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新闻学毕业正文

摄影记者如何面对“全民摄影时代”的挑战

  • 投稿布衣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435次
  • 评分4
  • 55
  • 0

○陈 明

【摘 要】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兴媒体的层出不穷,让9亿人用户拿起手机开始记录影像,并借助各类信息平台成为“百姓记者”。“全民摄影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媒体的专业新闻摄影记者构成挑战。如何面对挑战,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固守社会责任的同时,加强图片的精品意识,图文并重,与时俱进方能立足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兴媒体 全民摄影 摄影记者 应对挑战

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影像设备的普及化,各种新媒体发布平台大量出现,我们步入了读图时代、“全民摄影时代”。目前,我国手机用户近9亿,意味着9亿人可以拍照,可以成为“记者”。事实证明,每当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第一时间出现在网络上的图片往往是手机拍摄的影像,虽然质量和水平不高,但时效性很强,在第一时间里影响着受众。面对传播的大众化,摄影的零门槛,许多传统媒体的专业新闻摄影记者对前景和发展趋势感到迷茫和困惑。那么,摄影记者该如何应对挑战?

从“周老虎”到“刘羚羊”,摄影记者要勇担社会责任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互联网上网人数已达6.18亿人,普及率达到45.8%。网络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生活,每天海量的图片信息可谓鱼龙混杂,很多传递出错误的导向,给社会稳定和人们价值判断带来负面影响。曾经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的“周老虎”和“刘羚羊”两起假照片公共事件值得反思。

通过手机拍摄的图片虽然为媒体提供了丰富多彩、便利的影像,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普通百姓的拍摄和摄影记者的采访是有区别的。在新闻事件的价值判断和表达上,普通百姓发布的图片更多的是选择随意性,目的不明确性,表达的是个人的好恶,个人的诉求,对产生的社会后果往往不去考虑;作为专业的新闻摄影记者则肩负着引导舆论的使命,是正确价值观的传播者,社会正义的担当者。

在社会转型发展大背景下,面对当下错综复杂的社会万象,摄影记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辩证地去分析判断各种社会现象,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摄影记者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不但不能淡化,恰恰需要强化。一要讲政治敏感性。政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在采访报道中,善于从政治上把关,从符合党和国家最根本的利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去看待从事的新闻活动。二要讲新闻敏感性。树立正确的导向意识和大局意识,用高品位、高格调的,具有新闻价值,感染人、打动人的图片去引导社会舆论,传递正能量。三要讲职业道德。摄影记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为物质所利诱,人格不能丢失,道德不能丢失。在弘扬什么,鞭挞什么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上,不能为了迎合受众,博取“眼球”做虚假图片报道,迷失方向,放弃责任。

异曲同工两次“握手”,摄影记者要强化精品意识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出访中国,时任新华社中央组驻中南海专职摄影记者杜修贤独辟行径,在机场抓拍到了周总理和尼克松俩人的手尚未握在一起、但又迅即在握的“决定性的瞬间”,使这幅照片在无数的、平庸的握手照片中脱颖而出,成为经典新闻事件的经典新闻摄影之作。33年后,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与连战在北京伸手相握的图片也堪称经典。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接到采访任务后,思考了几天该如何拍摄。与当天在场的200多名中外摄影记者的图片相比,他拍摄的《两党一小步,民族一大步》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充分反映了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时隔60年后的首次会见,照片定格在领导人手已伸出,并未握上的瞬间,海峡两岸从此开始交流互通的象征意义意犹未尽。

从这两张经典的握手图片可以看出,有强大生命力,给人以震撼的好新闻图片是需要记者具有善于思考,善于把握决定性瞬间的能力。纵观现在网络上的图片,我们不难发现,大量的图片粗制滥造,形成所谓的“热点”图片也大多昙花一现,正真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成为记录历史的好图片少之有少。这就为转型发展中的摄影记者提供了一个施展自己拳脚的大舞台。携带“长枪短炮”的专业摄影记者无论是设备上还是资源占有上,以及在发布平台上的优势,是百姓“记者”无法比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摄影记者要想立足发展,面对庞大百姓“记者”的挑战,树立精品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但是,现在许多摄影记者淡化了对新闻的思考,采取高速连拍模式,在连续拍摄的图片里调一张满意的,把拍摄“决定性瞬间”的照片从脑力活转变成体力活,即使面对丰富多彩的现场,拍出的照片也总是平平淡淡,没有感染力。面对“全民摄影时代”的冲击,摄影记者如何强化精品意识,“一图胜千言”。首先要在新闻性与艺术性兼备上下功夫。没新闻就没生命力,没艺术性就打动不了读者。新闻摄影是以画面来感染人、影响人,即使新闻价值再高但缺乏艺术性,也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其传播效果也非常有限。在采访拍摄中,摄影记者以艺术创作的精神,考虑如何用光、如何构图和选择拍摄角度等,力求使图片达到完美。二是求新求变,在创新上下功夫。要摒弃过去“四季歌”、机器加人、排排坐露微笑等传统守旧的拍摄模式,在研究时代发展新变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反映群众关心的新事物上进行探索。三是身心要沉下去,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上下功夫。让你的脑袋去指挥你的相机,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精彩瞬间,捕捉那些新闻价值高,画面语言美,构图精巧,感染人打动人的场景。这样,在与百姓“记者”的较量中,摄影记者无论在图片的思想性还是艺术表现力上都会立于不败之地。

有图不一定有真相,摄影记者要做到图文并重

“有图有真相”,这是网络上常说的一句话。不可否认,借助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体如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其传播上的互动性是传统媒体难以做到的。活泼轻松,诙谐有趣的文字和图片新闻相配合,加上受众的互动,在可读性上的确得到了增强。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对现代汉语的规范化造成了冲击。出现乱造、滥用汉字,滥用外来词以及对色情、暴力大肆渲染等倾向。尤其对一些图片进行PS,配上毫不相干的文字,张冠李戴,混淆视听,误导群众,产生很坏的社会影响,有图不一定有真相。

“全民摄影时代”浩如烟海,真假难辨的图片新闻来袭时,对摄影记者的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媒体发展的历史看,过去很多图片只是用于版面配图,摄影记者往往是配合文字记者采访等等,这些都导致摄影记者文字能力偏弱,重拍摄,轻表达的情况比较普遍。摄影记者由于知识面的缺憾,发现新闻线索的敏感性不强,驾驭文字的能力不够,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观念也跟不上,图片的表现形式和文字的贴近性往往还停留在传统思维上,宣传、说教的口吻时有出现。在“全民摄影时代”,摄影记者在提高专业技术的同时,文字的表达功力不可忽视。摄影记者要加强文化素质的培养,能文能武,做一个“两栖”记者,拍摄能力和文字水平比翼齐飞,不做“跛脚将军”。摄影记者对时事政治、新闻理论和新闻采写知识要掌握;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要熟悉;对新兴媒体的语言体系要了解,通过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应对能力。让好图片配上好文字,真正做到图文并重,把新闻事实真相告诉受众,让他们有信任感,发挥出传统媒体权威性、公正性优势。

传统与新兴媒体融合,摄影记者要善于与时俱进

在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下,2013年6月1日,美国《芝加哥太阳时报》宣布取消摄影部,包括一位普利策奖得主在内的28位摄影记者失业。报纸图片主要靠文字记者、自由撰稿人和通讯社三个途径提供。作为个案,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引发摄影记者岗位今后是否存在争论的同时,无疑也给传统媒体的摄影记者提了个醒,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与传统播媒体不同,图片和视频是网络媒体最主要的两种传播方式,虽然摄影记者在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在缩小,但是随着新兴媒体的大发展,影像的大量运用,图片市场空间其实更为宽广,在客观上也为传统媒体摄影记者的转型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摄影记者首先要突破传统媒体观念,适应新媒体发展要求。学会运用新媒体来改变传播方式,实现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进行立体化传播。二是把自己培养成“全能型“摄影记者。通过使用各种摄录设备,采集的新闻素材不但可以为报纸提供图片,还可为网络新兴媒体发视频,发深度图片报道来延伸阅读和提高影响力。三要跟紧数字时代发展步伐,了解最新动态,掌握最新技术。对计算机应用、网络应用等现代化的采访技能要熟练,成为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两个战场上游刃有余的复合型人才。只有与时俱进,适应媒体不断发展变化,摄影记者才能在“全民摄影时代”先人一步。□

(作者单位:安徽日报摄影美术部)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