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 投稿文兄
  • 更新时间2016-03-27
  • 阅读量823次
  • 评分4
  • 93
  • 0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语文课堂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人文精神的回归,有赖于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 
  一、走进教材,让学生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课文的美。这样做,特别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使学生在作品中直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受到美的熏陶。例如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如果我们语文教师仍死扣小说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地金钱关系”这一点去分析课文,自然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因为中国的传统观念与西方价值观有一定的差别。倘若在教学中联系初中生已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且喜欢评价人的特点,在课堂上开展“于勒是不是值得同情”等话题的辩论赛,或联系学生的生活用现在的眼光讨论克拉丽丝的势利,或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现象去评价像菲利普夫妇一类的人。这样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了文本的内涵,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同时丰富了学生情感,健全了人格。当然,不仅在课本阅读中联系学生生活去处理教材,而且我们还要善于在平时多留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学生的周记、随笔是语文教师了解学生打开学生心扉的一扇窗,可以结合学生记录下来的学校班级生活、青春期的朦胧情感、喜欢的音乐、感兴趣的影视动漫画等等,让他们讨论、评判、体验、内化。通过这些渠道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走出教材,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我们在上好语文课的同时,应有意识的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从中体察社会、体察生活,丰富人文情怀,提高对自身的认识,从而促进自身发展。多读名篇名著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我们现在要读的不仅限于课本,还需涉及各个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名人作家们留下的经典。读经典就是读人生。当今社会时尚文化的功利、快捷、浮华助长了学生的浮躁、张狂的功利心态。多读一些名篇名著,多与大自然和睦相处,有助于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开展“名篇名著”阅读活动。多关注社会生活,满足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广泛了解。像令人毛骨悚然的“9.11”恐怖事件,牵动全球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大大小小从未间断的战争,到神州六号飞船,2010广州亚运,2008北京奥运会,到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疯狂造假事件,毒酒、毒奶粉、毒河粉、毒鱼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关注也应该关注的事,通过对这些事情的了解、参与、体验,学生才是我们教育要培养的“人”,而不仅“才”。像我国突遭“非典”病魔的袭击,全国人民都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非典”,关注生命。这样许多学生开始学会以一种“人文关怀”的心态对待我们这个世界,他们有的为社会竞争的激烈而感慨;有的为弱势群体而忧伤,有的体验到了社会的世态炎凉;有的感悟到了人间的真情温暖,有的产生了几分爱心与同情;这种生命的体验远比获得一点知识来得重要,学生受到了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获得了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达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目的。 
  三、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提高学生人文精神 
  所谓古诗文诵读,就是在正确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琅琅上口的反复诵读,来领会作品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放开声音,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更是我国古代常见的一种学习方法。诵读古诗文,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诗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增强语感,提高文化精神,丰富和积累语言材料,继承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精华;诵读不仅有利于理解诗文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还有利于增强记忆力;通过诵读,脑子里积累的材料多了,写作或讲话时才能信手拈来、出口成章,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对人的气质和自信心的培养也很重要。学习古诗文,就是要让学生头脑里装进中国伦理道理的精华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立志、学习、修养、处事等方面受到启迪,得到教益,求真、崇善、爱美,激发道德修养的要求,做正直、谦逊、广闻博见、与人为善的人。我们学校前些年即中师时期,明确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习词曲、散文、名句格言、中外名著,分别提出背诵、熟读、学记、阅读要求,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诗文诵读活动,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各项学生工作的展开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初中正是读书的最佳时期,应当抓紧这一黄金时机引导他们读一些好书、背一些好诗、记一些名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人文精神。 
  四、加强课外阅读的引导,陶冶学生人格 
  首先,我们应该把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当作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我们的语文课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任务,要把这个工作看成是语文教育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为阅读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是伴随人一生的。更重要的是,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指的就是这个影响。同时,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过程。其次,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应正确引导。由于学生的课外阅读难以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也就很难得到有益的指导,而许多名著,尤其是外国名著,内涵丰富,其写作背景或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要想理解其深刻的主题,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对于中职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兴趣;退一步讲,即使勉强阅读,也只能浅尝辄止,仅仅停留在作品表面的遣词造句上,难以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其思想和艺术价值。为此,我们可以举办讲座、读书交流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质量。 
  在语文教学中还有许多渗透人文教育的方法。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发挥课本本身所固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目的、自觉地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等熏陶学生,教育学生,在学生的心灵上播撒做人的良种。妥善寻找教学与育人的最佳结合点,在“渗透”“滋润”上下功夫,从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各环节仔细揣摩,有机的进行人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