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甜甜 唐莉莉
【摘要】公益广告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弘扬优良传统,改善社会不良风气。新媒体的发展为公益广告的传播提供契机,同时也带来挑战,公益广告的投放力度和传播效果不够突出。本文根据新媒体的特点结合受众需求,针对传播策略提出五点建议,以期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提高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媒体 公益广告 传播策略
一、公益广告促进社会文明建设
公益广告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传播主流价值观,影响受众道德观念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遏制社会不良风气,需要大力倡导。同时,公益广告助力企业塑造良好企业形象,提升品牌资产,具有无形的商业价值。
近年来,公益广告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央文明办、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政府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中华好风尚”、“自强创辉煌”、“树立新风尚、迈向新世纪”、“改革开放30 周年”等公益广告活动。2003 年国家广电总局第17 号令《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每套节目中每天播放公益广告的数量不得少于广告总播出量的3%。公益广告在营造文明社会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新媒体下公益广告传播环境的变化
得益于移动终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在新媒体环境下,公益广告借助数字技术进行广告传播已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及时性,可以扩大受众覆盖范围,加强公益广告表现力,针对目标受众进行有效传播,从而形成良好传播效果。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利用新媒体进行公益广告传播的效果并不理想。如目标受众模糊、广告内容枯燥、广告表现平庸、耗费时间长等问题,降低了公益广告的有效性。大多数公益广告只是将新媒体当做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加以利用,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内容直接照搬到新媒体,忽视其自身特性,这种“新瓶装旧酒”的做法,难以发挥新媒体优势,实现倍增的传播效果。因此,利用新媒体进行公益广告传播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三、公益广告借助新媒体的传播策略
公益广告通过新媒体传播,需要充分考虑传播环境的特点和规律以及目标受众需求。将受众感兴趣的内容以生动化的形式传播,吸引受众注意力并引发共鸣,引导受众的观念和行为,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1、内容故事化和生活化
公益广告的内容是引起共鸣的先决条件。以往公益广告大多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烙印,以政府为主导传播价值观,强调宣传作用。例如“提倡社会主义新风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宣扬优秀民族文化、倡导社会公德观念”等。广告内容宏大枯燥,与受众生活脱节,略显生硬且流于表面化。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公益广告播放的时长得到保障,有利于深化公益主题。同时,互动性强、沟通顺畅,可以及时了解受众需求和征集建议,使内容更加接地气。公益广告可以从受众生活身边小事切入进行内容创作,贴近受众生活,拉近距离,加强其认同感。如学生宿舍、办公室、商场等公共场所节约用水、用电的公益广告,或者倡导学生饭堂、单位食堂进行“光盘”行动等。
此外,还要以讲故事的方式编写广告稿,用丰富的剧情、跌宕起伏的情节、戏剧化的冲突等激发受众好奇心,引发其持续关注。利用新媒体特性,可以针对部分内容做系列公益广告、延长广告时间,或者进行类似微电影的内容创作,让受众加深了解,进而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2、目标受众精准化
新媒体在虚拟空间满足受众集群化的需求。受众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习惯汇聚成具有共性的不同社群,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划分依据。大数据通过自然抓取受众的接触习惯和行为,可以帮助公益广告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投放。根据受众特点和需求播放公益广告,使之与受众相契合,提高其认同感和黏度。同时,要重视群体的扩散效应,加强传播效果。
例如,针对喜欢运动的人群,可以投放鼓励“绿色出行”的公益广告,提倡步行、骑行、慢跑,减少开私家车,在贴吧、兴趣小组、手机APP 进行广告传播。对于大学生群体,播放倡导其捐赠旧衣、旧书或支教的公益广告,在班级群、校园BBS 上进行传播。白领群体可以采用电子邮件形式在重要节日,如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投放给亲人送祝福的公益广告等等。
3、传播主体多元化
数字化虚拟空间降低了传播成本和门槛,为更多传播主体进行公益广告传播提供便利。不同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受众需求传播公益广告,满足各方不同需求,最大程度发挥公益广告价值。
(1)跨界合作形成联动效应
以往公益广告的重要传播主体是政府部门,多为宏观层面的宣传。有众多利益相关者,如行业协会、NGO、NPO、媒体还有企业等,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都可以成为公益广告的主体,推动其发展。以上主体可以利用自有媒体,如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公共微信平台征集公益广告作品、播放获奖广告等。
异业结盟、跨界合作也是促进公益广告发展的有效方式。如太阳能企业或基金会可以用赞助的形式,与政府合作,在网上举行“节能环保”公益广告征集大赛,有利于公益并且塑造企业、基金会的良好形象。利用新媒体传播快速的优势,承诺根据公益广告的点击率、转发量和评论数量进行一定金额的捐赠。比如,每多一条公益广告企业就捐赠1 分钱等。
(2)突出受众的主体地位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自主性增强,话语权和表达权得到提高。公益广告要作用于受众,首先必须源于受众。要提高其参与性,鼓励受众自我创作,并进行二次传播,扩大传播的有效半径。
可通过网络举办不同主题的公益广告大赛,激励受众参与,并将受众投票作为评选的获奖标准之一。或在视频网站设置公益广告专区,根据受众上传公益广告的质量和数量,开放会员看电视、电影的权限,以此激励受众进行创作。还可根据受众转发公益广告的数量来为受众贴标签,如转发30 条以上的公益广告该会员账号,就自动贴有“公益小达人”的认证标签,以此激发受众传播热情。
4、表现方式生动化
数字化为提高公益广告表现力和冲击力提供技术支撑。3D 打印和投影、AR(现实增强)、音频聚光等技术,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呈现,更加刺激受众感官,增强公益广告冲击力,提高体验感。有利于加深受众对公益广告的印象,并且带来自身行为的改变。
调动受众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进行情景模拟,突出现实感,更能促进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例如,用3D 技术通过对比强烈的色彩加强视觉冲击力,针对环境污染的公益广告,可以将污染前用清新亮丽的色彩表现,反之用阴暗的色彩突出污染后果,并把二者进行对比,形成巨大反差,增强表现力。或者利用新技术模拟真实情景,如让受众坐在驾驶位上,呈现酒后驾车发生车祸的全过程,在不良后果发生后播放简短的广告语,传播“文明驾驶”的公益理念,使之更具说服力。
5、传播平台多样化
得益于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日趋多元化,传播渠道增多,使信息碎片化,整合传播成为优化公益广告效果的关键。同时,要提供便捷平台,实现公益广告的价值。
(1)实现跨媒体整合传播
目前,传统媒体进行转型,与新媒体相融合,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等拥有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和电子读物等,使原先在传统媒体播放的公益广告,延伸了传播空间。同时,新媒体不断发展,各种终端普及,如手机屏、电脑屏、液晶屏等,为公益广告投放提供多元化的渠道,实现360 度传播。
譬如,通过户外媒体,有效利用受众“无聊”时间,传递有意义的公益信息。同系列的公益广告,可以在楼宇电视、车载移动电视、机场LED 屏等进行投放,契合受众生活轨迹,用不同渠道传达同样的信息,从而强化传播效果。此外,各大网站要做好公益广告的相关链接,方便受众对感兴趣的话题自动搜索和主动传播。
(2)携手电子商务平台共创价值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公益传播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具有以下特点:交易的效率高,成本低;操作简单便捷,即时到帐;第三方支付提高公益事业信任环境。其传播意义得到重视。
电子商务网站是传播公益广告信息、招募志愿者和募集资金的有效平台。在公益广告的播放页面,可以嵌入相关电子商务支付的链接。方便受众浏览完公益广告后直接转化为实际支付行动,支持公益事业,实现公益广告价值。此外,可以采取趣味方式,推广公益广告。比如,在电子商务网站上定时“拍卖”公益广告,刺激网友及时竞价,即有利于提高广告播放量,也可以促进公益款项的募集。
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公益广告的传播提供新契机。相较于传统媒体,数字技术使公益广告的传播更具价值和挖掘性。在信息碎片化时代,吸引受众眼球,成为优化传播效果的关键,公益广告要根据新媒体特点以及受众需求,进行传播。随着技术的发展,公益广告在新的传播化境下必将取得新进展,更好地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系硕士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