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深圳商报》2015年全国“两会”报道创新
周斌 张惠屏
【摘要】“两会”年年开,报道年年做。如何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新闻大战中出新出彩,实现投入与产出的“高性价比”,考验着报道团队的智慧。《深圳商报》的2015年全国“两会”报道,在前线报道的记者人数和采访证数量为历年最少的情况下,创新报道方式,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真正做到了读者和领导“两头”满意。《深圳商报》是如何做到“两头”满意的?本文尝试对此进行浅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两会”报道;创新;驱动;媒体融合
2015年全国“两会”落下了帷幕。全国“两会”,乃中外媒体“兵家必争之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新闻大战中报道如何出新出彩,最终实现“高性价比”,考验着报道团队的智慧。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深圳商报》聚焦“四个全面”、创新驱动等重大主题,前后方加强策划、勇于创新,带着深圳关注、深圳视角上会,带着商报态度、商报思考报道,在“深”字上做文章,在“活”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动脑筋,做到既能把握大局,又能生动出彩,不仅很好地宣传报道了“两会”精神,也把深圳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探索实践带到了“两会”上,真正做到了读者和领导“两头”满意。
《深圳商报》2015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之所以能够赢得读者和领导“两头”满意,最深的体会是:只有与两会主题同频共振,才能踩准节拍、引发共鸣;只有抓住节点加强策划,才能突出主题、出彩出新。
抓要点:紧盯“四个全面”
“两会”年年开,报道年年做。作为中国政治生活的大事件,全国“两会”日益受到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竞争日趋激烈。媒体之间的竞争,如同一场“同题作文”竞赛,要想脱颖而出,与两会主题同频共振,是拼出自身特色的先决条件。
2015年全国“两会”会期长达13天,可以说是一次新闻“长跑”,不仅要求耐力,也讲究技巧。《深圳商报》按照大会进程把握好报道节奏,与“两会”主题同频共振,踩准节拍,适时推出重磅报道,引发了会场内外的共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在新的历史时期, “四个全面”、创新驱动发展、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等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任务,《深圳商报》在会前的选题讨论会上经过分析认为,上述这些战略部署和任务必然是2015年的“两会主题”,也必然是主流媒体两会报道的主线。在“同题作文”竞赛中,只有避免判断出现偏差,“作文”才不会“跑题”,拿“高分”才将成为可能。
2015年3月6日,是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当天,恰好也是广东代表团的中外媒体开放日。《深圳商报》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时间节点,围绕“四个全面”报道主题,统筹策划,于次日推出了总书记在广东团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大型组合报道。分别发表了消息《广东代表团热议总书记一年前对广东的殷殷期望:继续走在前列,创造新的业绩》、综述《深圳:在“四个全面”上勇当尖兵——写在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访谈《一名大学生村官的圆梦之年——冼润霞: “想告诉总书记,我们村的路修通了”》、“两会观察”《我们需要更多脚踏实地的梦想》等。广东省委宣传部阅评认为,这组报道主题突出、策划到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取得了很好的报道效果。多家门户网站、大型商业网站也都加以转载。
与此异曲同工的是,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深圳商报》继续与两会主题同频共振。2015年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长许勤接受人民网在线访谈。《深圳商报》抓住这一契机,在次日强势推出两个整版的报道,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一步深化创新驱动发展主题:消息《许勤做客人民网畅谈创新驱动:创新成为深圳新常态下发展主动力》发出深圳创新驱动发展的最强音;综述《解码创新:“创时代”的深圳样本》展示了深圳的创新实践;现场报道《创新,永不言败》从代表委员的视角阐述了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期许;消息《科技部部长万钢谈科技改革与发展:深港可联合发展大学科技园》从小角度切入创新驱动主题。与此同时,编辑还在报纸封面作了专题导读。整组报道有深度、有广度、有厚度、有热度,受到会场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长许勤说,《深圳商报》的这组报道更加放大了深圳的声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两会”期间看望深圳报业集团记者时,对这组报道表示了极大关注。
重思考:创新商报表达
“深度思考,商报表达”是《深圳商报》赢得2015年全国“两会”报道主动权的关键因素。要想“同题作文”出新出彩,能否巧抓节点找好角度考验着一个报道团队的功力。《深圳商报》在研究选题的报道角度时,不仅注重与深圳改革、开放、创新的探索实践相结合,与深圳发展的战略、理念、文化相结合,在全国“两会”平台上观察、思考、助力深圳发展,更是力求站在全国的高度、以全球的视野审视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的典型切面,寻找新常态下中国加速发展的优质基因。
做好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是两会期间“兵家”拼“功力”的重要节点。《深圳商报》设立多年的两会名专栏“老记读报告”2015年再次令人眼前一亮——《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看点》,不足3000字就把政府工作报告的精髓呈现给读者;驻京记者配合采访专家学者的《7%的增速目标含金量更高》增加了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的深度;前方记者采访代表委员谈“新常态”下如何发展经济的消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代表委员热议“怎么看” “怎么干”——要以创新另辟发展蹊径》扩展了解读的厚度;后方编辑部设计的图表《数据+热词看懂报告中的 “干货”》则为读者读懂政府工作报告提供了“快捷通道”。这套“组合拳”,巧抓节点妙做文章,以深度思考的商报表达,凸显了《深圳商报》经济大报的优势和特色。
2015年全国“两会”,中国如何找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成为热得发烫的话题,可谓举世瞩目。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深圳商报》采写了综述《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圳样本”》;抓住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关键时点,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发新华社综述《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总书记关心生态文明建设纪实》,同时配发“两会观察”《为陈吉宁的亮相点个赞》;对话栏目《全国人大代表、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从我做起,雾霾问题能解决》又从一个人大代表的视角阐述了百姓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广东省委宣传部阅评认为,这一组系列报道从正面引导生态文明建设,唱响了“两会”主旋律,在热点问题报道中传递出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在关键节点专注做深做透一个话题,是《深圳商报》2015年“两会”报道的一个创新打法。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互联网+”的内容,《深圳商报》抓住这个节点,连续4天对广东代表团的三大企业家董明珠、马化腾、雷军以及相关政协委员进行采访,形成互联网与传统产业之间的互动、对话,采写的稿件《马化腾代表记者会吸引100多名记者,小马哥有问必答——二马“掐架”是外界的误解》《雷军谈互联网思维七字诀首推“专注”——小米不做房地产更不会做马桶盖》《到日本抢马桶盖,到香港打酱油?刘明康委员从“创新”的角度告诉你为什么:创新,要以“客户体验”为本》,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有的还是独家报道、率先报道。
为了正确引导舆论,防止“两会”追星娱乐化,《深圳商报》也发挥了独特作用。《让我们一起来严肃地“侃”足球》《姚明谈委员履职:明星在政协这个舞台上,要以更加严肃的态度去做事》等报道,把看似娱乐的话题,以新的视角作了“严肃”报道,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不少门户网站也加以转载。
深度思考的商报表达,为“两会”报道披上了一件漂亮的“嫁衣”。
看结果:推高终端转载
2015年的全国“两会”报道,《深圳商报》前线报道团队共有7个人,其中4个人持有采访证,这是近年来本报采访人数和采访证件最少的一次。与兄弟媒体相比前线人数处于劣势,但《深圳商报》不拼数量拼质量,力求精耕细作,以实现投入产出的“高性价比”。
北京前线报道团队中,有5人是《深圳商报》采访部门的主任、副主任,他们充当了突击队员角色,每天冲锋在前,采写的稿件有广度、有深度、有锐度。与此同时,深圳后方编采部门也给前方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撑。前后方每天都有热线联系,沟通情况、完善选题、良性互动,形成了举全报社之力报道好全国“两会”的强大合力,产生的必然是1+1>2的显著效果:
在“四个全面”专题报道中,前方记者采写了广东团动态消息和访谈,经济新闻部在后方配发了综述《深圳:在“四个全面”上勇当尖兵》,评论部也在后方配发了“两会观察”《我们需要更多脚踏实地的梦想》;在创新驱动发展专题中,前方记者采写了许勤市长访谈,经济新闻部在后方配发了综述《解码创新:“创时代”的深圳样本》;在文化建设专题中,前方记者采写了主打稿件,文艺新闻部在后方配发了《文化走出去,不能自说自话》和综述《深圳以领先理念成为文化创新主场:让文化温暖浸润每个深圳人》;总编室在精心编辑两会专版的同时,提出的不少报道创意也都通过记者的笔端最终体现在报纸版面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后方联动中,后方的支撑主力大部分都是采编部门的负责人,他们在关键时刻同样发挥了突击队的表率作用,他们的一举一动传递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让前线的同志们备受鼓舞。
前有“突击队”冲锋,后有“千军万马”支撑,《深圳商报》“两会”报道最终实现了投入与产出的“高性价比”。许多重大选题和报道不但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与表扬,还被各大门户网站高频率转载。这也成为《深圳商报》2015年全国“两会”报道的最大亮点。
《大学生村官代表:想告诉总书记,我们村的路修通了》被新浪、搜狐、腾讯、网易等门户网站转载;
《深圳市长许勤:将泛珠合作与粤港澳大湾区结合起来》,被新华网、腾讯网、凤凰网、环球网、新浪网、一财网转载;
《宋丽萍: “深港通”有望于下半年推出》被光明网、中国网、中国经济网等多家网站转载;
《新常态下求解“老问题”》被网易、搜狐、环球网、南方网、东北网、中国经济网、中华网、光明网、中工网等转载;
《法官如何才能成为“燃灯者”》被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央视网、中国青年网、凤凰网、中国日报网、国际在线、中国广播网、腾讯网以及其他众多地方网站转载;
《王穗明在北京接受联合采访,介绍深圳市政协协商民主做法经验,详述如何用好“话语权”:政协委员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被深圳市政协专门做成官方微信推送。
较之于转载的“被动”,《深圳商报》2015年紧扣新媒体发展趋势,主动出击,在“全媒体融合、全时段播报”上做出新尝试,首次派出新媒体中心的人员加入“两会”一线报道团队,通过商报官方微博、微信、商报路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即时、立体报道两会盛况,获得网友点赞。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属性、方式、规律是传统媒体的延伸与重构。对传统媒体而言,需要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对记者而言,需要转变思维,改变打法。参与2015年全国“两会”报道的《深圳商报》一线记者,尝试向全媒体记者变身,其稿件、图片不限于仅供第二天的报纸刊发,而是要在第一时间先借用微博、微信端加强发力。比如,2015年3月2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和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深圳商报》记者均在发布会现场用手机、电脑与后台的新媒体中心人员保持微信连线,每当新闻发言人讲完一个新闻点,立刻编辑成“微博体”传回新媒体中心制作,以最快的速度通过《深圳商报》官方微博推送。据统计,《深圳商报》微博“两会”栏目每天的阅读数超过20万次。除了现场报道即时传播,《深圳商报》还选取当天刊发的“两会”热点新闻和评论,用新媒体的思维和表达进行再编辑、再加工,通过每天的《深圳商报》微信公众订阅号固定推送,极大地提升了信息的覆盖率与触达率。
(作者简介:周斌,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深圳商报》副总编辑;张惠屏,《深圳商报》时政新闻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