻的时长从几秒到几十秒不等。传统视频新闻一般是电视新闻节目的精简版,而短视频新闻有自身独特的风格和制作流程,并非剪辑电视新闻节目的产物。短视频新闻将新闻图片或视频片段有机结合起来,字幕采用大号字体,在几十秒内向受众讲述一则新闻。短视频新闻重新定义了视频新闻传播的法则,能更好地满足受众碎片化的视听需求。
在社交平台上,新闻内容有多种呈现方式,例如微博新闻最基本的形式是140字以内的纯文本,“文本+ 超链接” 的形式有效地拓展了新闻背景,“文本+ 图片”、“文本+ 视频” 的形式增强了新闻的可信度和感染力,而短视频新闻的出现更是进一步丰富了社交平台上新闻的呈现方式。
NowThis News 是短视频新闻的先驱,这家专注于社交视频新闻的公司由《赫芬顿邮报》联合创始人、前主席肯尼斯·勒利尔及该报前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海比奥创办。NowThis News 继承了《赫芬顿邮报》的风格,主打时政新闻,同时提供娱乐、科技、饮食等题材的短视频。NowThisNews 已累计为移动社交用户制作了超过1 万个6 秒、15 秒和30 秒的原创新闻视频。2013 年,NowThis News 在图片分享应用Instagram 上发布短视频新闻, 截止2014 年3 月,其官方账号的粉丝已超过8万,而NowThis News 在Vine 上的粉丝数甚至超过了21 万。
迄今为止,BBC 在所有提供短视频新闻服务的新闻机构中最具权威和影响力。2014 年1 月,BBC 开始在Instagram 上提供名为Instafax 的短视频新闻服务。根据BBC 官方的说法,Instafax 尚处于试验阶段。Instagram 用户只需关注BBC News 账号,即可观看15 秒的短视频新闻,Instafax的新闻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国际局势、科学技术和奇闻趣事。
有观点认为,短视频新闻无法完整地呈现新闻内容,并且可能由于传递信息有限而引起受众的误解。其实,短视频新闻的功能类似于导语,它旨在将最有新闻价值、最具吸引力的事实呈现给受众,更注重新闻传播的速度。因此,短视频新闻的核心价值在于帮助用户快速地了解一天当中的重要新闻,如果用户对某条新闻特别感兴趣,可以通过链接进行深度阅读。
结语
短视频分享应用为新闻传播注入了创新的活力。对新闻媒体而言,短视频分享应用不仅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发布平台,更是媒体增加受众接触面、实现内容多点落地、拓展品牌影响力的有效渠道。当前,新闻媒体对短视频分享应用的使用尚处于尝试阶段,今后传统媒体可以考虑将更多的记者现场报道通过短视频的形式传播给受众。
这一点对纸媒来说尤为重要,它可以弥补纸媒在影像传播方面的先天不足。虽然短视频的时长只有几秒、几十秒,但通过对不同的碎片化短视频的拼接,可以形成一种新的立体的全景式的图景。
尽管社会化媒体都有“社交”与“媒体”的两种属性,但不同平台的偏向不尽相同。例如,偏向媒体基因的新浪,其微博也是偏媒体取向的;偏向社交基因的腾讯,在微信平台上,继续坚持其社交取向。清晰的属性取向是社会化媒体取得成功的关键,但我国短视频分享应用在属性取向方面不够明确,应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所侧重。
作为一种社会化媒体,短视频分享应用与微博相似,两者都基于这一核心理念:信息的即时性、共享性以及基于即时、共享信息形成的动态信息传播网络。另外,短视频分享应用与微博都基于弱连带关系,依据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的“弱连带优势”理论,弱连带较之强连带有着更好的信息传播效果。因此,短视频分享应用着重开发“媒体”属性,发挥其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视“社交”属性。在Web2.0 时代,内容为“王”,关系为“后”,关系成为重要的生产力推动“内容”的制造和传播,“关系流”同时也成为“内容流”运动的基础设施。社交的意义在于强化用户之间的关系,而良好的关系能够促进内容的传播。新闻媒体在使用短视频分享应用传播新闻的同时,需要与用户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关系网络”和“内容网络”达到深层次的融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张梓轩、王海、徐丹,《“移动短视频社交应用”的兴起及趋势》[J].《中国记者》,2014(2)
②陈力丹,《把握新媒体对社会交往结构的影响———〈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序言》[J].《新闻爱好者》,2012(6)
③喻国明、欧亚、张佰明、王斌:《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④腾讯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研究所:《中国网络媒体的未来》,http://tech.qq.com/a/20131122/015404.htm#p=1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