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
【摘要】在新媒体传播速度、方式和范围颠覆我们认知的今天,传统媒体如何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做好经济新闻,“独家”是第一要素,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独到”是最佳的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经济新闻 独家 独到
近年来,经济新闻正受到来自业界和全社会的极大关注。电视开办了财经频道、广播开设了经济频率,各种专业的财经类报刊也是琳琅满目。如何把经济新闻做得好看,也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并不断为之努力实践的课题。
一、独家,是经济新闻创优的第一要素
在新媒体传播速度、方式和范围颠覆我们认知的今天,传统媒体如何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做好经济新闻?独家是第一要素。起码现在,广播、电视、报刊依然是各级党委、政府、经济组织对外发布政策、传达消息的第一首选媒介,这就为我们争取做出独家新闻创造了先天可能,但可能最终是否会变成事实上的优势,还要靠我们加倍的努力和进取。
1、“独家”经济新闻的发现,在于记者不放过任何一句话、一个场景、某个瞬间潜在新闻价值的新闻敏感和职业习惯
会议、调研、会见等活动是时政报道的主要内容,尤其是一些例行的诸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视察、调研,有的记者通常只是写一篇何人何年何日去何地调研的简单报道,但实际上,每一次活动中都可能蕴含着巨大的新闻富矿等待发现和挖掘,因为大力发展经济、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保障民生等时代背景下,被视察、调研的单位往往都是精挑细选具有某方面独创的技术、经验或举措,这些内容有的被写在汇报材料中,有的就“藏”在看似走马观花的参观中,需要记者静下心来,在材料的字里行间,在调研的匆匆行程里全神贯注的聆听、分析和捕捉。
“合肥新闻联播”曾经播发了一条独家经济新闻《废旧塑料变“木塑”,合肥做出循环经济大文章》,讲的是合肥某企业走环境保护之路,用高科技手段将旧塑料、烂木头等变废为宝,生产出一种可以替代木材的新品“木塑”。这条新闻就是记者在一次人大代表例行年终视察时,从某企业几十页汇报材料的短短一句话中发现的新闻线索,提炼出来深度挖掘,反复打磨而成。一经播出,社会反响很大,并且获得了安徽新闻奖二等奖和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
2、“独家”经济新闻的价值,在于二次挖掘和充分放大
处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对信息或新闻进行二次梳理和分析,从而找出没有被发现的具有建设性和前瞻性的新闻价值的线索,把已有的看似普通的一句话新闻或简讯中蕴藏的新闻价值二次挖掘并充分放大,也是打造经济好新闻的有效途径。
2009 年,笔者曾经看到一则简讯,说的是一位农民工当选省人大代表。之所以当简讯发,可能因为彼时农民工当选各级人大代表在全国、全省已不在少数。但笔者还是联系并采访了这位当事人,深入采访后得知,这位农民工省人大代表当时正在写一份提案,内容是“如何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目前法律上还是盲点,建议为此尽快立法”,针对这个以前还没有人触及的新闻点,记者采制了新闻《农民工省人大代表提案:立法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这条新闻播出后,获得了省级新闻奖项并得到人大相关领导的肯定。
3、“独家”经济新闻,在于换一个角度思考和形式创新
每到年底,总结一个地方一年各行各业的经济成就可能是各个主流媒体的必修课,其中牵涉到的数字多、广、杂,这些数字背后要表达的含义更不见得广为人知。怎样用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一目了然的叙事结构解读统计数据,就特别值得思考和探讨。一般情况下,我们会用讲故事的方式,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通过某个具体市民菜篮子里或家庭建设的变化;讲工业、GDP 就通过某个企业过去、现在、未来的发展路径等等,以点面结合或以点促面的解读经济数据,这当然是一个好办法。但能不能换一个角度思考,用其他的表述方式来解读这些看似生硬、单调的数字,使它们生动、鲜活起来呢?
“合肥新闻联播”曾经做过尝试,做过一条《合肥的一分钟》的经济新闻,就是把当年诸如GDP、财政收入、彩电、冰箱等家电产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经济数据进行换算,以一分钟为单位,彩电、冰箱等家电能生产多少台、GDP、财政收入等能创造多少元的经济价值等,并和往年做了对比,最后以合肥建国初原市委书记忆当年经济起步,话时代巨变点题,展现合肥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
4、“独家”经济新闻,也可以充分运用新技术、新的报道理念、新的时空维度创新报道模式及流程,达到形式和传播效果的集群效应
在新媒体大力发展的背景下,一则经济新闻可能多种、多家媒体都会有所涉猎,同样的题材,传统媒体尤其是广播电视,怎样发挥自身的技术和平台优势,做到报道中有“独家”性,从而在众多媒体中脱颖而出?充分运用新技术、新的报道理念、新的时空维度创新报道模式及流程,既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是提高记者编辑素质,打造团队整体协调和联动能力的有效路径。
2013 年5 月30 日零点,合肥新桥机场启用,这是一件合肥乃至安徽人经济生活中的大事,如何做好这个报道,合肥广播电视台的广播、电视、网络经过充分准备、精心谋划、全媒体联动,共同进行了大时段、全方位的现场直播。这种大事件下独特的全媒体报道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同时段收视率在合肥地区名列前茅。
二、独到,是做好经济新闻的创优路径
经济信息、活动和事件,伴随着我们生活的每时每刻,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新闻也层出不穷,如何在海量的经济信息和新闻中发现、挖掘并做好经济新闻,全局视野的思考方式和表现形式的独到就显得尤为重要。
1、好的经济新闻,立意要有全局视野的思考基础,主题要有更大范围的标本和示范意义
在确定做一条经济新闻之前,记者应该先学习、了解、分析、掌握相关领域的背景、政策、特点、发展走向。搞清楚、想明白哪些是被报道主题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哪些是发展中的个性问题、哪些是发展中的全局问题、哪些是发展中的局部问题,哪些是发展中的趋势问题。只有做到这些,做好经济新闻破题才能一语中的,逻辑才能环环相扣,结构才能打动人心。
近几年,面对日益紧迫的能源和环境保护形势,全国各地都在提倡发展新能源汽车,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合肥也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点城市之一。各地发展绿色环保新能源汽车的举措很多,什么才是合肥的最大特色和亮点,合肥电视台曾采制一条经济新闻《世界首条纯电动公交线路在合肥投入运营》。这条稿件,记者经过反复斟酌和思考,最终选择了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首条纯电动公交线路在合肥投入运营这一新闻事实破题,一步步揭示出近几年合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政策,以及发展新能源汽车对地方经济和未来社会的种种益处等新闻主题。这条经济新闻获得安徽新闻奖一等奖、安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中国新闻奖评选。
2、经济新闻中数据、数字不宜过多,且只有在具备参照的情况下才有说服力和价值
首先,经济新闻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新闻,在表述新闻事实、发展规律、行进趋势过程时,不可避免的要用到各种数据、数字,如何用好、用活这些数据、数字,是做好经济新闻的关键。首先,从受众的接受度来说,经济新闻里的数据、数字不宜过多,以广播电视新闻短消息为例,最长不超过1 分30 秒,按普通人正常语速或阅读速度,大概折合为450 个汉字,在这样一个篇幅里,如果数据、数字过多,受众不容易记住,也搞不清新闻最想表达的主题,甚至会产生逻辑上的混乱感,从而很难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这种情况下,关键性数据、数字用的越少越好,但数据、数字的潜在含义要讲深讲透,不要一带而过。
其次,经济新闻里数据、数字只有在具备参照的情况下才有说服力和价值。比如说,某地今年粮食产量多少万吨,这样凭空孤立的数字能表达什么呢?但如果加上本地去年同期或今年其他地方的数据做参照,受众就可以自然得出“今年粮食是增产还是欠产”的结论。我们在用数据、数字的时候,一定要有受众意识,就是先设定受众对这一新闻事实完全不知晓,通过数据、数字的运用,让受众得出闭合式的认知。
第三,经济新闻的语言用词,最好少用或不用抽象化的表述,诸如:很大、很强、很高等,多用具象化、明确的表述,如:多少平方公里、多少吨等。
3、经济新闻中表述的新理念、新名词等不能一说了之,要有深入浅出的解读
经济新闻中为了表述的需要,经常会出现一些新理念、新名词,要想使新闻更有张力,对这些新理念、新名词应该尽可能有深入浅出的解读。还以前文中提到的《废旧塑料变“木塑”,合肥做出循环经济大文章》为例,稿件的后半部分在讲到“木塑”的环保意义时,提到如果“木塑”产量到一定规模,每年可以减少多少量森林的砍伐。但这个概念对普通人就自然界的认知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于是,我们请教了相关的环境保护和林业专家,一起经过仔细计算,把“每年可以减少砍伐的森林数量”这个概念延伸为“这样体量的森林如果不被砍伐,每年可以为城市产生多少吨的氧气及负氧离子等有益物质,并且这个量大致相当于多少个合肥人熟悉的大蜀山绿色植被贡献的氧气及负氧离子数量。”
4、经济新闻的标题要准确、简洁、生动,应是对主题最凝炼的概括,同时有所设计
经济新闻不同于时政、娱乐等类型新闻,它本身就有信息发布和传递的功能性需求,这就要求经济新闻的标题准确、简洁、生动,应是对主题最凝炼的概括,基本上受众看了标题就对被报道事件的核心有了一个提纲挈领的概括性了解。有的标题分为两段式,前一部分是事实陈述,后一部分是主题提炼,如前文所述的:《废旧塑料变“木塑”,合肥做出循环经济大文章》;也有的标题,事实本身的陈述就具有巨大的新闻价值,如:《世界首条纯电动公交线路在合肥投入运营》等等。
好的经济新闻可以是风向标,帮助政府集纳创业民需,帮助企业判断行业走向,帮助百姓解读经济政策,从而洞见社会发展的前沿,揭示经济风云的规律,这样的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不断实践、思考、总结。
(作者单位:合肥市广播电视台)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