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备课”问题的思考

  • 投稿Andr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472次
  • 评分4
  • 18
  • 0

张万弘

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无论是年长教师还是年轻教师,写教案总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如一座大山,压在心上。

教师要不要备课?可以这么说,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什么样的课程改革,课总是要备的,教学管理者们对老师提出严格的备课要求也是必要的。事实上,也没有几个老师糊涂到会说上课无需备课。一位教师在成功执教了一堂课之后,当别人问及他上课的奥秘时,他是这样回答的:我用我的一生来准备我的教学,而就这一堂课而言,我只花了几十分钟。寥寥数语,道出了上课成功的真谛。教师不备课就上课等于上战场没备好枪炮,开车没准备驾照……不备课怎么能进课堂嘛!

但是,备课≠写教案!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管理者,备课观偏狭,热衷于搞教案本检查,甚至把写教案当成考察教师备课的唯一“量标”,很少全面关注备课的其它方面。更有甚者,要求教师必须“手写教案”——在信息化时代,在新课程背景下,在政府部门及无数的单位已要求无纸化办公的今天,竟倒行逆施提出这样的“统一要求”……教案“必须手写”,电子的也不成,打印的也不成。

深层次的问题还不在这儿。那些视教案本为圭臬者,往往是把课本奉为教学的“圣经”了,这是有悖新课程理念的。据新课程理念,“教材无非是例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教师要有用教材的理念,不可只是教教材。同理,我们强调认真备课,但岂可只是备课本?

可见,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究竟怎样备课?还要不要手写教案,电子教案及网络备课等新鲜事物要不要欢迎等等,这实在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重新定位的迫切问题!我的观点是:

1.要改变和创新备课检查方式,探索建立科学而全面的“备课”评价机制。

备课,顾名思义就是为课堂教学作准备,它是上课前教师整合、优化课程资源到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如在课本上批批点点是备课,到互联网查找资料是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是备课,设计习题是备课,与别人研究教材、探讨教学方法等也是备课。当然,写教案也是备课,但它只是备课的一种重要形式。

查教案莫若查备课。教育管理者首先要更新理念,探索并建立科学而全面的“备课”评价机制,改变和创新备课检查方式。如深入教师中间参与集体备课、说课等教研活动,了解教师的备课思路和“隐性”想法;如组织多媒体课件比赛、优质教案评比等大奖赛,激发教师备课的创造性和进步欲望,等等。

不要一味地醉心于数页数、看环节、看是否整洁的老套的检查方式,那样无益于教师的教学,甚至会助长抄教案的不良风气。“100元求代抄一本小学语文教案,字不用好,正楷就行……”这是《武汉晚报》报道过的,武汉年轻女教师王欢(化名)发帖求助网友帮忙抄教案的一则报道。其实,在现实中“抄教案”的现象是十分严重的。老师们抄写教案的动机虽令人汗颜,但他们应付那些形式主义要求及检查的作法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2.要跟上时代步伐,解禁“打印教案”或“电子教案”,让备课插上科技翅膀。

欲知天下事,点击Internet。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备课”“网络备课”这些新生事物也就应运而生,许多教师聪慧灵巧地接受和应用着这些新生事物,甚至尝试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备课系统,这是广大教师从“纸上谈兵”到“运筹帷幄”的一次飞跃!我们为何不去关注和呵护它的茁壮成长,引导和促进它的健康发展呢?

电子备课比起传统的“手写教案”来,优势多多。第一,我们可以通过网上查找有利于教学的优质材料,补充或借鉴他人优秀的案例资源,整合、优化课程资源到教学设计中,使所备的课优中更优,使所上的课强中更强。第二,电子教案编写速度快,且能反复修改,可以大大节省教师备课的时间。我们为什么非要坚持手写呢?你可知要手写一份完整而翔实的、不与教学“两张皮”的实用的语文教案需要多少时间吗?语文老师每天有这个“手写”的充足时间吗?有这个“必须手写”的必要吗?我想,都没有!某科研部门的一个调查数据显示,在整个备课过程中,语文教师有80%的精力用于抄写或补写教案,而只有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分析学情等。试想,我们若能把这80%的精力解放出一点来,把每天抄写教案的个把小时省下一点来,将会干多少更有意义的事呀!第三,电子教案可以方便地变成打印教案,既美观又便于使用和保存,便于出版发行,便于跨年级、跨学校、跨地域的教育资源共享!电子备课,我们何乐而不为?

当然,我们也不能反对手写教案。一些老教师坚持要手写,尽可以手写。

实事求是地说,教案问题,特别是手写教案还是打印教案的问题,思考的关键不在于它的形式,而在于它的实质,在于能否把握教案设计的精髓:是自己上课真正需要的,还是只管“克隆”应付检查的?是倾注了自己心血的、个性化的,还是不加思考“拼盘”的?是为了学生学习设计的,还是为了“教”而以传授为目的的?如果是实用的、自己的、为学生的,不管是手写的还是打印的都应该认可;如果不是自己的、实用的、为学生的,即使手写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是不值得提倡的。

3.要更新备课理念,“为学习设计教学”,把学习还给学生。

“为学习设计教学”是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来的,这也是有效教学设计的本质所在。

与旧的备课模式不同,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路应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变化发生根本转变:从关注知识到关注人,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从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正如郭思乐教授所言,这将是一个“从牵牛上树到驱牛向草”的重大转变。

但备课或教学设计时常常有人莫视或不重视新课程理念的这些变化。教师中间就有种说法:“越教越熟,不用备课……”“越教越熟”是否就是进步呢?恰恰相反,这正是教师理念陈旧的典型表现。教师年复一年反复研究同一本教材的内容,以至看起来能够倒背如流,似乎“越教越熟,不用备课”了。但实质却是“井底之蛙眼中的那片天空”:只见教本不见学生,只重教不重学,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不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为了适应新课程,我们备课或进行教学设计时就是要开拓备课思路,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认真考虑学生的需求,“为学生设计教学”。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尽最大努力把学习还给学生。

让我们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科学备课,会备课,备好课!

★作者单位:甘肃武威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