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新闻学毕业正文

电视综艺节目创新探析

  • 投稿Jimm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709次
  • 评分4
  • 65
  • 0

李硕

目前,电视综艺节目成为相互竞争的杀手锏,除了争夺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外,也为电视台带来了巨额的广告效益,这些热播节目内容涉及表演选秀、婚恋交友、职场挑战、旅游探险等,不少是引进国外的节目模式,虽然借鉴、移植国外节目模板是提升我们自身能力的需要,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

首先,模式引进良莠不齐。一些节目追求“轰动效应”,在道德和法律法规的边缘打“擦边球”,放大在拜金、庸俗、人性弱点等方面的效应,对一些节目内容不加辨析,一切都拿来做“秀”.收视率至上,经济利益第一。

其次,同质化现象严重。先是唱歌节目一哄而起,后来相亲、职场节目接踵而来,从《中国好声音》到《我是歌手》,从《非诚勿扰》的热播,到《为爱向前冲》、《相亲相爱》、《百里挑一》等节目粉墨登场,而在《加油!好男儿》、《花落谁家》、《吉林之星》等电视真人秀节目热播中,相似的比赛规则、环节设置、以及舞台设计让观众产生似曾相识感觉。同质化的结果是文化产品单一,观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削弱了综艺节目的收视价值,降低人们的收视热情。

再次,创作惰性导致创新力下降。因为国外有十分成功的节目模式,直接拿来不用费心费力,一成不变的模仿引进,不从中获取吸收有益的创作元素,那么,这样就是把节目创意的空间拱手让人,让别人的思想和理念支配我们自己的脑袋。同时,节目版权的引进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强化了国外电视模式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文化产品有特殊之处,它满足的是精神需求,产生精神影响,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工具,引导观众的精神状态,必然成为一个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好平台。

近年来,《中国成语大会》、《汉字英雄》、《中华好诗词》、《中华爱美丽》、《最爱是中华》、《中国面孔》等十多档以传统文化元素为核心的原创文化节目相继播出,成为电视综艺节目市场上的一个新亮点。这类节目深耕中华传统文化沃土,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中华好诗词》、《中国成语大会》这类节目为何如此成功?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主编、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智锋教授认为,顺应民族文化发掘的潮流,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和寻找这种核心价值的元素,进而塑造我们良好的文化形象。由此可见,坚持从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质资源寻找节目元素,成为电视综艺节目创新的重要之源。

创新理念 寓教于乐

综艺节目挖空心思增加娱乐成分,并不能持续的占领市场。充分运用电视表现形式和手段把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在节目中,让观众在一种轻松愉快环境中学习,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吸引观众,这要求栏目组在策划中把节目或设计成一个互动的大课堂,或通过游戏对抗等方式。寓教于乐向观众传播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如《奔跑吧兄弟》虽然只是一档娱乐节目,但它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节目中,在杭州拍摄时,就将“白蛇传”这个杭州特有的地域文化放到节目的当中,“奔跑团”必须根据与“白蛇传”有关的一些线索才能破解谜题完成任务,而观众同时也了解到了相关的文化知识。 “敦煌大劫案”这期节目中,“奔跑团”成员变身成为古代远走西域经商的商人,带着观众经历了一次古代“过关出境”所需要的过程。在武汉摄制节目中,节目组更是巧妙地将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象棋的规则“楚河汉界”融入到了节目剧情中。湖南卫视的老牌综艺节目《天天向上》巧妙将文化融入其中,通过真人秀、脱口秀、情景剧等方式围绕“礼仪文化”进行展开,让观众愉悦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洗礼。

文化类节目《中国面孔》通过对中国人的面孔这一特定文化符号进行解读,揭示出符号背后的符号学、社会学、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在满足观众观看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观众的求知欲望。《汉字英雄》则以“寻找键盘里失落的汉字”为目的,《中华好诗词》将弘扬中华诗词文化作为宗旨,引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为节目的成功做了良好铺垫。

名人效应提升关注

综艺节目要吸引观众的眼球,名人明星成为必备元素,特别对于目前热播的文化类节目来说,把枯燥乏味的文化知识形象生动的表达,主持人、参与者、评委嘉宾的选择至关重要。主持人的文化素质直接决定了节目所呈现出来的风格。如《汉字英雄》主持人马东、《中华好诗词》的王凯、《中国面孔》的李咏,他们不但是观众熟知的主持人,同时也拥有较好的文化素养,这为节目的成功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从参加的嘉宾来看,节目采用了全明星互动的方式,在《中国面孔》中既有演员如孙海英、吕丽萍,还有歌手大张伟、祖海等,在《中华诗词》节目中有中国诗词泰斗叶嘉莹先生、文学家梁晓声、刘心武等,他们或具有的较高人气,强烈的舞台表现力。或有深厚渊博的知识,精妙哲理的话语,大大增加了节目的吸引力。

在评委嘉宾的阵容中,《汉字英雄》请来了张颐武、于丹、高晓松;《中国面孔》请中国政法大学微反应研究小组组长姜振宇教授和知名青年才女蒋方舟坐镇,他们都是文化名人。而且在全国观众当中也有较高的认知度。邀请他们作为评委嘉宾,提升了节目品味,也调节了现场气氛,对保证节目严肃性和权威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融合多元增强表现

当前综艺节目类型繁多,单一表现形式如舞蹈、真人秀、唱歌等这些常见的综艺元素,已经很难满足观众的电视审美需求。而要创作一档全新的综艺节目也变得越来越难,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植入“竞争、悬念、互动、现场、故事”等电视综艺等表现方式,重新整合新元素,从而摆脱“同质化”困境。如在《中华好诗词》中,添加书画选题,请知名书画家现场泼墨挥毫,增加表演题,请艺术家即兴表演,展现诗词里某个意境和场景,同时挖掘开发诗词的副产品,邀请知名作曲家为古诗谱曲,现场由知名歌手演唱,使优美的古典诗词能够像流行歌曲那样传唱;在《中国面孔》同样结合了真人秀、益智竞猜等元素,邀请节目中涉及到的真实人物来到现场,为观众做现场求证,为了解答独龙族妇女纹面的原因,特意请来了纹过面的独龙族母子,亲自为大家解答,努力通过多元化的表现手法,将节目做得有趣。《最爱是中华》将传统文化揉开又整合,节目设计了一个九宫格形式“文化密码”环节,通过智力竞猜的形式,使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有效提升了节目的可看性、趣味性、参与性。

关注热点 强化契合

电视综艺节目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要善于从人们关注的热点中寻找话题,这样有利于节目的快速传播。如《中国面孔》节目利用网上流传的一组金婚结婚照,就“夫妻相”的成因问题进行解读;利用“张学友与张家辉是否是亲戚”这一话题,回答了生活中的撞脸现象;以热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策划节目主题。通过观众关注的热门话题,节目加以理性解读,既传播了文化知识,又提高了收视效果。此外,节目也制造公众话题,通过公布一组利用模拟画像技术得出的中国人眼中的模拟大众脸图像,形成网络上的热点,这种方法也使节目获得了更高的关注度。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节俭中国人》节目以节约为主题,民间“节俭达人”用1000元挑战30天的节俭生活,通过真人秀节目的形式展示节俭生活技巧,倡导勤俭节约。这可以看作是综艺节目与传统文化融合创新的一次尝试。

如《爸爸去哪儿》以子女教育为话题。在满足观众“窥探”明星生活的同时,不断传输良好正确的育儿经,呼吁人们重视家庭沟通和家庭教育;深圳卫视的《年代秀》同样没有一味注重噱头,而是通过电视形象化的表达,将教化功能和审美娱乐功能有机地融合起来,以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深厚的人文思想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借力融媒扩大效果

互联网正在重新定义现在的一切,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更要重视“互联网+”的模式利用。依托节目官网、强化视频网站合作、建立节目官方微博、微信公共号等常规手段外,以二维码、手机App、客户端为平台入口,实现多屏联动,进一步推动全民互动参与是目前综艺节目在借力全媒体方面的一大特色。

如《奔跑吧!兄弟》的播出后引发不同的评论,他们的忠诚粉丝还将韩国的《Running Man》与《奔跑吧!兄弟》进行比较。浙江卫视由此借力,通过官方网站,播放成员的预告片,通过人际传播加热节’目相关话题;运用平面媒体、视频网站、户外广告等传播渠道重复宣传,卫视官网、优酷、搜狐等跟进花絮,让观众看到节目背后的故事,与观众形成一个节目“约会机制”,塑造节目品牌效应。进而增强浙江卫视的媒体影响力。

《中国谜语大会》在今年元宵节期间借力全媒体,一举创下央视节目实时双屏互动的最高纪录。为把节目打造成‘全民参与’的猜谜平台,节目组专门开发了供观众猜谜的手机互动页面,通过二维码和“央视悦动”手机客户端,观众一边用手机同步猜谜,一边上传“猜谜照片”,一边预判获胜队,参与《中国谜语大会》实时竞猜的观众高达206万人。

如央视一档为普通人实现团圆梦的服务类节目《等着我》,节目有近三万条寻人信息,其中90%来自新媒体,节目官方微博阅读量达到4亿,官方网页浏览量有上千万次,APP下载量43万,通过网络推广覆盖人群约有5.6亿人次。

综艺节目创新还有很多模式和方法,不论这些节目在传播时如何时尚、大众化、商业化,都无法离开中国传统文化特定的语境、思想意识和文化取向。因此,我们在创新的时候要坚持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从传统优秀文化的优质资源中进行挖掘,寻找节目创新元素;同时,在创新理念和路径上,还应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顺应时代要求,引领观众的审美情趣。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