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邦
【摘 要】本文立足县级广电媒体常规报道任务重、工作性报道充斥荧屏的现实,从选题、角度、表达监督四个方面分析如何把工作性报道做深做透,从而提高新闻信息含量,提升广电媒体新闻报道的接近性、感染力、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群众路线 工作性报道 民生化 感染力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深刻认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更要在工作实践中体现“群众路线”。总书记曾经指出,“今天,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条件已大不一样了,我们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不日新者必日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所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民生领域各项改革作出新的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作为县一级广电媒体,承担着党的方针政策的落实贯彻,党委政府部署工作任务多,工作性报道也多。工作性报道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形式,但是如何让普通百姓爱看工作性报道,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则是新闻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如何把工作性报道民生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选题上要把报道聚焦在普通百姓的关注点上
工作性报道要为党和政府的工作服务,同样它也必须为人民群众服务。工作部署历来是新闻的“富矿”,信息量大、重要性显著。新闻宣传工作要将服务大局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服务大局与服务群众二者虽各有所侧重,但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事情也就是党和政府关心的事情。二者的侧重点在于,服务大局是就总体、宏观而言的,服务群众则是直接的、具体的。服务大局强调的是新闻报道的权威性与指导性,服务群众强调的是针对性与实效性,落脚点都在普通百姓的关注点上。工作性报道不仅能反映出人民群众的呼声,同时又可以推动党和政府工作的开展。这样,工作性报道就有了一种前瞻性,因而也就更具权威性与指导性。但多数工作性报道照搬照抄文字论述,语言生硬,模式化、套路化严重。学者梁一高指出:“群众路线在采访活动中的体现,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这就需要我们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把握好报道的选题。霍邱县人民政府曾经出台了“关于城东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一项政策。近年来,城区市民关于饮用水水质问题通过不同渠道数度向县委政府反应,每年的人大政协会议上也提出议案建议。但是为什么要保护、怎么保护、实施这项政策又给周边农户带来哪些好处,社会各界十分关注。我们认为这个选题符合“党政重视、群众关注”的要求。采访中,笔者数次来到水源地所在的乡镇村,实地查看水源地状况,采访群众对水源地保护的认识,征求他们对保护的意见建议。笔者也请环保部门负责人来到现场,就保护政策和群众面对面沟通,解释文件出台的背景。后来先后播发了《走进城东湖水源地》、《城东湖水源地需要保护吗?》、《我为保护献一计》等系列报道5篇,使这项政策取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还有,县委政府决定实施城市规划新一轮修编,但是在新一轮修编中普通市民有什么要求,规划区内群众如何安置,也需要我们站在群众的角度来看问题。实践中,笔者换位思考,逆向思维,既采访主管部门把政策说清楚,也采访普通群众的意见建议。笔者和规划部门经过周密安排部署,精心设置议程,采访播出了《城区的过去和现在》、《修编规划你知道吗?》、《看未来》等稿件,让普通群众对规划修编有了清醒的认识。两项工作由于站在群众立场,用群众的视角来看问题,宣传效果良好,得到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事实证明,报道的选题要和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要寻找平常的工作部署和群众需要的交集点。稿件一定要聚焦于民生,这样工作性报道就可以在服务大局和服务群众二者的结合上大有可为。
二、角度上要把握群众需求,将时政新闻与民生结合起来
从普通群众需求的角度来写工作性报道,多站在群众的角度谋篇布局,实际上是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提供了一种民生视角的解读。这种角度,能很自然地将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结合起来,有利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感情。2011年新《婚姻法》出台“司法解释三”。我们在宣传新《婚姻法》时,分别从婚前买房、婚后买房;是维护男人利益还是维护女人利益等角度分别采访法律专业人员、婚姻登记住人员,普通百姓等,多方面揭示了这部法律同普通群众利益之间的联系,深入浅出地宣传法案对夫妻关系的尊重,让枯燥的法律宣传贴近了百姓,使群众在了解新法律的同时感受浓郁的人情味。又如2014年《合肥经济圈城镇体系规划》出台,规划把霍邱县列为9个受辐射的中等城市之一,主流媒体关于《规划》的报道,不少都是从合肥、六安、霍邱三城市一体化的规划、设想以及一些政策上的问题、技术上的问题等方面加以报道。这些虽然告诉了人们有关规划情况,但大都说的是政府行为,普通百姓感到与自身利益关联不大。我们民生新闻栏目却从“规划究竟能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好处”入手,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分别告诉群众“交通会更便捷”、“公共服务设施会更完善”、 “集镇和美好乡村建设会有新机遇”、 “就业机会更多”等等,这样老百姓就能感到省委省政府这一决策是一项造福于民的工程,观众对这样的新闻也就特别关注。
三、表达上要用讲故事的形式,提高群众的收视兴趣
新闻重在讲故事,在一个个见人见事的故事中表达新闻所要表达的主题,能让观众产生亲切感,容易营造一种平等交流的气氛,有利于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有利于党和政府工作的开展。笔者在社会新闻栏目上曾播发《出租车涨价谁说了算》一稿,获得领导和观众的广泛好评。2013年6月,县交通主管部门针对油价上涨、统一安装计价器的情况,拟对城区出租车乘坐价格上调,这件事经过媒体放风后引发社会关注。这件事本来很容易写成应景式的工作报道,将上调的依据、政策内容简单重复一下即可。但笔者却采取“走基层”“体验式”的方法,先后播出《一个出租车驾驶员的一天》、《3公里5元钱贵不贵》、《油价涨价格升,油价跌呢?》等稿件,以拉家常算细账的口吻,把怎么涨、涨多少讲得亲切,群众看得明白,促使了交通主管部门召开听证会,把原定超三公里每公里涨价1.5元调整为1元,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广大市民非常满意。用讲故事的形式不是一种标新立异,也不是一种哗众取宠。其本质在于通过形式上的贴近,去尊重人,理解人,从而去接近人,引导人。我们现在有些报道为了抓人“眼球”,往往通过“造势”,通过“标题党”搞“视觉冲击”,形式大于内容,这实在是一种误解。传播学理论认为,采取最为受众接受的形式来传播,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最佳传播效果。在每年的《人大、政协两会》专题报道中,我们更是用报告中的“数字”来说明问题,采取“你问我答”的方式将工作业绩、工作重点、老百姓能得到什么实惠等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生活味十足,它让人明了道理,长了知识,还使普通百姓对政府工作产生了兴趣。从上面的例子也可以看出,记者从群众的立场出发,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工作性的报道就能得到群众的肯定。群众不爱看一些工作性报道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内容往往过于专业,形式过于模式化,不易为广大群众所了解。很多报道完全可以写得很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可以写得亲切、有味、耐看。事实证明,关注“怎么说”比关注“说什么”对于传播效果而言更为重要。
四、监督上强化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与舆论监督相互促进
新闻的监督作用是媒体的天然属性。民生新闻中的舆论监督,倾向于对公共利益的关注,是对党政工作的一种促进。这就需要把群众吸引到监督工作中来,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的互相促进作用。2012年,不少市民打来热线电话,说刚入住的廉租房小区住户经常存在车辆丢失问题。廉租房建设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入住群众大都是弱势群体,不管是电瓶车还是摩托车都是住户的一笔不小的财产。笔者和同事们采访了大量的群众,了解车辆丢失的原因,并和失主面对面沟通,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经过采访得知是施工方配套设施不完备导致的,具体有小区围墙没有拉建,监控设施没使用,保安不作为。新闻《廉租房不“廉”,我的车辆哪去了》播发后得到了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问题也得以及时解决,小区住户非常满意并致电感谢。民生新闻舆论监督的对象很多都是党政工作,监督中一定要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比如出租车调价问题,尽管这是一个市场问题,或者说是一个经济问题。但是他代表了出租车司机的切身利益。在民生新闻中,我们更多的关注群众利益。群众监督引发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平息群众质疑,使广播电视新闻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
总书记说:“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还说“特别要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工作性报道要“有效”,报道中就要“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取向,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第一选择”,“要围绕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需来确定宣传报道的选题、选择宣传报道的角度”。抓住这一点,工作性报道写作中所遇到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我们的工作性报道就会魅力无穷,广大观众看得懂,也会愿意看、喜欢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梁一高:《现代新闻学采访教程》[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156
②刘杰:《提问新闻》[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52
③王春泉:《新闻采访技巧:理论与实践》[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215
④张征:《漫谈新闻采访》[M].新华出版社,1996:105
(作者单位:霍邱县广播电视台)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