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中学语文小说的词语教学策略探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3-03-21
  • 阅读量32次
  • 评分0

摘    要:小说中许多词语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小说情节发展以及烘托小说环境起着重要作用,有效的词语教学对理解小说至关重要。目前,中学语文小说的词语教学存在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缺乏主动性;小说语境创造难,师生语境意识薄弱;认识与能力不足,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策略: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多样教学手段;强化课内外阅读质量,丰富学生语感体验;理性与感性相结合,重视语境创造。


关键词:小说;词语教学;策略;


小说是一种主要的叙事文学体裁,一般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小说中许多关键词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小说情节发展以及烘托小说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辨析这些关键词的内涵,对理解小说人物以及思想内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小说与词语教学的天然联系

张志公在《语文教学论集》中提到“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学习词汇。一个人如果知道的词有限,或者知道不少的词可是不知道怎么用,他的语言能力一定不高……‘词不达意’,也往往是词不够用的结果。”词语是语文学习的根基,贯穿着语文学习的始终,直接关系到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的发展。


首先,从小说中的人物来看,读者对他们的构想主要来自小说中有关人物的描述,当我们精准定位人物描写的关键词并把这些关键词串联起来,便有了对这个人物的大致了解。例如《范进中举》中对胡屠户的描述:范进中举前,他视范进为“现世宝”,称其“烂忠厚”“尖嘴猴腮”“不三不四”,极尽对范进的嘲讽,鄙夷;范进中举后,他态度巨变,称范进为“贤婿”“文曲星”,夸范进“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恨不得将世间一切赞美之词说尽。将前后文这些词语一对比,一个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便跃然纸上。


其次,在小说中有一些关键词,他们或是文章的中心线索,或是文章情节发展的推动器,也或是文章上下文联系的粘合剂。以《祝福》为例,祥林嫂第一次来鲁家是因为“祝福”,第二次来鲁家也是因为“祝福”,最后因“祝福”而心灵崩溃,在“祝福”声中死去。“祝福”一词看似充满节日的喜庆色彩,实则喜中见悲,象征着封建、保守、迷信的礼教对人的残害,是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


最后,读者进入小说的情境,往往需要通过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描写历来为人称道。“彤云密布,朔风渐起”,苍凉悲壮之景烘托紧张的氛围。随后雪从“正下的紧”到“越下得紧”,这些词语开始暗示,林冲命运的转折点要来了,漫天风雪使得林冲不得不来到山神庙寄宿,由此知道了仇敌对自己的迫害,开始奋起反抗。这些让人紧张、期待的情节,离不开环境的烘托,离不开一个个巧妙绝伦的词。


二、中学语文小说的词语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缺乏主动性

一方面,教师自身对词语教学不够重视。进入中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增加,语文课时相对小学阶段来说减少了很多。而进入中学阶段的小说往往篇幅大,内涵丰富,词语教学不可避免地被忽视。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缺乏词语教学的知识与手段,无法将小说教学与词语教学联系起来。


另一方面,学生缺乏词语学习的主动性。这首先源于教师缺乏对词语教学的认识,所以学生在词语学习中也将陷入无人引导的境地。另一方面,中学阶段小说的词语教学以及词语学习并非易事,文学语言的模糊性以及意会性在中学阶段体现得尤为明显。以《孔乙己》为例,小说当中对孔乙己“手”的描写一共出现了九次,每一次的描写都暗含丰富意味,它一方面体现了人物性格,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人物命运。而教师要开发这样的教学设计很难,学生能否真正理解这九次“手”的描写也很难,一旦教学设计不佳,不仅教学任务无法完成,而且学生也会因学习内容难度太大而产生厌烦。


(二)小说语境创造难,师生语境意识薄弱

从中学语文小说的选篇来看,大多历时久远,除了现当代小说外,还有相当分量的古代小说。以创作年代较短的现当代小说《哦,香雪》为例,它是20世纪80年代的作品,这仅是其创作时间,如果要再追溯其写作背景,小说当中的年代便可再往前推至文革时期了。从历时久远这一点来看,创造小说教学的语境是十分困难的,如果还要进一步为小说中词语的理解创造语境,无疑又是一项更大的工程。除去历时久远的问题,教材中还选编了许多外国小说,其遣词造句相对来说也更加拗口,难以理解。除了选篇带来的问题外,学生对于小说的词语教学参与度不高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这种参与度不高一方面是上述课堂教学中缺乏语境所造成的,另一方面,这种参与度不高还源于学生自身的阅读量不足,匮乏理解小说语境的知识和策略,对于小说中词语的理解无法共情,词语学习便陷入了浅表化的困境。


(三)认识与能力不足,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对小说的词语教学不够重视并不代表完全不进行词语教学,只是出于对词语教学重要性的错误认识,使得教师不愿意在小说词语教学上下功夫,所以才会出现教学方法单一的情况。并且这种单一呈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直接性的单一,也就是仅采用直接讲授的方式来进行的词语教学。另一种单一是出于教师缺乏灵活运用多种词语教学手段的能力,只能采取一种自认为效果较好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风雪场景时,只是随意用多媒体出示几张雪景照片,却不知在选取照片时要联系小说中“彤云密布,朔风渐起”的语境,也不知在出示照片时还要配以声情并茂地讲解,只片面地认为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自己的教学方法便是与时俱进的,殊不知自己的教学已经背离了多媒体教学的初衷十万八千里。由此可见,教学方法的单一是教师自身的问题,错误的认识以及词语教学方法驾驭能力的缺失都是教师应该自我反思的问题。


三、中学语文小说的词语教学策略探究

(一)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多样教学手段

教师想要在小说的词语教学中找到突破口,首先要转变轻视和漠视小说中词语教学的观念,在教学中积极摸索每一个词的内涵并将这份收获分享给学生。其次,教师还要学习、掌握并不断探索小说的词语教学方法。目前运用比较多的且相对有效的有加减还原法、替换比较法、结合串联法。以《阿Q正传》为例来谈谈这几种方法。课文的最后写到阿Q调戏小尼姑后“十分”得意地笑,同时引得酒店里的看客“九分”得意地笑。那么这里可以运用加减还原法引导学生进行辨析:是否可以将“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中的“九分”删去?这一“九分”是看客的遗憾,也是阿Q的遗憾,一群丑恶的灵魂便由这一词讽刺、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再有对阿Q调戏小尼姑时所用的“鉴赏家”,这里可以通过替换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作者用词的精妙,即把原文“赏鉴家”改为“看客”,反语更能直击人性的核心,“鉴赏”在这里运用,辛辣地讽刺了那群冷漠麻木的看客。结合串联法即结合文中的上句和下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也就是说我们要理解阿Q这一核心人物,必须结合文章整体进行考察。例如,他被赵太爷打嘴巴,但也因此受了赵太爷的威名而“得意”;他被“王胡”和“假洋鬼子”打,但随后又将这份屈辱报复在了小尼姑身上,并“十分”得意。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看到阿Q这一人物的矛盾性,他争强好胜却又忍辱屈从、他蛮横霸道却又懦弱卑怯。


无论是转变观念还是探索多样的教学手段,指向的都是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不能轻视小说的词语教学,更不能因为不懂小说如何进行词语教学就不进行词语教学。教师要始终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了解词语教学最新的理念与教学手段,并将它们灵活而有效地运用于小说教学当中。


(二)强化课内外阅读质量,丰富学生语感体验

第一,要强化课内小说阅读质量,学生对小说进行系统地学习始于语文课堂,课内小说阅读是课外小说阅读的基础。由前文可知,学生对词语的分析并不都是主动的,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认识到词语分析的重要性,才能在往后的小说阅读过程中下意识地去关注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这种下意识便是学生语感提升的体现,因此必须强化课内小说阅读质量。这种强化可以通过前文所述丰富小说的词语教学的手段实现,但教师还需意识到,语感的提升必须通过长期的词语教学才能有所突破,因此教师对小说的词语教学要做好长期的课程规划,只有当词语教学成为小说教学的一部分,并持续发挥其价值,词语学习才会进入学生的视野,学生的词语意识才能得到提升。


第二,要强化课外小说阅读质量,课外小说阅读是课内小说阅读的拓展和补充,同时也能提高课内小说阅读质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阅读的小说以及接触到的小说知识都将成为课内小说学习的资源,从而提升课内小说阅读质量。中学阶段,学生学习时间紧张,安排大量的课外阅读显然不现实,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当中的一些方法来进行课外小说阅读。首先,教师可以结合课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自己的教学规划以及学生的兴趣,指定一些小说书目开展课外阅读课。其次,教师可以每个学期集中时间安排一到两本书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课堂上词语分析的方法来理解小说,并用阅读笔记进行记录。最后,学生之间可以组织“词语分析交流会”,分享自己从词语阅读中的收获,教师在整个课外阅读课中主要起引导作用,不限制学生自己的想象和独立思考。


除了对课内外小说阅读分别强化之外,教师还要意识到,课内外小说阅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结合才能发挥更大作用,与此同时,要以课内小说阅读为主,课外小说阅读为辅,课堂是对小说中的词语进行系统分析、系统学习的的主要阵地,课外小说阅读主要起补充作用。


(三)理性与感性相结合,重视语境创造

学生对于一个词的理解,分为两方面:


第一,从理解其部分理性意义,再通过感性认识过渡到对全部理性意义的认识。对部分理性意义的认识即对词语概念、来源等的认识,因此,在进行小说的词语教学时,教师一开始可以只呈现词语相关概念、来源、用法等即可。以《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要理解“套子”一词,教师可以利用词典为学生讲解其内涵和用法,学生由此获得对“套子”的部分理性意义的认识。


第二,教师要通过语境的创造让学生获得对词语的感性认识。创造语境的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需要根据不同的小说内容进行调整。例如《促织》中,斗蟋蟀的场面已经很少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了,因此教师可以将一些古装剧中斗蟋蟀的视频片段引入课堂,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到这一活动后,对课文中描写的小虫从“呆若木鸡”到“暴怒”“腾击”,再到“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最后大获全胜“翘然矜鸣”的场面也会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再如《刘姥姥进大观园》有许多语言、动作描写,例如描述刘姥姥滑稽的吃相所呈现“闹”“撮起”“伸着”等一系列动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排练“课本剧”,学生便能在读台词、学动作等排练剧本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用词之精妙。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联系现实生活来创造语境,例如《故乡》中,时间的磋磨,使得“我的”童年伙伴闰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从“怕羞”的“小英雄”变成了脸色“灰黄”、神情“凄凉”的“木偶人”。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些词概括自己成长的变化,从而使学生能对小说中人物的变化共情。


创造语境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教学策略,但情境教学只是一个辅助手段,任何情境的创造都离不开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解。并且,学生要获得对词语完全的理性认识不是一次实现的,也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回顾词语的概念,以及不断在小说教学中创造语境,学生才能在不同的语境中获得对这个词语的整体感知。


四、结语

词语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教师在各个学习阶段都应重视词语教学。中学阶段,词语教学的目标应定位在丰富积累、深刻理解、学会应用上。因此,中学语文小说中的词语教学也应该围绕小说本身展开。词语教学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与感受小说中的人、事、物,并在此基础上丰富自己的语感,能自主、高效地阅读小说。词语教学不是中学语文小说教学的包袱与累赘,而是中学语文小说教学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郭绍虞1979《汉语语法修辞新探》,商务印书馆。

李秉德1991《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张志公1994《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周国光2004《现代汉语词汇学导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温端政2005《汉语语汇学》,商务印书馆。

陆俭明2007《词汇教学与词汇研究之管见》,《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李秋花2014《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修辞教学方法的探讨》,《广西外国语学院学报》第18期。

顾建荣2021《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初中语文词语教学拾遗》,《中学语文》第5期。

宋佳佳2022《基于语境教学法的高中语文词语教学研究》,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马雨2022《核心素养下部编版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研究》,阜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