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新闻学毕业正文

电视评论:如何追求新高度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680次
  • 评分4
  • 13
  • 0

胡桂林 陈海东

近几年,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强劲的电视问政旋风,不少省、市党委政府把电视问政作为治庸问责、推动中心工作的重要平台.60多家电视台办起了电视问政节目。其中,创办时间最长、问政效果最好、传播影响最大的当属武汉广播电视台的《电视问政》。

2011年开办以来,武汉电视问政共曝光各类问题400多个,涉及100多个责任单位,被问政单位拿出整改措施1000多条,整改率达到l00%,曝光问题解决率达到98%。电视问政后,市委、市政府经过调查,问责各级干部400多人,对100多人给予党纪、政纪与刑事处理。电视问政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同时发挥作用的巨大合力。

电视问政推动全市建立健全重大法规制度40多项,其中:再造审批流程、建立大城管管理体制、改革食药管理体制、改革交管体制、改革湖泊管理体制等取得明显成效。

电视问政节目直播,武汉三镇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电视锁定节目直播频道——武汉新闻综合频道,节目收视率一直位居本地区第一,是同一时间热播电视剧的3倍以上。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媒体几年来连续对武汉电视问政进行深度报道。媒体评论:《电视问政》问出了政府的诚信、官员的作风、管理的漏洞、体制的缺陷,也问出了公民的权利、民主的路径、市民的素养、媒体的责任。打开百度引擎,输入“武汉电视问政”,可以搜索到近百万条相关内容。

中纪委、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武汉电视问政给予高度评价。全国50多个省、市纪检监察机关、广电媒体纷纷来汉取经学习。2012年《武汉电视问政》直播节目荣获中国年度电视掌声奖.2013年获中国新闻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激情奉献奖。

为配合电视问政直播节目采写的电视评论《从“马上就办”说开去》,从电视问政中官员“马上就办”的应激性承诺现象切入,用典型、富有说服力的事实、镜头说话,透过现象看本质,敏锐而深刻地提出了电视问政暴露出的政府及其官员问责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从体制机制的深度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与对策,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电视评论力作。本片先后荣获2013年度湖北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城市电视台创秀节目一等奖、2014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评论大奖。

这篇作品获奖的“秘籍”何在?它在采访制作方面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呢?

一、高度决定思考力

新闻评论的高度源于从新闻事实生发出来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想、新观点来自主创人员的思考力,而思考力往往决定于主创人员的高度。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全,看得清,看得深。

电视评论《从“马上就办”说开去》之所以赢得学界与业界的“奖杯”与观众的“口碑”,就在于它表现了不同凡响的思考力,到达了一定的思想高度。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以新取胜。

新闻评论必须以新取胜。不能老调重弹,不能人云亦云,必须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

要做到这一点,除了事实新、时效新、表达新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思想新、观点新、问题新。

电视问政问出官员“马上就办”的频频承诺,从某种角度看,是好事。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媒体的报道与评论都给予了正面的评价。而《从“马上就办”说开去》在充分肯定“马上就办“现象的同时,高屋建瓴地提出了被所有媒体忽略的一连串振聋发聩的新问题:既然电视问政后能够“马上就办”,电视问政前为何迟迟不办呢?既然原来能够“马上就办”,为何非要等到电视问政之后才办呢?电视问政中承诺的“马上就办”是否“真的能办”?这些问题的提出无疑具有前瞻性与创新性。

(2)以深取胜。

新闻评论必须以深取胜。不能浮光掠影,不能浅尝辄止,必须抽丝剥茧,层层挖掘,多问几个为什么。

新闻评论的深刻,尤其是电视新闻评论的深刻,并非来自于长篇大论、引经据典,来自于高深莫测、枯燥乏味的论说,而是来自于对典型的、有效的、深刻的事实的占有与拿捏。

黄陂区滠口街违法建设的典型事例,深刻地揭示了“马上就办”背后有关部门严重的官僚主义与贪赃枉法。

兔子揽客、的士电招问题问政时答应“马上就办”、问政后“拖着不办”,深刻地揭示了“马上就办”是“人治体制”下政府官员的一种“应急反应”,同时揭示了政府官员政府诚信观念的淡漠。

至于,某区政府在辖区新建工业园弄虚作假挂牌,造成多家企业已经入驻的假象,既深刻地揭示了一些基层政府欺上瞒下已经到了何种程度,也让观众对电视问政的理念与做法产生深刻的反思。

《从“马上就办”说开去》的深度还表现在,它不仅详尽地列举了电视问政中种种“马上就办现象”,还深刻地分析了造成这些现象的政治与社会原因主要是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评价、考核、监察机制出了问题,同时,提出了切实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3)以准取胜。

针锋相对、旗帜鲜明、剖析犀利是新闻评论的要件,但是,针锋相对不等于一味找茬:旗帜鲜明不等于主观偏激:剖析犀利不等于辱骂恐吓,无限上纲。

新闻评论要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以理服人,必须做到论点、论据、论证客观准确,分寸有度,拿捏得当。

除了典型事实的精挑细选、述评留有余步、行文措辞的工稳平实之外,《从“马上就办”说开去》的评论,还非常注意让电视问政现场的被问政官员说话,让当事人与亲历者说话,让广大市民群众说话,让权威专家与官员说话。

二、高度决定观察力

细节决定成败。一篇新闻评论作品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收集、选取了哪些可以以一当十、让人过目不忘的细节。建言立论,源于对事物、社会现象无微不至的细节的观察。

细节到处都是,难的是观察到细节的非凡发现力。

其实,眼睛都长在脑袋上,观察力归根到底来自于观察的高度与思考的深度。

从2011年到2012年,武汉市共举行了14场电视问政,电视问政台前幕后的种种细节如何捕捉?采访收集的40多小时视频素材如何取舍?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各种情景、话语、资讯之中,梳理出头绪来,提炼出思想来,考验着主创人员的观察力。

在观摩、采访电视问政过程中,主创人员发现,有一个词组在被问政官员中出现的频率特别高,那就是:“马上就办”。细心的主创人员进行了统计,仅在2012年下半年的举行的5场电视问政中,面对电视问政曝光的问题,被问政官员回答“马上就办”就有48次之多。

“马上就办”体现了政府官员尊重民意、闻过则改、从善如流、雷厉风行的态度与作风。如果从这个角度采写一篇新闻评论,似乎无不当之处。但主创人员并非就此止步,而是带着这个问题,进行进一步全面深入的调查。经过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观察与思考之后,终于找到了掩盖在“马上就办”这句承诺深处不为一般人所知的许多真相。

电视问政中承诺的“马上就办”是否“真的能办”?这是许多市民的质疑。主创人员带着这个问题追踪采访被电视问政曝光、政府官员答应“马上就办”的问题.结果发现:仍有不少问题仍然“拖着未办”,或办得不尽如人意。

武汉人管无证营运的巴士揽客者叫“兔子”。江岸区新荣客运站周边“兔子揽客问题”严重,在上半年电视问政中,区领导承诺:“马上就办”,一个月之内彻底解决问题。可是,电视问政之后,记者多次暗访,兔子依然故我继续在那里揽客,有关部门并没有实施管理。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记者下半年电视问政暗访时拍摄到的无证揽客者,竟然与上半年电视问政记者拍摄到的无证揽客者是同一个人!

记者还发现,在一些地方与部门,为了彰显“马上就办”的效果,甚至不惜弄虚作假。上半年电视问政对某区某工业园由于定位不准确、服务设施不配套,建园6年没有一家企业入驻的情况进行了报道。电视问政中,区长承诺加大工作力度,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可是,下半年电视问政前,记者再次来到这家工业园,却意外发现:已有三家企业在园区挂牌,但现场并没有看见工作人员生产,也不见生产设备和产品。经查,原来这些企业纯属子虚乌有。

当这些经过仔细观察、精心遴选的细节触目惊心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时,观众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还有它巨大的思想张力。

三、高度决定表达力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新闻评论表达方式与效果决定了它的影响力与传播力,而主创人员的高度同样对表达方式与效果产生深刻影响。

1.在观点的提炼上极具锐度。

没有观点,不成评论;没有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观点,不可能成为优秀的评论。

《从“马上就办”说开去》评论的篇幅比例并不大,但句句一针见血,一语中的,一剑封喉。

如“正是由于城管部门的不作为、慢作为,乃至是贪赃枉法,才导致了问题的愈演愈烈。”

又如:“答应马上就办,却拖着不办,是诚信问题;答应马上就办,却敷衍了是,是作风问题;答应马上就办,却真事假办,就是一个更严重的问题。”

又如:“这是典型的治标不治本,典型的表面文章!为了应付电视问政,花纳税人的钱不心痛!”

又如:“为什么一些官员不惜弄虚作假?热衷于做表面文章?这是因为我们对官员的监察机制出了问题。它使得我们的领导非常容易就被这些假象给糊弄了!”

又如:“通过电视问政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何况电视问政后“马上就办”的承诺与效果经常打折。所以,必须要变问政后马上答应就办为平常发现问题马上就办,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解决根本问题的长效机制,将问责机制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

这些笔墨不多,却极具锐度的评论,大大提升了评论的思想文化含量,起到了点睛作用。

2.在材料的选取上极具精度。

电视评论要用富有说服力的事实、故事、现场、细节说话。《从“马上就办”说开去》武汉电视问政现场被问政官员上百个“马上就办”的承诺事例中,仅仅选取了“滠口违建”、“兔子揽客”、“的士电招”、“南湖污染”、“园区造假”5个典型事例,真可谓名副其实的以一当十。为什么说这5个事例非常精当?一是它们最具严重性。个个触目惊心,个个直指问题的要害。二是它们最具代表性与普遍性。5个典型事例涉及到完全不同的承诺整改单位、完全不同的“10个突出问题”。有涉及城区的,有涉及部门的;有涉及市领导的,有涉及区与部门领导的;有涉及中心城区的,有涉及新城区的;有涉及到干部作风的,有涉及到体制机制的等等。三是它们最具可整改性。有些问题一时半会解决不了,做成节目播出了效果不会好。挑选最具可整改性的问题,可以大大提高节目的建设性,对社会可以产生积极的正能量。四是它们最具切合性。切合性主要是对节目的中心论点而言,材料对中心论点构成强力支撑,可谓切合性强。5个典型事例,个个对论点构成最有力的支撑。五是可视性。电视评论与报刊评论最大的不同是具有很强的可视性,也就是说,可视性是电视评论最大特色。5个典型事例,个个都有精彩的声画语言,都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3.在结构的搭建上极具梯度。

节目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述评有序、张弛有致、铺陈有度。

结构的梯度重点体现在:提出问题,做到层层递进;分析问题,做到抽丝剥茧:解决问题做到步步为营。如在提出问题时,就遵循了这样的次序,层层递进:既然电视问政后能够“马上就办”,电视问政前为何迟迟不办?既然原来能够“马上就办”,为何非要等到电视问政之后才办?电视问政中承诺的“马上就办”是否“真的能办”?如何变问政后“马上答应就办”为平常一旦发现问题“马上就办”?

4.在话语的引用上极具信度。

节目的建言立论主要由具有代表性、关涉性、权威性的采访对象来实现。本节目一共采访了21位社会各界人士,有党政官员、普通市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大学师生等。他们大都是电视问政及其有关事件的当事者、参与者、亲历者、研究者、关注者,他们的述评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客观真实,权威可信,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武汉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