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新闻学毕业正文

新媒体中的腐女亚文化及其商业收编——以“春晚CP”为例

  • 投稿暗灭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742次
  • 评分4
  • 69
  • 0

沈晓晓

【摘要】伯明翰学派对亚文化的研究认为被收编是亚文化难以抗拒的命运,主流文化对于亚文化的收编方式主要是意识形态收编和商品收编。微博是web2.0 时代的代表性新媒体,它既为腐女亚文化风格的传播提供了新的传播机制,也加速了其被商业收编的过程,并使这个过程烙上微博传播的特点。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亚文化微博商业收编

亚文化,也称次文化,是伯明翰学派的研究重心之一,代表人物有霍尔、赫伯迪格等,他们认为亚文化“是通过风格化的方式挑战正统或主导文化以建立集体认同的附属性文化形态”,具有“抵抗性”“风格化”和“边缘性”①。亚文化的风格产生后,对主流文化的统治地位形成挑战,致使主流文化从意识形态和商业上对其进行收编,成为亚文化无法摆脱的命运。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研究,从狭义上讲,专指对于青年亚文化的研究,迪克·赫伯迪格《亚文化:风格的意义》一书中就以大量的篇幅描述了“摩登族”“光头仔”“朋克”等青年亚文化群体,工人阶级在休闲领域的“习俗的权力”以及二战后未成年人在娱乐领域消费能力的提升,是其亚文化风格得以形成的客观条件。

当下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新媒体的兴盛普及,青年亚文化风格的形成和传播有了更为宽松的环境与广阔的平台,其表现形式包罗万象:以“超女”事件为代表的迷文化、以“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为代表的戏仿文化,以及恶搞文化、非主流、90 后等网络现象。腐女文化亦属其中。

一、腐女:耽之于美的迷群

耽美一词来源于日语,指唯美、浪漫之意,20 世纪60、70 年代这一词为日本漫画界所用,成为一种漫画题材:即美型的男性以及男男之间不涉及繁殖的纯爱。这种漫画题材的主要受众是一群青少年女性,她们自称“腐女”,“腐”在日文中有无可救药的意思,这是她们自嘲的用语。随着腐女这一群体的不断扩大,她们所“使用”的作品形式也开始增多,耽美或非耽美的漫画、小说乃至现实生活中的人物都可以成为其所幻想的对象。在腐女之间的日常交流中,CP 是她们常用的高频词汇,简单来说即人物配对的意思,无论作品的形式为何,腐女所散发热情的对象是一对对具体的CP,这种喜爱实际上又形成了另一种亚文化现象,即迷文化。

相对于腐文化来说,迷文化更为公众所熟知,随着2005 年超女比赛以来,“玉米”“笔亲”等粉丝群体以其“狂热”“模仿性”“群体性”等标签进入公众视野。喜爱一部小说或一位明星的人,会称自己为小说或明星的粉丝,而腐女喜欢一部小说的一对男性CP 或幻想一位男明星与另一位男性的恋爱关系,则会称自己为这部小说或这位明星的CP 粉。由于其欣赏趣味的特殊,腐女无法像普通粉丝一样止于文化工业批量生产的文字影像作品,而需要原创,或由正常题材的作品出发延伸创作,也即“同人创作”:“同好者在原作或原型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活动及其产物”②。

同人创作与交流是腐女亚文化群体得以正常运转的重要纽带,创作的形式多样。喜欢同一对CP 的腐女们通过网络搜索找到彼此,结成小群体,群体中有擅长文字或绘画的以该CP 原型为基础进行同人创作并得到认可的,或有对某一“明星CP”的新闻或私下动态收集全面的,则积累了在该群体中的亚文化资本,被团体内其他成员所熟知和追捧,称作“大手”、“大大”,而不进行创作只观赏浏览他人作品的,则自称为“小透明”。

腐文化因为以男子间的爱情为核心,与传统观念以及主流的社会道德相悖,挑战了作为正统的维持人类繁殖延续的男女间爱情,不易为普罗大众所接受。同时同人创作的作品虽被用于粉丝同好间交流,不涉及经济上的利益,但牵涉到原小说或漫画等的著作权这一灰色地带,而幻想现实生活中的明星也可能招致其本人的反感,所以在腐女群体中,不将同人作品外传,尤其不造成当事人的困扰,是一项基本的群体规范,这既是对原作品及当事人的尊重,更是对这种小众文化本身的保护。

二、“春晚CP”:贯穿整年的“宏迪”话题

2013 年的蛇年春晚上,由刘谦和李云迪共同表演的魔术节目,因为刘谦的一句调侃:“找力宏”,迅速成为热门话题,而此前,关于艺人王力宏与钢琴家李云迪的“恋情”传闻就早已沸沸扬扬。因私交甚好,二人被腐女幻想成一对CP。2013 年12月31 日,李云迪在自己的跨年演奏会上自弹自唱王力宏的歌曲《落叶归根》,同时LED 屏幕上出现玫瑰花瓣及二人合照,此举被CP 粉们解读为“告白”“出柜”,一时成为热点新闻。微博中,#李云迪王力宏在一起#上升为热门话题第一名。1 月5 日,一直对此不作回应的二人先后在微博中作出声明,王力宏称自己是异性恋并斥责传闻无聊,李云迪表示彼此是好兄弟希望大家更关注两人的音乐。春晚“找力宏”事件后,微博上再次掀起“宏迪恋”讨论的高潮,此番因牵涉多方利益而演变得更为复杂,甚至二人取消了对对方的关注。这之后,11 月27 日两人于同一天在微博上公布“哥大女友”照片、2014 年的马年春晚魔术表演等事件,都不同程度的再度在微博上引起反响。

贯穿了2013 年一整年的“宏迪”事件,堪称是近年来腐文化传播的代表性事件。事件从腐女群体萌发,于微博舆论场中酝酿发酵,进而出现在官方话语体系的春晚上,并最终作用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话题无论是在热度、持久度还是影响力上,都超出了腐文化传播的一般范围。作为一起娱乐圈事件,这其中还涉及了团队公关、水军运作等未可知的利益纠葛,本文则只将其视作一个亚文化传播的典型个案,从中分析当下新媒体微博在亚文化的收编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对于其他无关且不可确知的因素不做探讨。

三、“全民皆腐”:微博中的腐文化传播新观

与其他亚文化群体相同,互联网是腐文化最主要的传播阵地,新媒体微博自上线以来,凭借其信息分享与获取的及时、便捷、开放,以及强大的社交网络平台等优势形成了一个显著的民间舆论场,腐文化作为信息在其中传播自然也被刻上了新媒体的“烙印”,以下以宏迪事件的传播轨迹为例分析。

1、开放准入,腐文化传播更为公开在微博之前,腐女们多聚集在贴吧、论坛,此类虚拟社区主题单一,设有固定的管理者吧主、版主,一些颇具规模的社区还以邀请码等方式把关成员准入,并有明确的行为准则:如发帖的格式要求、主题限制,对社区内资源的使用权限等,违反者则有可能被禁言或禁入。如此,获得准入的成员形成了一个相对隔绝的“圈子”,而圈子规则的约束以及成员对规则的维护,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群体归属感。

与论坛、贴吧相比,微博则天然的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它为用户提供了廉价易得的信息获取渠道,公众人物在微博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和生活点滴,评论转发功能给普通用户以直接与大V 对话的新鲜体验,普通用户的微博也可能被转发数万次,成为“微博红人”。对于宏迪CP 粉来说,微博提供着其所希望获取的信息:当事者都拥有新浪微博账号且互动频繁,同时也是其寻找同好和分享作品的社交平台,这是贴吧、论坛等社区不能做到的,同时微博的自媒体属性,使得用户从社区准入、规则的条框中挣脱开来,发言行为不再受限,因而有极强的吸引力。

也正因为微博的这些特点,各种形式的腐文化作品较以往更容易为普通人接触到,群体归属感也随着规则规范的失效而削弱。

2、降低门槛,腐话题参与更为普遍有一类微博用户因擅长对时事进行幽默风趣的点评以及将日常生活的琐事以诙谐搞笑的方式写出来,粉丝数及微博被转发量都很高,这些微博被称为“段子”,这些微博用户则自称“段子手”,在积累了一定的粉丝数和转发量后,段子手即可用自己的微博替一些公司或产品发软广告换取报酬。

同人创作借用了这种形式,出现了以特定CP 为主题的一些或搞笑或虐心的段子,例如微博用户@Lady 小瓜子的这条微博(其中钢琴家指李云迪,大明星指王力宏),一共140 字,却被转发了6451 次。

这类同人创作非常简单,非该CP 粉的圈外人,简单了解当事人后也可编写。3、市场介入,商业收编加速

微博作为开放的自媒体平台融合了不同的用户,包括各类市场主体,也看重这种与受众交流的独特方式,将微博账号作为信息传达、产品推广的有益补充。但由于传播样式的改变,契合传统媒体的广告形式无法直接移植到新媒体中,市场主体在微博中的营销需要迎合新媒体受众的使用习惯。

新媒体的受众在信息的接受上较传统媒体受众更具选择权,每个个体所接受的信息构成也就更加个性化。在这种情况下,营销想取得最大的到达效果,就需要于众多受众的个性诉求中寻找到共性诉求。“市场需求永远追逐新奇性和时尚,因而当亚文化群体生产出新的,对抗性的意义的方式,这些风格很快就被流行市场收集”③。腐文化被吸纳进入时尚和主流文化中后,“腐”就成为一个新奇的卖点,市场对此高度敏感,例如英剧《神探夏洛克》在剧本制作上,充分调研观众需求,从第一季到第三季剧中两位男主人公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微妙感情戏份所占比重越来越多。

回到本文案例,春晚CP 事件在微博中的发酵,不论是某方利益主体的话题策划或是段子手们的附和,都与市场的驱动分不开。

结语

伯明翰学派认为被消解和收编是亚文化不可抗拒的宿命,收编的方式主要是意识形态的收编和商品收编,商品收编的过程用简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即:“亚文化风格出现——商业收编开始——风格的传播、风格的缓和——亚文化风格成为消费风格和市场风格——亚文化风格失去抵抗意义或改弦更张”。④

微博凭借其信息传播、社交网络等优势,形成各种文化、各种主体交织碰撞的舆论场,腐文化群体依赖于微博收集和传播信息,商业主体意图在微博中营销宣传实现利益增收因而对于亚文化的“新奇性”高度敏感,且对亚文化的收编伴以微博传播的共有特点如热度迅速上升、迅速冷却,同类事件易集中呈现等。微博提供了亚文化风格传播的新的传播体制,同时也加速了其被收编的过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刘吉冬,《中国互联网青年亚文化及其商业收编》[D].华中科技大学,2010

②曹冉,《同人粉丝——对一种网络亚文化群体的分析》[D].苏州大学,2013

③④胡疆锋,《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2

级传播学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