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新闻学毕业正文

由数据运用谈新闻报道的形象写作

  • 投稿崔胖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373次
  • 评分4
  • 50
  • 0

王伟

【摘要】随着大量数据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如果报道者不掌握一些必要的社会科学方法和新闻报道技巧,那么对数据统计的理解,以及对新闻报道描述往往就比较单一,会给受众造成枯燥与乏味之感。一篇好的新闻作品,除了它所具有的社会意义以外,往往在表现手法上也是十分讲究的。用形象写作再现数据以及事实,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数据运用 新闻 形象写作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大数据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其触角已经延伸到各行各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新闻报道上更是如此。使用大数据分析,可以为新闻报道提供不一样的视角。2014 年我国“两会”期间,央视在每天的《新闻联播》中专门安排专题栏目《两会解码——两会大数据》,由主持人从数据分析的角度着手,形象生动地从大数据中找出当天的热门话题,向观众详细解读,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好评。

事实上,除了大数据外,一般的数据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由来已久。而随着大量数据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如果报道者不掌握一些必要的社会科学方法和新闻报道技巧,那么对数据统计的理解,以及对新闻报道描述往往就比较单一,会给受众造成枯燥与乏味之感。那么,如何较好地解决新闻报道中公式化、概念化、一般化的八股写法?笔者认为,用形象写作再现数据以及事实,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新闻形象写作必须再现真实生活新闻报道要给人一个清晰的印象,不仅要具体真切,还要注意借助形象写作。在使用一些数字,或报道一些深奥难懂的科技成就时,特别需要注意这一点。比如有一则报道说,中国人口很多,多到什么样的程度呢?新闻报道中打了比方:“若中国人来玩一次‘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每队长度可以绕地球20 多圈。”还有一个例子,当年在报道原子弹爆炸时,如何展现原子弹的威力呢?记者也打了个比方:“火箭升空形成的一股巨大气团可以把15 公里以外的人推倒,原子弹爆炸时可以瞬间把百吨的钢材熔化成水”,这样比几百句喋喋不休的教条式语言来得真切形象。

用形象写作再现事实,把要报道的事物有声有色、具体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相比新闻报道的八股写法,显然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形象就是事物的形状和面貌。有人认为,形象写作是文学的一种手法,怎么能用在新闻写作上呢?我们说,形象写作的确是文学的一种表现手法,但不是它独有的一种表现手法。形象写作文学创作可以用,新闻写作同样可以用。但是,我们要正确地把握好新闻报道形象写作与文学创作形象写作的异同,特别是不同之处。

我们知道,新闻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反映,其本质是客观事实,新闻报道要用事实说话。但客观事物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具体鲜活和生动的,它要求记者能够用生动的语言对报道对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描绘和刻画,把他们的形貌、特征活生生地再现出来,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因此,形象写作成为新闻报道中的一种常用手法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而文学的内容虽然也源自于客观存在的事物,但它却往往采用抽象、夸张、想象、渲染和虚构的手法来表现故事情节,尽管文章读起来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催人泪下,可与新闻报道有着天壤之别。《唐山大地震》之所以引起强烈反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作品及时反映了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和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因此,新闻形象写作是当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时代产物,更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相反,新闻一旦失实,那怕写得再好,它也没有生命力。《解放日报》报道过一个怀孕5 个月的妇女陈燕飞下水里救人的故事,作者用“跳”字形容陈燕飞下水里救人的动作。根据生活常识,显然5 个月的孕妇行动尚且不便,又如何跳呢?而实际上,她是沿着河堤的一个铁索“爬”下去的。本来很好的好人好事的稿子,结果弄巧成拙。

新闻形象写作会使报道倍受欢迎诚然,并不是每一篇新闻报道都需要形象写作,也不是说不用形象写作的新闻报道就不能引起受众的兴趣。但是,至少这样的新闻报道缺乏运用形象写作的新闻报道所具有的生动性。从广义上讲,一篇好的新闻作品,除了它所具有的社会意义以外,往往在表现手法上也是十分讲究的。

例如,央视新闻早参考栏目曾对我国外汇储备量有过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截至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量为3.89 万亿,这么多的外汇储备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以每张一百美元计,20 吨位的载重货车,可以装156 车。”再如,据相关媒体报道,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新生儿男女比例为108:100,80后为111:100,未来10 年这个比例还将进一步扩大,将会有近3000 万男人找不到老婆,或者说每10 个男人中有一个娶不到媳妇。

以上报道正是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形象写作手法,使该报道比单纯的叙述更生动新鲜,更有说服力,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而使新闻报道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新闻事实是客观的,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看,就会获得不同的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由社会情况本身的复杂多样性与新闻传播事业自身的倾向性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但是,只要我们真实地再现事物本来面目,运用新闻形象写作时不管从哪个角度入手,这样的新闻报道效果一定会更好。目前,运用形象写作进行新闻报道,被越来越多的人采用。其实,早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把形象写作大量运用于新闻报道当中。

形象写作在新闻报道中运用至今,并在互联网发达的背景下有更大的发展势头,原因何在呢?恐怕至少在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形象写作具体生动,容易吸引受众;二是形象写作细腻深入,容易感染受众;三是形象写作直观易懂,便于受众传播;四是伴随感情,容易影响受众。

当然,更重要的是形象写作遵循了新闻真实性的规律,并在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加以运用,使新闻报道作品得到升华。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我们国家新闻工作者的党性原则,也是从事新闻工作者们一致公认的准则。各种新闻作品要得以经得起历史检验,并具强大生命力,就必须着力夯实“真实性”之基。

实践证明,当新闻事实带着形象呈现在广大受众面前的时候,总是倍受欢迎,一定让人有过目不忘之感。正因此,形象写作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具有强烈的生命力。

新闻形象写作几种表现手法

新闻写作的一般表现手法,一是富于概括性,二是富于形象性。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一般是由色、香、声、味等元素构成的。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曾说:“新闻写作要表现,不要陈述。”对其提到的“表现”,尽管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我们相信,它就是指再现报道的事实状态和情景,实际上就是通常要写出形象。那么,怎样应用形象写作去“表现”,或是描写事物,再现事实呢?现介绍几种常用的手法:

一是抓住特点,表述形象。即用形象的手法描写事物,给受众以立体之感,莫让受众沉睡在一堆繁琐的数据或事物之中。这里以“数据新闻”为例。有新闻工作者对“数据新闻”表述,是指用数据驱动的新闻,是内容量化了的报道,是用数据作为表述形式的新闻。“数据新闻”与“数字新闻”的概念有着区别。不少媒体以简单的数字统计,只列有数字,来充当“数据新闻”,那显然不对,也不能起到最佳的报道效果。其实,“数据新闻”只要抓住特点,也是可以有“形象”的。2014 年10 月29 日一篇题为《全国压缩会议58 万个,那些取消的会议够开33 年》的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该报道导语写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国已压缩会议58.6 万个——即使按每个会议只有半小时保守估算,连续开完这些会仍需33 年。

惊人的数字背后,折射的是‘会议依赖症’之重,病根则在于热衷‘形式’的懒政思维。”相信大多数受众看了该报道后,对“58.6 万个会议”的数字并无多少概念,而对“33 年”,却印象十分深刻。这就是新闻形象写作的奇妙所在。

二是巧用比喻,借助形象。在新闻写作中巧妙地运用比喻,将会使新闻更形象,更生动,更凝炼,更富于感染力。曾获全国优秀广播节目的《不要闲着“媳妇”抢“保姆”》就是以人喻人的典型。文字中把本地人才比作“媳妇”,把外地能人比作“保姆”。闲着“媳妇”抢“保姆”,就是说,对身边该用的人才见面不识,识而不用,用而不当,还到处抢着要人才,这样的比喻是多么形象。同样一种事物,在不同人的脑子里会产生不同的感想,涌现出不同的比喻。因而,巧用比喻是避免雷同,增强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

三是锤炼语言,突出形象。即在具体环境中用新闻中最富有个性的语言和行为来再现具体事实。有些新闻写得呆板、俗套,不够生动,读者不大愿意看,听众不大愿意听。要改变这一现状,锐意求新,使题材新、立意新、角度新,固然重要,同时也不可忽视新闻语言的改进。2013 年10月11 日新华社播发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第八届东亚峰会时写道:“李克强表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架构众多,建立一个符合地区实际、满足各方需要的区域安全架构势在必行。东亚许多国家都是用筷子,用筷子的人都知道,一根筷子很难吃着东西,两根筷子一起用才能夹到食物,一把筷子捆在一起就不容易折断。每个峰会成员国对地区的安全稳定都负有责任。”李克强巧用筷子作比喻,代表我国政府呼吁合作解决南海争议。不难看出,这则消息重点突出并抓住了人物的语言,使之形象鲜明地呈现在全球受众面前,不失一篇运用形象写作进行新闻报道的成功作品。

新闻报道形象写作的方法当然不止这些,诸如适当地多用动词,抓住细节写活形象等。事实上,包括新闻写作在内的任何写作形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一种规律,认识这种规律,特别是在当前传统媒介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环境下,对我们改进新闻写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工人报社)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