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对语文课堂“留白”的思考

  • 投稿林晗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678次
  • 评分4
  • 79
  • 0

曹德宏

“留白”顾名思义,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它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极高境界,讲究着墨疏淡,空白广阔,以留取空白构造空灵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却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其实,在语文课堂,我们也需要探讨课堂留空的艺术。这样做,既是学科的需求,也是教学规律的必然。反观我们的有些课堂,往往是自己主宰一切,唯恐讲不深、讲不透,一人包打天下,留给学习主体的既没有时间空间,也没有思维空间,搞得一堂课如一江春水,满满荡荡,我们自己认为似乎只有这样才是课堂的高效。

语文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情趣和艺术的课堂,如何运用好“留白”这种艺术技巧,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去探讨。

首先是时间上的“留白”。一节课几十分钟,我们很难保证学生的精力不流失,心理学也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如果整日都被各种各样的东西塞得满满的,过不了多久,人就会有窒息的感觉,精神上乃至身体上都会产生种种不适。因此,在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人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的现代社会,经常注意给自己的心理留出一定的空白是颇为必要的。在学生精力感到疲倦之前,可否思考在不同的时间段留下时间,给学生自主整理、自主分析的时间空间,让学生有一个舒缓的节点,这样既可以保持学生集中学习的精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比如我们试行在课堂结束时留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填写“冥思单”,来反思课堂的内容,整理知识点,梳理问题,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让语文的思维向课外延伸。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师生沟通的渠道更畅通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变化,自主学习的意识有所增强。

事实上,每个人对自己要做的事情,都有努力去完成的倾向,但如果被外力中断,就会产生一种心理张力,迫使自己不断采取各种方式,去完成最初的目标。不过,这相对于懒惰或做事马虎的人来说,不会造成丝毫影响;而对于有积极追求、有勤奋学习态度的学生来说,就应该多考虑,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合情合理地给他们留点空白,从而最大限度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我们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有思维的空间。“百里蛙声几蝌蚪,十分春光一枝花。”只有这样,方能“思接千载,神通万里”,这是中华文化的审美传统。在我看来,这也完全适用于我们的语文课堂,我以为,对语文学科而言,在探讨有些问题时,我们不一定非要给一个标准的答案,特别是硬要用课件的形式来展示最后的答案,你声色俱佳的答案,可以给学生以规范,但也许更多的只会让学生感到自己答案的浅陋,这样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和继续探究的勇气。再说,即使高考评卷中,主观题的答案也只是一个参考,评分也有多个标准,我们有必要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留给他们适当的自由度,让他们去自由发挥,这种留空,不是放纵,是对学生思维的尊重,也是一种教育素养。就如“推敲”的典故,深山古寺,夜深人静,敲门声陡起,一“敲”字,以声衬静,可谓寂静之极;可“推”字又如何,孤身归深山,无人相伴,浓浓夜色中,悄无声息,一人推门归来,何尝不是孤寂。对“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横”你又何必一定要给一个标准答案?留一点困惑,也许更易得到课堂之趣。当然,这只能是偶尔为之,万可不能频频出手,特别是在接受性学习阶段,抑或是关涉到文本的主问题方面,切不可没有自己明确的立场。

还有一些文学作品本身就是“留白”艺术的精品,我们在赏析的时候必须要有对这种艺术形式的理解。一个“愁”字诉说文人骚客的壮志难酬;一个“骨”字唱出中华民族的万千翘楚。比如王维的《杂诗》三首,娴熟运用中国画的留白艺术,使诗歌产生很强的艺术张力,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审美空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诗人以白描记言的手法写出一段故乡来人情节,以寒梅是否著花设问,以花喻人,以花含事,流露出无限相思,而这种相思却是由读者读出并丰富了的。还有诸如结构留白,修辞留白,写情节、留悬念,写物象、留意象等等。

“留白”可以是一种教育智慧,更是一种教育境界。

★作者单位:湖北宜昌市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