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摘 要】电视剧作为媒体传播的一种形式,承担着传承社会责任、引领受众价值观和影响受众行为的重任。偶像剧作为年轻受众喜爱观看的电视剧类型,对个体产生影响的心理机制有很多,本文列举了蝴蝶效应、暗示心理、多看效应、从众效应、名人效应和投射心理几种常见的心理影响途径并加以分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偶像剧;大学生;心理效应;影响途径
上个世纪最后二十年,随着华夏大地改革开放的脚步,电视剧产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产业市场化的过程得到了巨大的利益,同时也带来了国家文化的繁荣。曾庆瑞①在2000年撰文《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中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电视剧发展对文化的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大踏步的前进,进入21世纪后,世界飞速发展,进入信息网络时代,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网络视频产业得到空前的发展,电视剧的播放平台从电视扩展到电脑、手机,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视频平台,给电视剧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
当代大学生每日生活中已经离不开手机和电脑这两件设备,每天没有事情的时候,打开手机或是电脑,在休闲时间通过网络看电视剧备受大学生青睐。大学生通过网络看电视剧、电影已然成了生活中必需的一部分。黄会林②对全北京1000多名调查者进行调查发现,在“您比较喜欢哪种题材的电视”中,青春爱情题材最受观众欢迎,达40.1%;笔者在大学校园随机调查150名学生后发现,95%的学生都利用网络下载过最新流行的电影和电视剧,对于电视剧的题材,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偏好,但是大部分学生都会跟着流行风,观赏同学们推荐的电影,其中,偶像电视剧备受同学们青睐。
偶像剧,是指集数不多、大量采用容貌俊美的演员、符合社会流行的造型服饰、年轻人喜欢的偶像艺人,并以细腻爱情戏为主、主要场景为现代的时装电视剧、以青少年为主要收视对象的剧种。青春偶像剧多以“浪漫爱情”和“温馨友情”为剧情主轴,作为20岁左右的大学生,他们渴望爱情,典型的罗曼史剧情特别能抓住他们的心,从黄会林③的调查数据分析得出青春偶像剧是13-24岁年轻人的最爱。
一、电视剧的影响力表现
传播学的培养理论从宏观的视角分析了媒体在社会中的作用,认为电视剧以一种微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受众的观念,长期暴露在电视剧前的受众久而久之会认同电视所传达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将电视提供的信息认为是社会现实④。一部好的电视剧,可以通过时尚的元素的引入,透过紧张刺激的情节设置,让受众卷入其中,思考角色命运,同时可能引发人们在价值观层次进行探讨,提高媒体的影响力。具体来讲,电视剧的影响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一)电视剧传承社会责任感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认为艺术即经验,他强调艺术是生活和社会经验的一部分,电视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是社会现实背景下的产物。无论是古装剧还是时装剧,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也无论是偶像剧还是生活剧,都通过编剧的设计、导演的编排和演员的演绎,表达一个主题。一部电视剧传达出的观点,表现出的生活方式,演绎出的处世之道都会让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可以说导演讲述什么,受众就会看到什么,在受众的生活中就会有痕迹。一部电视剧的痕迹也许大、也许小,但是诸多的电视剧积聚出来的力量,就足以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观念。
因此一部好的电视剧一定要切合时代精神,符合社会现实,贴近受众真实的生活,并且在想受众之想的基础上,引导受众更好地思考生活,更积极地追求当下的生活,只有这样的电视剧才是有社会责任感的好电视剧。
年轻人是推动社会发展前行的主要力量,他们的社会化结果决定了社会未来的走向,因此对于年轻人爱看的时装剧、偶像剧社会责任感的传达责任更是重大。在关注现实的基础上,符合时代精神要求的立意和对生活追求的演绎都会影响到年轻人社会价值观的形成或微调。因此,一部好的电视剧在立意的选择、角色的设计、冲突的设置以及情节的推进各个方面都应该注重社会责任感的传承,将电视剧的影响力正向利用,发挥媒介表达对人的培养作用。
(二)电视剧对于个体价值观产生影响
社会发展的阶段影响了人的生活节奏和方式,决定了个体人生追求的方向,当代的社会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期,社会的各个方面都面临着转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年轻一代的生活目标更容易迷茫和犹豫不定。
电视剧,尤其是偶像剧、时装剧这种可观赏性很强的电视剧,很容易走人年轻人的视野,电视剧中传达出的生活态度、生活理念以及细节的表达,都可能影响到年轻人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对善恶的评价、对社会的满意度等价值观层面的问题。因此一部好的电视剧,传达怎样的生活态度,怎样处理生活情节,不仅仅是一个导演或是编剧的个人价值观的选择,还要站在社会角度从受众的需求出发去思考、去选择。
(三)电视剧对于个体行为产生影响
电视剧是年轻人接受他人生活方式的一种途径,很多时候影响了他们认识真实生活的方式。尤其在偶像剧中,剧情中刻画的帅男靓女的故事往往会成为年轻人自我想象的载体,他们把自己想象成电视剧中的角色,试图按照他们的生活方式在现实中面对自己真实的生活。按照Gemg的观点⑤,受众对虚构的媒体内容的投入是因为受众所有的认知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欣赏剧情,受众完全丧失了反驳剧情内容的能力与动机,因为任何反驳剧情的努力都会打断受众欣赏剧情的过程。其次,受众的投入是因为虚构的剧情往往可以创造出一种相对于受众来说间接的亲近感。这种间接的亲近感往往可以唤起受众内心的共鸣。最后,受众的投入往往意味着受众更加认同剧情中的主人公,并且把自己当作剧情中的一员。
电视剧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偶像剧、时装剧中刻画的靓丽的青春形象更是年轻人模仿的对象,他们有着巨大的光环效应,他们的言行往往会引发年轻人片面化的审美趋向,从而成为年轻人模仿的对象。因此,电视剧往往成为年轻人某种行为选择的一个催化剂,促发年轻人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二、偶像剧对年轻人产生影响的心理途径
心理学角度也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电视剧对个体的态度、行为和价值观产生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偶像剧看多了,会产生“行为同化”作用,可能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以及逻辑性等,会使人幼稚。发表在《媒体心理学》上的研究强调会产生影响,但是是否变得幼稚有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就是受众个体自身的特点。以下,笔者就从偶像剧对个体产生影响的心理途径来分析如何充分利用电视剧的影响力来引导年轻人。
(一)蝴蝶效应:电视剧作为初始条件对人产生的影响
说起蝴蝶效应,先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 Lorenz)的发现谈起,他在做天气预报模拟研究时,改变了模拟方程中中间一个值,之后推算出来的结果就相差十万八千里。也就是后来人们通常形容的:亚洲蝴蝶拍拍翅膀,将使美洲几个月后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后来人们把蝴蝶效应描述为: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这个现象解释了青春偶像剧作为青年大学生喜欢的一种信息传播形式,对受众可能产生不可预计的影响。他的初始信息提供,利用很多心理作用的因素,可能影响到观看电视剧的大学生们后来的许多东西。偶像剧的立意、编剧的指导理念、演员的表演,乃至电视剧的场景设计,都可能作为初始条件,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对受众产生影响。因此,电视从生产端就应该意识到自己作为初始信息对受众可能产生影响模式,明确它的影响会如同蝴蝶效应般引起文化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些变革。其次从剧本到拍摄都应该立意明确,树立一种强大的责任意识,不能仅仅把电视作为受众打发休闲时光的一种手段来制作产品。
1947年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出版的研究报告《自由而负责任的传媒》提出新闻的责任功能,认为新闻机构的自由应以推动民主政治、承担社会责任为目的。随着媒介传播的发展,不仅仅是新闻机构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所有能够产生社会影响的媒介都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一部电视剧透过剧情和演员的表演,也能承担其社会责任感的问题,可能引导人的价值观和行为。
一个负责任的传媒形象应该是贴近社会现实,能够引导大多数受众积极向上的。年轻人喜欢的偶像剧作为一种代言,更应该注重在积极的大众意识形态流中留下痕迹,刻画出更多贴近生活本身,贴近受众实际特点的情节,那将在社会影响力方面有更积极的作用,切实发挥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传媒相应的价值。
(二)暗示心理:电视剧作为输入信息对人产生的影响
人都会受到心理暗示,这是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学习能力。通常将人在自身不可预知的条件下,受到他人或者环境中出现的某些信息的影响,从而做出某种反应的心理现象就称之为暗示心理。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著名的反射狗的实验,就证明了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信息传递到个体面前,不管个体是否意识到了这个信息的存在,是否对该信息进行了有意识的加工,其实该信息都已经对个体产生了作用。电视剧通过媒体传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受众浸入到这个环境中,暗示心理就会发生作用。人们在不经意间对于电视剧中的传达的观点会形成一定的印象,这种印象就可能影响到后续的行为和态度。
俗话说看到了就不能当作没有看到,听到了就不能当作没有听到。所以作为对年轻受众影响较大的青春偶像剧,传递的信息就非常重要。偶像剧通常以爱情作为主线,浪漫唯美的剧情作为打动受众的常用手段,理想化是其主要特征,男女主角的爱情通常给人不食人间烟火的滋味。但是在想象度较高的故事发展情节中,演员的台词、推动故事发展的情节故事都可以传递出正能量,通过暗示心理对年轻受众产生影响。
(三)多看效应:电视剧作为深度投入信息对人产生的影响
人际交往中有种现象,开始觉得很不习惯的事情,等你见多了就不觉得不习惯了,甚至还会变得喜欢,因此有成语叫见怪不怪。在心理学上把这种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称为多看效应。在人际交往中,懂得人际关系相处之道的人就会善于利用这个心理,善于制造双方接触的机会,以提高彼此的熟悉度,然后互相产生更强的吸引力。
受众和电视剧也是一对产生交往的对象,受众陷入某个电视剧的时候,就会跟着电视剧的情节产生喜与悲,愁与乐。看多了,就会对多看的信息产生亲近感,提高认可度。因此在很多电视剧尤其是电影里,很多商家不惜投入重金希望导演能够将商家的广告植入情节中。年轻人爱看的青春偶像剧,也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多看效应,将要对年轻人引导的意识形态、行为习惯或者价值挂念通通植入到演员的表演中,通过多看效应,让观众在投入的情节发展中不断重复,从而达到正向引领的作用。演员们说执着、说坚持,大学生就能感受到坚持和执着,也会在多看效应的作用下进入到年轻人的内心。
(四)从众效应:电视剧作为模仿信息源对人产生的影响
多看效应产生的亲近感和熟悉感,会对个体的内心产生影响,从而带动受众的态度、行为甚至价值观意识流的变化,这便是产生了从众效应。从众效应是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作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作为受众群体中的个体在信息接受中往往采取的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和行为的对策倾向,这就是从众行为的反映。人的社会属性是天然属性,社会性动物要求必须满足社会规范的要求,因此人天生会模仿,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模仿性是推动个体社会化最主要的动力。一个人学说话、学走路的第一动因就是模仿。大部分人都会在群体压力之下,别人怎么做就会跟着怎么做。因此一部电视剧对受众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完整的情感投入除了带来欣赏的快乐之外,更多的时候带来的是认可和模仿,从而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
作为年轻人爱看的偶像剧,其故事情节中传达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演员刻画的形象的言谈举止、衣着风格、行事风格,情节推动中讨论的主题、台词的内容都会成为引发模仿的信息提供方。电视剧从立意到编剧再到情节的演绎都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心理现象对个体产生的影响,自上而下地凸显积极信息,引导受众的行为走向。
(五)名人效应:电视剧作为人与人影响的平台对人产生的影响
青春偶像剧为何会对年轻受众产生从众效应,除了模仿特性这一人的内部驱动机制以外,还有一种心理现象推动了这种模仿效果,那就是名人效应。名人的出现所达成的引人注意、强化事物、扩大影响的效应,或人们模仿名人的心理现象统称为名人效应。
电视连续剧《渴望》热播时,剧中主角慧芳穿的格子服曾流行一时;热播《霍元甲》时,女孩子们都以留“秀芝头”为荣;大江南北看《还珠格格》时,大眼睛的小燕子形象深入人心;热播《北京青年》时掀起重走青春路的辞职热;《来自星星的你》还掀起了喝啤酒吃炸鸡热。
名人效应是从众效应的进一步升华。也是以引发个体的模仿心理为核心机制。只是名人利用了自己更容易受关注,影响范围更广等特征,扩大从众效应的影响面。所以电视剧可以利用名人的嘴、透过名人的行为来传达观点、引导观念、引领意识形态。偶像剧更是需要利用明星名人的剧中表现,甚至剧外表现,传递正能量。比如《来自星星的你》着力刻画了干颂伊坚持不放弃的追求成功的故事给飘渺唯美的爱情故事中注入了正能量。比如《大丈夫》借用王志文和李小冉两个知名演员讨论了如何在一起坚守的话题,通过他们的碰撞来传达积极的能量。
(六)投射心理:电视剧作为个体的解压手段对人产生的影响
“投射”一词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人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个性特征,不自觉地反映于外界事物或者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也就是个人的人格结构对感知、组织以及解释环境的方式发生影响的过程。在生活中,投射心理通常表现为,人们都希望好的愿望,美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看偶像剧中唯美的爱情故事、时代感的衣着和现代化的场景,会让人有一种心理满足感,人们会觉得自己跟剧中人一样幸福。有研究提出偶像剧看多了人会幼稚,这其实是投射心理带来的行为退化。但是如果掌握好度,不脱离现实生活,适度观看偶像剧可以让人放松,享受轻松和唯美,对在现代社会巨大压力中生活的人们来说也是一种解压的手段。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曾庆瑞,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回眸20世纪90年代一场电视剧文化的较量[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2):2-10
②③黄会林,受众、电视剧、青春偶像剧探析【J】电影艺术,2004(3):66-68
④刘晖 略论培养分析的矛盾性与理论修正[J】当代传播,2011(3):59-61
⑤Cerrig,R J.(1993),E.periencing Narrative Worlds:On the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of Reading.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作者王静:北方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