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新闻学毕业正文

浅析《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的特色

  • 投稿Pity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504次
  • 评分4
  • 86
  • 0

路晓 肖冉

【摘要】《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作为典型的文艺性综合副刊,一直以来秉承其雅俗共赏,平民化与高品位兼容的办刊理念,吸引了一大批忠实而热情的读者,是《北京晚报》传承至今的传统栏目和特色副刊。本文从办刊思想、栏目设置、内容特色、语言魅力四个方面对《五色土》副刊进行了简单分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五色土》 副刊特色

我国著名报人赵超构先生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金庸先生也曾说“对于报纸而言,新闻为攻,副刊为守”。由此可见,副刊在一份报纸中的地位之重,报纸副刊是吸引新读者,留住老读者的重要领地。

在数字化时代日益兴盛的今天,在纸质媒体被新兴数字媒体猛烈冲击的状况下,《北京晚报》依然能够坚守阵地,受到诸多读者的喜爱,引领北京报业市场,《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在这中间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一、《五色土》副刊的办刊思想

《五色土》的名字源于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五色土,土呈五色, 叫五色土。《五色土》副刊是自《北京晚报》1958 年创刊以来一直保有的传统栏目,半个世纪以来培育了一大批忠实而可爱的读者,是很多读报人每天必看的栏目。

《五色土》副刊自产生之日起,就坚持做好文艺性综合副刊的本职工作,以坚守文学阵地为己任,坚持雅俗共赏、平民化视角和高品位文化理念相融合的办刊思想。《五色土》副刊既具有大众文化鲜活生活的语言外壳,又兼有精英深度文化的内在气质,并以其深刻的文字、真挚的感情、多变的风格以及对于生活深沉的感悟和思考,感染了每一位读者,也吸引了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甚至积极向副刊投稿,努力参与其中,不断地以一片热忱之心为《五色土》的繁荣增砖添瓦。

二、《五色土》副刊的栏目设置

自2012 年新年伊始,《北京晚报》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趋势随之改版,崭新的面貌令人耳目一新。改版后《北京晚报》的版面设置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五色土”版面突然“长个儿”了。“五色土”增加到了十几个版,内容上也有很大改变。目前,据不完全统计,《五色土》副刊的栏目设置有:《点睛》、《特稿》、《文娱关注》、《教育》、《闲事》、《名人食单》、《阅读》、《记录》、《连载》、《漫画》、《财智》、《人与法》、《养生》、《慈善》等等。

栏目设置有一定灵活性,周一至周五都会有不同的栏目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固定栏目与机动栏目相结合,融入当下热门话题和公众关注焦点,如《文娱关注》栏目于2014 年4 月17 日刊文《国产都市剧为啥总时尚不起来》,吸引广大年轻人的目光;《财智》栏目于2014 年4 月23 日刊文《办相亲会银行抢居委会的活儿》,文章生动有趣,既得到老年人的喜欢,又吸引读者关注财经生活;《养生》栏目于2014 年4 月23 日刊文《大热天古人如何相聚》等,激发当代文人的极大兴趣和猎奇心理。以上几个栏目文章均贴合当时社会热点话题,极大的丰富了副刊的内容,足够引起新老读者的关注和喜爱,看点十足,满足了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为副刊增添了新鲜性和趣味性。

三、《五色土》副刊的内容特色

《五色土》之所以取这样的名字,一是勉励自己要随时注意副刊的地方特点,二是督促自己要经常注意副刊的多样性。所以《五色土》副刊在内容上兼具文艺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多种风格相互辉映。多样化的栏目设置和内敛又不失活泼的文字,既有一定程度的新闻性和时代性,关注社会焦点,贴近民生底层,又坚持浓浓的文学色彩和不变的人文关怀。

关于《五色土》副刊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这两个因素是大部分读者选择这份副刊的主要原因。所谓“趣味性”,就是指读者对副刊上刊登的文章感兴趣,觉得文章有趣儿,因而爱看。“知识性”则是指人们在读过文章后,能获得一定的有益的知识。①《五色土》副刊一直以来坚持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协调配合,既不失其丰富读者知识、扩展读者阅读视野的作用,又保留其活泼多变的文风体裁,不让人觉得报纸过于刻板无味。

此外,《五色土》副刊的特色还在于彰显浓郁的地方风情。身为土生土长的老北京近些年风雨变化的见证者,《五色土》副刊在对北京这个古都的观察与记录上从来都不敢懈怠,关于北京无论是好的变化,还是不好的变化,它都忠实的反映在了一张张都已发黄的旧报纸上,陈年旧事也罢,鸡毛蒜皮也罢,她都心里有数,都有迹可循。

《五色土》作为《北京晚报》的副刊,《北京晚报》创刊至今历史悠久,是北京市信誉度高、公信力强的报纸,过往的历史更是积累下来了其他报纸难以比拟的对北京的亲和力。《北京晚报》对于在北京的人们,早已不只是一份报纸,更是一份对岁月和历史的怀念。而《五色土》副刊,在这长长的岁月里扮演了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把北京的喜怒哀乐,北京的起起落落,北京的边边角角都留在了这份报纸里,使副刊显得“京”味突出,每一期副刊留下的不仅仅是方方正正的铅字,更是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资源。

《五色土》曾在每周二刊出《胡同记忆》栏目,通过编辑手记、消失的胡同等栏目,将老北京的胡同文化淋漓精尽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而曾在每周日推出的《四合院》,其开设的《追寻》、《光阴》专栏则以四合院为背景,极具北京地方特色,展现了人文关怀。

由于近些年北京改建,致使大批北京特色建筑、老北京符号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为了纪念,为了不忘记,为了永存,《五色土》抓住一点一滴的时间,努力留住老北京的古都风韵。越来越多极有特色和价值的名人故居、老字号等正在一点点的消逝,也让越来越多的曾对这些怀有深厚感情的读者留下了遗憾,而《五色土》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供他们去怀念、回忆和铭记,抒发自己的感情。

目前《五色土》设置的栏目《文娱关注》和《记录》,也同样具有北京地方特色,记录北京的方方面面,激起读者的共鸣,努力从地理和心理上共同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添人情味。

四、《五色土》副刊的语言魅力

《五色土》副刊的发稿大体有三个来源,一来自专家学者、文化人;二来自报纸记者、编辑;三来自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各个年龄段的读者。

虽然《五色土》的稿件来源多种多样,但文章语言大都坚持文艺性和通俗性的原则。来自专家学者、文化人的文章,则多采选小篇幅文艺性较强的文章,最喜深入浅出,生动而富有韵味,顾及广大读者的阅读水平,不宜太过深入艰涩,如2014年4 月23 日的《五色土/ 阅读》栏目文章《今天怎样读莎士比亚》,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程朝翔所作,全文篇幅不长,但仅用了四个词:邪恶、爱、放弃、和解,就阐释了当代对莎士比亚作品做了重新诠释;来自本报记者、编辑的文章,则比较着重社会性和娱乐性,要有看点,能吸引读者目光,紧跟社会热点话题,如2014年4 月21 日的《五色土/ 记录》栏目文章《胡同之患》,由本报记者谷多、刘航摄影报道,文章图文并茂,有力的揭示了胡同里存在的种种隐患,一下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来自广大读者的文章,则生活化很强,感情色彩较浓厚,能够引起其他读者的共鸣,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情感价值,如2014 年4 月21 日的《五色土/ 闲事》栏目文章《导盲犬珍妮》由读者投稿刊出,作者娓娓道来与中国首位女盲人钢琴调音师陈燕和她的导盲犬珍妮的故事,文章短小,温情脉脉,温柔的劝导“大家不要随意逗弄工作犬,他们是盲人的眼睛”。

《五色土》副刊整体的语言魅力在于,文章文艺性十足的同时又生动、通俗而有韵味,能够想读者之所想,符合广大读者的喜好和阅读习惯,所以一直以来受到诸多读者的偏爱和追捧。

总之,《五色土》副刊以其独特的办刊理念,一直坚持到如今并且受到无数读者的关注,这与整个工作团队以及所有喜爱这份副刊的读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因为《五色土》副刊有着其他副刊所不具有的深厚文化积淀和独特办刊特色,所以即使现代社会新兴数字媒体风靡一时,可喧嚣过后,《五色土》副刊的不可复制和独一无二,正是其文化地位和价值的体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凤翔,《“五色土” 副刊的趣味性和知识性》[J].《新闻与写作》,1990(10):35-36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