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新闻学毕业正文

网络脱口秀的话语表达

  • 投稿暗灭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249次
  • 评分4
  • 57
  • 0

彭 松赵锐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视频节目的出现打破了电视一‘家独大的视频媒体垄断局面。网络脱口秀在继承了原有电视脱口秀节目特点的同时,也表现出源自网络本身的特质,新的手段、新的技术融入原有的谈话节目,使得节目形态发生改变,形成了网络脱口秀自身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

受众链接及时化

最初,数字技术的普及带来网络视频拍摄与制作技术的简化,网络视频的制作者不再只是科班人士,更多的普通受众也担当起“传者”。由此,各种类型的网络恶搞视频呈现井喷式的发展,当民间资本看到了网络恶搞视频高点击率背后的广告商机时,商业资本对于网络视频的收编过程便开始了。为了使网络恶搞视频能够变成文化产品,同时网络恶搞视频的创作者也希望捆绑固定的受众群,他们向电视脱口秀学习,进行栏目化的节目生产,便诞生了网络脱口秀。人们对网络视频的认识从“原创恶搞文化的代名词”逐渐转向了多元化的认识,开始从传播学、营销学、符号学、文化观念等多元角度来认识网络视频的重要性和它对“公共话语空间”、“公共象征界”所带来的改变和文化冲击。2012年2月21日,《罗辑思维》首次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推出,一个月之内订阅的用户数量就突破万人:2014年6月6日,高晓松主持的内地综艺节目《晓松奇谈》也在爱奇艺网上首次播出,首播当天点击率就突破了百万。

在网络视频节目中,脱口秀以其批判风格淡化了大众文化的平庸特性与消极色彩,最初的网络脱口秀基本上都是娱乐性的,以讽刺调侃乃至恶搞的方式对热点话题进行解构。值得注意的是,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大量的网络脱口秀栏目采用制作手机APP和微信公共账户等模式进行内容传播,借此绑定一大批固定收视人群,从而形成及时、有效的受众链接。网络脱口秀开始逐渐摆脱以往“栏目寻租”的生产与营销模式,尝试以栏目本身塑造一个文化产品的输出平台,打造线上视频内容与线下商品与服务输出的栏目产业链,这种特点与媒介融合的大环境又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在手机APP平台之上,制作者不仅传播节目内容,还依托与这一平台鼓励受众交流意见看法,构建了一个话语空间。由于网络脱口秀多是以一个公共话题或者新闻事件进行观点表达,特别是在某一全民焦点性新闻事件爆发后,大多网络脱口秀都会对这一新闻事件进行解构,表达观点。这种意见在APP构建的话语空间里传播,受众通过评论的方式并该意见进行表态与传播,不知不觉之中网络脱口秀也开始对社会形成一定影响,特别是对舆论的生产、制造、引导产生影响。

话语模式狂欢化

巴赫金在对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进行研究时提出了“狂欢化”的概念,“中世纪民间节日中演戏表演的狂欢摆脱了一切等级与约束,仿佛进入一个与现实制度隔离的第二世界”,在这个空间当中由于权威意识形态与话语架构的宰制暂时消失,使得非主流话语意见通过狂欢进行隐喻表达,于是“狂欢提供了打破日常生活压抑的方式,提供了被压抑着的声音可以被听到的机会”。网络脱口秀节目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工业社会时期或者后工业社会时期,民众的话语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小,大众有倾诉与沟通的欲望,亟需一个公共话语空间,一个“公共论坛”,网络脱口秀恰恰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受众以网民的身份使用网络语言塑造各自的置评观点,于是大量的网络新词被节目的话语内容文本收编,由于网络语言作为文化具有表达自我叛逆性、向传统进行挑战的狂欢与边缘的前卫性。基于自媒体的互动化话语内容生产,“核心一边缘”模式构建了一个栏目话题核心与受众节点之间三维向度的狂欢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受众用网络语言抒发对话题观点、新闻事实摆脱于权威话语体系的对抗性表达。这种对抗性的表达通过文本收编的方式被栏目的话语模式所吸纳,形成了话语模式“狂欢化”的风格。

为了满足受众在离散的碎片时间内不需要与前后文本形成互文性理解。便能够迅速获取单一篇幅结构内的完整信息,同时在单位碎片时间内充分获取足够信息量,造成了话语内容文本和表达模式的碎片化。碎片化的内容通过生硬的话语连接句组织在一起,而在对新闻进行叙事置评表达时,为了避免受众在碎片时间内过多消耗时间成本进行晦涩的话语理解,于是更多的注重娱乐化的戏谑解构产生的娱乐效果并以此形成碎片化话语表达模式。网络脱口秀节目的制作主体普遍是网络的使用主体,因此在话语表达上,多使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具有贴近性。网络语言本身就具有反权威的特质,这也使网络脱口秀节目拥有了这种特质。

话语空间多元化

传播内容质量的高低决定了节目传播效果的好坏,网络脱口秀的话题设置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的海量性与即时性使得大到国计民生,小到街头巷尾的事件都能够成为其素材。通过对素材的个性化提炼和选择,使得网络脱口秀节目表达更加多样化。考虑到受众所处的观看环境的杂乱、嘈杂,网络脱口秀节目视频构图多采用两极化的景别,中景以下镜头与全景镜头的两极化快速切换,小景别的大量使用让受众能够在纷乱的环境中聚焦于画面内容,而快速的镜头切换链接,改变着受众的视觉体验,让受众的视点中心不断保持新鲜感,增强碎片化话语文本内容的受众持续收视黏性。

主持人作为网络脱口秀节目的话语文本传播媒介,他的形象特征直接影响了是否适合表达语言承载的信息文本,他自身对于文本评论解读所传递的态度、观点也在其形象的辅助下进行叙述。网络脱口秀从话语内容文本到表达模式从主持人形象构建到语言模态特征,无不散发出戏谑、娱乐、搞笑的气息,而这一切的根本目的是要辅助主持人有声语言叙事。对新闻进行讽刺评论时将幽默的效果最大化。

网络脱口秀节目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出现,作为由网民个体参与而发展起来的网络脱口秀节目是对长期以来精英话语的解构,通过重构公共话语空间给民众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相互沟通的平台,对公共话语空间进行了拓展。以80、90后为主体的年轻受众在舆论偏向上有着不同于主流权威话语体系的自我表达方法与意见,而这些意见常常代表着年轻人对社会地位尊重的需求,为了表达这一需求,年轻人在网络上或多或少采用与主流话语相背离与抗争的言语措辞,以通俗化、反权威的表达特征来关注社会话题,参与话题讨论,通过幽默化的语言表达技巧挖掘新闻内容中能够成为笑料的部分,形成了多元的话语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