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项羽之死》教学实录

  • 投稿Syua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394次
  • 评分4
  • 23
  • 0

白霞

【课文导入】

师:同学们,初高中时我们都学过哪些《史记》选篇?

生:《陈涉世家》《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

师:我们初高中阶段学了这些《史记》的选篇。同学们,我们回忆一下,在《陈涉世家》里,陈胜是一个平民子弟,但他领导了我国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因而司马迁将他载入世家。可见《史记》这本书,不是以身份成败论英雄,因而它不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人学。而项羽,兵败自刎,司马迁却将他列入了《本纪》,享有帝王的尊荣,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赏读《项羽之死》。

【授课过程】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体会文中司马迁对项羽有哪些复杂的情感呢?(展示幻灯片,明确问题)

生:惜才、赞叹、赞美,对项羽恨铁不成钢的感情。(书写板书)

师:请同学们再次细读文本,在文章中哪些情节、哪些语句表达了司马迁对项羽的赞美之情?很好,有些同学把重要的句子或是自己喜欢的句子勾画了出来。勾画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鲁迅曾经评价过《史记》,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何为《离骚》?《离骚》是抒情的鼻祖,因此在《史记》的文字间都充满了感情,因而大家在勾画的时候请揣摩一下语句的情感。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生:第三自然段“于是项王大呼……遂斩汉一将”,可以看出项王十分霸气。

师:请注意,这段话是长短句结合,请你揣摩一下感情,有感情地诵读一遍。

生读

师:“遂斩汉一将”读得很果决。但是“汉军皆披靡”,我们需要延长读音,读出汉军的闻风丧胆。除此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段落或语句?

生:“项王瞋目而叱之……复斩汉一都尉。”作者给我们刻画了一个虎虎生威,勇敢作战的英雄形象。

生:第二段“吾起兵至今八岁矣……遂霸有天下”,说明了对项羽的赞美。

师:请坐。先揣摩下这段读的时候应该用什么语气。项羽可谓是战无不胜,曾经他引导过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在巨鹿之战中,他曾以五万兵对秦兵的二十万;在彭城战役中,他曾以三万兵对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所以项羽在说这句话时,他应该怀有什么样的感情?请同学们自己放声朗读。

师:项羽在说这段话时是什么感情?

生:自豪

师:请刚才那位同学再为我们朗读一下。

生读

师:颇有些小项羽的风范。除了这些,还有哪些语句?

生:第一段“力拔山兮气盖世……虞兮虞兮奈若何?”

师:你从这里面读出来的是对项羽的赞美吗?

生:作者对项羽即将陨落的悲哀。

师:从另外一个侧面可以看出赞美了项羽的哪种品质?

生:武力勇猛,重情重义。

师:除此以外,还有哪些细节可以表现重情重义?

生:第四段项羽委婉拒绝了乌江亭长,可以看出项羽有理想、有抱负,他渴望建功立业,但是在面对失败的时候重情义知羞耻,他觉得自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师:非常好。我们能不能尝试把这种知羞耻、重情义的感情读出来呢?尝试自己读一下。

学生自由朗读

师:当项羽说完了这席话以后,他选择了自刎。同时,他在说这席话时有一个神态动作“笑”。因此大家揣摩一下,这段在读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

生:自嘲、无奈、悲哀。(请一位同学读项羽,一位同学读乌江亭长,其余同学读旁白)

师:如果对课文再熟悉一些,读起来再流利一些,感情就会更充沛了。

同学们找出来的这些细节,可以见得项羽的重情重义。项羽24岁起兵反秦,斩秦皇,封天下,战无不胜,襟怀坦荡,27岁成就了一代霸王。所以,可以说项羽的才、情、义、气都让我们为之动容。同时,同学们刚才不仅说到了赞美的地方,也说到了惋惜的地方。刚才那位同学很有感情的朗读了《垓下歌》,他读出了《垓下歌》的无奈,我们也尝试着读一下。在读的时候,请注意,无奈的情感需要深沉舒缓的语调。听老师范读。

(学生自读)

师:文章里歌数阕,因时间原因我们歌三阕。请刚才那位男同学歌第一阕,老师也想参与到大家的朗诵之中,老师歌第二阕,全班歌第三阕。

(师生诵读)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给出的补充材料。项羽自刎了,但这之后《史记》里又记载了一段。(展示ppt补充材料)

老师诵读补充材料:

“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

师:曾经如此威风凛凛,让人不敢仰视的英雄,最终落得了什么样的下场?因为赏金而被争夺得四分五裂。这个英雄是多么的可悲啊!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司马迁悲叹的正是英雄霸业未成,才华难展,有情有义却不能善终。(ppt展示小结)

师:同学们,老师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有个疑惑,这个悲剧的产生实际上时机很多,例如项羽被围垓下,他可以选择死,但是他选择了活——努力溃围;在深陷沼泽时,可以选择死,但是他选择了活——带兵至东城;在东城只有28骑时,可以死,但是他选择了活——快战溃围;在乌江,乌江亭长愿意渡他,他可以选择生,但为什么又选择了死?请大家讨论一下。(ppt展示问题“探讨项羽最终的抉择”)

生:项羽的个人英雄主义。因为课文里说“今无一人还”,他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师:你所找的语句能够证明“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吗?更多体现的是什么?

生:重情重义、羞愧。他之前没有选择死是因为身边还跟着众多士兵,他不会自己选择死而抛弃这么多士兵。

师:英雄就应该有担当责任。

生:他在乌江选择死是因为回去也是一种苟活,他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他不愿意窝在江东一片地方,如果不能征服天下霸业的话,他宁愿选择死。

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死也必须是一个英雄,绝不是一个懦夫、苟活者。

生:他觉得他的死是天意,文章第二段两次出现“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他觉得自己就算回到江东,霸业也成不了了,大势已去。

师:卷土重来最终会化为虚无。

生:项羽自封为霸王,就要对得起“西楚霸王”这四个字,假如他现在逃走了,后人会怎么看他,就算是死了也能够流芳百世。他觉得现在死对得起自己。

师:这种死捍卫的是自尊。

生:项羽是一个英雄人物的形象,死也要死的有尊严。之前有兵力的时候,他重情重义,要为士兵脱出重围。到乌江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也没有力气再去拼杀了,这个时候死的是有尊严的。

师:在常人认为可以死的时候,项羽没有选择懦弱;在常人认为可以活的时候,项羽没有选择苟活。这成就了英雄的悲壮。(ppt展示小结)

师:同学们,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写过很多人的死,黄帝轩辕,死得很简单,一笔带过“黄帝崩”;孔子也死得很简单,“孔子卒”,为什么在项羽之死上他要浓墨重彩呢?如果我们想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要联系到司马迁的生平经历。请看投影上,老师所给出的补充材料。我们一起朗读司马迁的遭遇(ppt展示补充材料)

司马迁卷入李陵事件,替李陵辩护,惹怒汉武帝,汉武帝便把司马迁交给臭名昭著的酷吏杜周处理。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

后来汉武帝听信李陵曾带匈奴攻打汉朝,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但是汉朝的免死必须接受两条路,要不交50万钱,要不接受宫刑,宫刑是个奇耻大辱,污及先人,见笑亲友。司马迁没有选择死,而选择了宫刑。

师:请同学们看第二则补充材料,司马迁在经历了宫刑之后,心理思想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ppt展示补充材料)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人固有一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师:请同学们联系老师所给出的材料,讨论一下司马迁为什么对项羽之死的描写要浓墨重彩?

生:因为司马迁对项羽有一种英雄之间的心灵相惜,因为司马迁的生平与项羽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都遭受了各种不幸,项羽被很多人背叛,被刘邦军队和诸侯军队围追堵截,而司马迁则被汉武帝处以宫刑,都受过了人生的大悲。司马迁最后活了下来,项羽选择了死去,这就让司马迁觉得不管生还是死都有它的原因。就像材料里说的“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生:两人都被世人所指责,司马迁被人认为是苟且偷生,为了生命愧对祖先。在项羽的时代里,很多人认为项羽是个暴政的人,各种指责层出不穷。司马迁在项羽身上找到了和自己相同的处境。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课后练习中摘录的后人评价项羽的诗歌,有赞美项羽死得轰轰烈烈的,有指责项羽傲慢的,还有鄙视项羽懦弱的等等。两个人都是备受争议。

生:项羽在三次溃围中都选择了顽强抵抗,司马迁在忍受酷刑时完全没有招供认罪,他们都不屈顽强。这是两人共同具有的坚毅性格。

师:司马迁对项羽有英雄相惜的感慨,因而司马迁把项羽列入了《本纪》。他认为项羽的死不是结束,而是自尊不屈的永生;司马迁的生不是苟活,而是自我价值的创造。(ppt展示总结)

师:史铁生曾经说过“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但是同学们,人必有一死,但要死得其所,更要生得其所。项羽是活着的英雄,死去的帝王,精神的王者!司马迁更是一位精神的王者,他主宰了自己的命运,成就了自我的价值。(书写板书)

师:老师在备课时感慨万千,于是写了一副对联,和同学们一起赏鉴。“建霸业,一生坦荡,羞渡自刎豪气永驻;书史记,满腹隐忍,发愤不屈信史长存。”

【布置作业】

请以“生与死”为话题写一段议论或抒情性的文字,不少于500字。

【板书设计】

《项羽之死》

作者单位:新疆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