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如何实现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性

  • 投稿鼎天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1053次
  • 评分4
  • 79
  • 0

黄红梅

初中诗歌教学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是个难点,一方面学生虽然熟悉诗歌,但怎么去学习、去鉴赏,却不能得心应手,另一方面,教师对诗歌的把握和教学往往流于表面,不能深入,而诗歌这一文体又是所有文体中最具语言魅力的,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文体。因此,实现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诗歌语言入手,用诗歌来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反过来促进诗歌的教学。而从语言入手来实现诗歌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而言,诗歌作为最具语言魅力的文体,是其增强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

诗歌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不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一方面与应试教育对于诗歌的考查有关,一方面与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力和敏感度有关。然而,诗歌作为所有文体中最具语言魅力的文体,对培养初中学生的语言敏感度以及阅读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对诗歌的教学,更大限度地发觉诗歌教学的有效性,以便从语言入手培养学生的写作以及阅读能力。

一、通往语言的途中: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以语言为主

诗歌,被许多学者认为是人与神沟通的媒介,同时也被认为是最能体现作家写作水平的文体。古诗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绚丽的文学画卷,古诗中的意象值得细细品味,其语言特色虽受时代的限制,但也已达到顶峰。而现代诗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其诗歌语言也是被学界所认可的。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有四首古诗以及三首现代诗。其中古诗有《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现代诗包括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一首现代诗《在山的那边》。

语言是诗歌的灵魂,而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性的实现,首先必须从语言开始。初中阶段的学习是不同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诗歌的认知也必须达到新的高度。在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掌握主动权,应该针对诗歌内容和形式的不同,运用细读的方法向学生展示诗歌的魅力,而不应该统而化之地概括,仅仅停留在翻译或者大意理解,如果这样,不仅不能实现诗歌教学的有效性,反而会损害学生对于诗歌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在山的那边,是海吗?”这段看似平常的诗歌文本,作者的语言简洁,表达的内涵却是深邃的。也就是说,诗歌不是靠内容取胜的,而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搭配,串联而向读者呈现着一个世界。应该在诗歌教学中让学生明白,诗歌的语言不是我们平时说话的语言,它是具有美感的,是能够让读者赏心悦目的。在诗歌的教学中,语言应该总是大于内容的。

二、诗歌:培养学生阅读敏感度

诗歌的语言是具有魔力的,笔者认为,这种魔力在小说、古文、散文中也存在,但是在诗歌中更加凸显。阅读的敏感的有利于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这也是实现诗歌教学有效性的方式。而诗歌这种文体,在锻炼学生阅读的敏感度时显得异常重要。首先,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或者说还有一点天赋在里面,但是后天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比如古诗《钱塘江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首古诗写景,写得如诗如画。古人的语言表达习惯和现代人有很大差异,但是语言的优美却是有目共睹的。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汲取养分,如“浅草”既有物的可感性,又有主观情绪,这样的语言才是有个人特色的,有回味的。学生对诗歌语言有了一定的敏感度,才能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图,也才能有效地实现诗歌教学。

实现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性,这里不等于说是让学生在考试中能得满分,而是要让学生具备欣赏诗歌、评价诗歌的能力,笔者认为,这种能力的建立才是诗歌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当然,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要想实现笔者认为的诗歌教学的有效性确实有一定的困难,然而,在新课标以及课改的大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被重视,教育教学方法相对更加灵活,而现在的初中生对于课外创作也有一定的好奇心,这样加上教师和学校的努力,实现笔者认为的初中诗歌教学的有效性也是有可能的,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路桥东方理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