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李南
【摘要】李克强总理在2015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要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大学生的身份得到自身及社会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推进这一社会群体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代表着先进的流行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大学生在电视媒体职场真人秀节目中身份认同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及思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电视节目职场真人秀大学生身份认同
1936 年拉尔夫林顿提出了关于“身份”的经典定义:“身份是特定社会结构模式中所占据的一个位置,从本质上身份是确认某人某物的一系列特征的总和,其背后有社会承认的角色及其权责期待”。①“认同”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概念,是人们对自身角色以及与他人关系的一种定位,或者说是一种身份的获得;在一定意义上是指自我认为具有从属于某个群体的身份或者是与某个群体(他者)一致性的首肯。②“身份认同”是指个人与特定社会文化的认同,这个词总爱追问“我(现代人)是谁,从何而来,到何处去”。③
20 世纪50 年代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首次运用“身份认同”理论来说明个人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归属问题。归属是人的需要,归属感是身份认同程度的体现。天津卫视每周播出的《非你莫属》作为一档“职场真人秀”节目自2010 年10月31 日开播以来受到了高度关注。中国传媒大学苗棣教授曾这样评价该节目:
“最刺激的冲突、最针锋相对的交流、最真实的职场秀、最个性的嘉宾阵容、最华丽的舞美设计”。基于此,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为大家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它也吸引了形形色色的“竞聘者”:在校大学生、海待、啃老族、网络红人等。据统计,2014年参加《非你莫属》的人员共计314 名,其中大学生共计193 名,占总人数的61%。
在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非你莫属》中,占较高比重的大学生群体怎样建构他们的求职身份认同,获得较强的归属感呢?本文从内在认同、外在认同以及社会认同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剖析。
一、在参与节目中形成大学生群体的求职“自我认同”
大学生本身的“内在认同”是一种自我认同,一种内在化过程和内在深度感;是大学生个体依据个人的经历所形成的作为反思性理解的自我。参与2014 年度《非你莫属》节目的193 名大学生,根据其表现,可以分为四类:
1、占22%的大学生在求学期间比较迷茫,希望通过参与节目挖掘自身潜力,获得求职方向。他们往往在四年大学生活中没有明确的理想与目标,没有职业规划,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期望在节目中展示自己,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挖掘自我竞聘优势。来自美国迈阿密大学牛津分校大众传媒专业本科毕业生吴增伟有四个国家七所大学的留学经历,但他一直迷茫不知自己的优点,不知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更不知怎样为自己的理想职业做足准备,只是一味的前行、盲目的拼搏。
2、占8%的大学生只想在节目中“秀一把”,增加积累,为即将开始的求职做准备。这一群体在节目中并非真心求职,他们充分强调自身优势与价值,只是希望通过电视媒体在大众面前秀自己,希望获得老板们全部留灯的局面,从而达到“秀”的目的,以获得自身的满足。本科毕业于中国民航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杨洋有着较为突出的人生阅历:他曾在某航空公司工作,后去贵州支教三个月。不久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专业研究生。自信而思维敏捷是他的过人之处。
3、占37%的大学生生活坎坷,通过节目寻找自我,开启新的征程。这类大学生普遍家境清贫,立志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命运。他们往往在大学期间零零散散做过很多兼职,能吃苦,较同龄人有着较深的人生体悟,在求职节目中表现得较为成熟稳重。来自四川绵阳的单亲家庭女孩王苗在大学期间曾休学一年,贷款在拉萨开店,却因一场大火将心血全部烧光,并欠下一身的债务,也曾因爱情受过伤害,通过参加《非你莫属》,她发现了真正的自己,表示自己要忘掉过去,重新踏踏实实的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
4、占33%的大学生活充实精彩、心智成熟,自我魅力值高,在节目中引起老板们“哄抢”。这些大学生往往目标明确、行动力强,做事积极主动。求学期间他们学业、才艺等出色,品行优秀,参加多个社团或者在社会上做兼职,个性突出又很合群,具有很强的群体适应性和工作能力。
来自山东烟台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大三在读的刘星辉大学期间做过操作工、保安、市场专员、服务生、地产公司实习生等多份工作,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他还实践了“不住旅店、不下饭店”的穷游计划,实现了“半夜火车解决住”、“末班火车解决吃”的穷游体验。在独生子女独占鳌头的今天,像刘星辉这样的独立生存力强又有着丰富社会体验的大学生成为求职领域的佼佼者,他也成为老板们的“哄抢”对象。
二、大学生在家庭、学校、朋友中寻求求职身份的“外在认同”
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是家庭、学校、朋友等对大学生的“外在认同”的建立前提,而“外在认同”则是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形成助力。在《非你莫属》节目中,大学生求职身份的“外在认同”是基于大学生参与节目的“内在认同”已经建立的基础上,其家庭、学校、朋友对其的鼓励、支持、帮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获得的。节目的第二个环节是让陪同的家人或者朋友发言,以便让受众和现场嘉宾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了解参赛选手。卢鹏飞在参与节目时由于过度紧张,导致主持人和老板都认为她学以致用的能力欠缺。她的朋友团成员在现场说:“鹏飞,担任过班长的你不要紧张,还记得你组织并主持过学校的元旦联欢晚会吗?在我眼中,充满干劲的你是那么的有魅力,相信你自己,一定会成功的!”朋友在现场的一番话语,对卢鹏飞的日常表现给予肯定,使她在短时间重新找到自我,调整好心态,从容的面对接下来的比赛。还有俞瑾,在节目中被提及自己经历一份9 年感情的伤害后不禁泪流满面,几乎失态。这时她的父亲拿起话筒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想想分手后你自己开始了人生的骑行之旅,遇到那么多的困难都被你克服了,你是坚强的,你应该去拥抱更美丽的生活,加油!”父亲的话语和现场观众的掌声给予了俞瑾无限力量,她立刻擦干了眼泪,继续开始了比赛。
“外在认同”对求职大学生的助力就是在他们本身进行自我认知后,相对熟悉了解他们的家人、朋友以及学校能够更进一步地帮助他们完善“内在认同”,找准定位,增强自信心。
三、大学生取得受众群体的“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则是指人在特定的社区中对该社区特定的价值、文化和信念的共同或者本质上接近的态度。“内在认同”、“外在认同”和“社会认同”是环环相扣的,多方位的受众群体的“社会认同”是前两者的累加。在《非你莫属》中求职大学生在完成“内在认同”和“外在认同”后,对于考核他们的老板群体,关注他们的观众群体乃至在特定社会这一大背景下通过电视媒体传播后接收到的广大受众群体来说,求职大学生“内在认同”和“外在认同”的累加上升到“社会认同”这一层面。上文中提到的杨洋自认为自己很优秀,一意寻求传媒公关类工作的他被老板识破只是想通过节目“秀一把”,最后得到的仅仅是全场老板都灭灯,现场观众唏嘘一片。杨洋在“咖啡之翼”企业的CEO 尹峰严厉批评后尴尬退场。杨洋在节目中遭遇的一切恰恰说明“大学生求职,真诚是第一位”的。
而上文提到的刘星辉选择就职于“易淘食”互联网企业并拿到了月薪一万的高薪也进一步证明了“努力就有回报”的求职硬道理。另外,还有刘锟在参与节目中一直给人感觉是沉重的,因为是“超生”,父母为她丢掉了工作与房子,她带着负罪感却竭尽全力的让自己更加优秀,家庭的困难使她无法再继续读研深造,而是来到节目中找一份工作。刘锟这个例子阐述了大学生求职意味着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经济独立,赡养父母……
在2015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复苏动力不足,地缘政治影响加重,不确定因素增多,推动增长、增加就业、调整结构成为国际社会共识。2015 年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个人和企业要勇于创业创新,全社会要厚植创业创新文化,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大学生是接受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才。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4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求职人数为727 万人。虽然在这727 万人中2014 年参与《非你莫属》的193 名大学生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窥斑见豹,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中的大学生身份认同问题研究,从一些方面进一步说明了当下就业环境下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仍旧存在定位不准、盲从、心理焦虑、准备不充分等问题,关注此问题可有效引导大学生求职价值取向,帮助大学生反思自我、提高自身价值并摆正求职心态,有效地促进当代大学生就业,更好地实现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本文为2014 年度鞍山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立项“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中的大学生身份认同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吴蕾、申晶晶,《当代大学生身份认同现状与对策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
②李冰、刘桂云,《论大学生身份认同危机及教育对策》[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1)
③王成涛、王玮,《当代大学生身份认同问题浅析》[J]《. 塔里木大学学报》,2010(4)
(作者:张琳,鞍山师范学院文学院新闻学专业学生;李南,鞍山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大学生科研立项指导教师)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