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新闻学毕业正文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

  • 投稿你的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315次
  • 评分4
  • 13
  • 0

许见亮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在高校校园内的高频使用,新媒体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紧密结合呈现愈发迫切的趋势。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是当前高校党建基层工作中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新媒体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实际运用为切入点,论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性问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校 基层党建 新媒体 微信

一、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党建,即党的建设的简称,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等。高校学生党建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入党后教育管理工作。①党的十八大将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重要举措之一。并进一步指出,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②高校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领域,高校党员学生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对象。加强和改进发展大学生党员和建设大学生党支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既符合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要求,也符合十八大对于当前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性要求。

高校也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难点领域。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当前高校党建工作产生了一定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一是高校学生入党阶段对于党的认识问题。随着社会环境中利益主体多元化与收入差距拉大,滋生了人们的趋利意识,部分高校学生在入党方面的动机开始更加趋于功利化,部分学生将入党视为在校期间的“奖励”;部分学生将入党当作将来就业的资本;③二是学生党员的管理问题。部分高校由于未能充分认识到党组织工作对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在学生党员的考察、教育、管理机制方面仍存在漏洞。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往往侧重于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而对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则满足于一般号召,习惯于以管理、使用代替教育、服务。一些党支部或是缺乏对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的培训工作,或是培训走形式,开会走过场。在一些特殊时刻(如学生毕业),基层党支部联系基层党员的能力较弱。三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问题。由于观念的影响,部分基层党组织把“党要管党”理解成“党只管党”,部分院(系)的党政联席会议流于形式或名存实亡,党组织得不到全体教职工的认可,更是无法起到真正的战斗堡垒的作用。④

党建创新工作势在必行。要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需要不断增强党在知识群体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当前党建创新工作需要革新观念,拓展思路,其着眼点在于增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二、新媒体在基层党建中的正面作用

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电视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媒体总称。”⑤本文所指新媒体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其中手机媒体作为当今新媒体的宠儿备受关注。在2006 年由路透社发起的广告及媒体峰会上,包括世界五大广告行销集团之一的法国哈瓦斯公司和贝恩咨询公司在内的诸多传媒业大亨一致认为,手机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后的全球第五大媒体已是大势所趋。⑥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 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18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45.8%。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从2009 年末的74.5%提升至81.0%。过5亿的手机网民构成了中国网民的主力军。2013 年学生、企业一般职员、个体户/自由职业者三大群体在网民中占比进一步增大,其中学生用户比例最大。

手机上网的普及趋势使得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一种全新的媒体环境,也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带来新挑战。作为双刃剑,新媒体的负面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如手机媒体对信息的接收没有选择性,一些虚假诈骗短信、网络传销短信、淫秽色情、暴力、反动言论短信等不良短信常常出现在手机上,高校学生作为年轻群体,鉴别能力较差,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理想和信念都面临挑战。如网络等媒体受众面广泛,即时性强,一旦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散布谣言,蛊惑人心,影响面广,不易控制,往往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但是新媒体具备的一些特性也为克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不足提供了解决途径。利用新媒体进行工作创新的可能性包括:

1、改善沟通效果,促进基层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联系

凝聚力不足是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之一。内部成员间缺少沟通或交流障碍等都是基层党组织内部缺乏活力创新、凝聚力逐渐丧失的诱因。新媒体作为快捷而普及的社交工具,可以充分发挥其广大的受众群及大学生的主体性。一方面,在党组织内部的信息传递方面更有效、更便捷。促进学生党员之间的联络,促进学生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联系功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更具有时代气息和吸引力的新媒介平台引导校园舆论、主动征集并采纳学生党员意见。

2、提升交流层次,增进基层党组织对于党员的教育效果

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媒体和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既带来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也带来了教育观念和内容的现代化,克服了传统教育“覆盖面窄、资源利用率低、受众人数少”的缺点,打破了空间、时间上的局限性,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高校基层党组织受外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身处高校小环境容易滋生消极意识,表现在过于注重个人功绩而无视集体,甚至为实现个人目的而不惜损害集体利益,成为阻碍高校党建工作的思想桎梏。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具有形式多样,极具表现力与感染力的特点,可利用新媒体一改从前由上至下的填鸭式宣传模式,以平等沟通的姿态、生动多样的形式来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春风细雨般地提升组织内部的集体主义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情况的认知,新媒体应当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良性发展。

三、新媒体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新媒体应用于党建工作中,既可以视为是一种网络党建,也可以视为是一种社区党建。针对前文所述的高校党建工作的问题,新媒体主要可以应用于以下两个方面:

1、积极应用网络媒体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高校党建中组织建设问题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建的基础,但是近年来,由于传统的班级概念不断弱化,公寓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社交网站已经成为大学生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积极探索学生党团组织进网络社区,在学生中大胆推行“团支部在网络,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网络党团建设工作新模式,可以使党建工作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实际。

各高校可以针对本校实际,尽可能完善网络上的学生党团活动场所。并且要针对性地就手机用户来进行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党团网站,以虚拟的网站部分代替以往的实体化的党团活动室小型阅览室。这类党团网站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如学校一级可以建立正式的电子论坛,增加微博、微信等应用,促进校级党组织与师生的互动;院系一级可以发送电子邮件,有利于及时传达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及高校各级党组织的文件和精神。

积极应用网络媒体的意义在于,一个用户活跃的党团网站能够与辅导员办公室、党团宣传橱窗、党员信箱等传统形式相结合,使学生在公寓或任何地方上网,随时随地、全天候地就能够接受党团社区的信息与指导,并且在党团网络社区中逐渐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网络社区文化主旋律,使高校基层党团组织更具有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2、积极应用手机媒体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高校党建中思政工作问题

当前高校学生思想多元,思政工作面临一定困难,可以借助高校官方微博、微信等手段来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研究证实,在网络社会中寻找情感的归属是大学生参与网络社区的主要目的之一。

与官方微博相比,目前开通高校公共微信账号的高校很少,事实上微信作为改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形式是具备一定可行性的:首先,微信在信息传播中形成放射状形成人际交往关系网,以“圈子式”社交吸引大学生群体;其次,微信这一传播形式已具备广泛的用户基础,巩固了青年大学生新的阅读习惯,这一方式对他们来说最容易接收。最后,微信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覆盖面广,能够切实弥补基层党建工作有效接收者少而工作对象相对广泛的矛盾。

具体来看,高校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学校资讯,打造学校品牌形象;可以加强沟通,拓展师生、生生社会性交互空间,尤其是毕业校友与母校的沟通交流;可以利用网络优势,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开设各种微课堂,提供移动学习支持,加强对学生的发展指导。高校可以利用微信的虚拟性、平台化以及群聊功能,构建一个自上而下的包含“微学校”、“微学院”、“微专业”、“微班级”、“微社团”、“微宿舍”的虚拟“微校园”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结构是扁平化的,个体与个体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联互通,共同构成了一个全新的“微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实现了传统意义上的“人以群分”,高校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这样或那样的共性和标准找到自己归属的社区,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行政体制。

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思政是一种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的新方法,解决问题仍要回到现实。虚拟世界内发现的问题,有必要回归现实,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解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高校基层党建的创新发展》[N].《光明日报》,2010-12-12

②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人民出版社,2012

③许见亮,《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与分析——以安徽大学为例》[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2(12)

④严建骏,《构建新媒体引导机制创新高校院(系) 基层党组织建设》[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1)

⑤汪敏,《新媒体文化征候探析》[J].《理论与创作》,2007(6)

⑥肖劲辉,《试谈手机媒体的发展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J]《. 广西电业》,2008(11)

(作者:安徽大学管理学院政工师、硕士)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