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红
【材料】美国总统林肯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幼年的一段经历: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着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象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要求】自主确定立意,自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作文。
【具体步骤】
一、课前蓄势:典型比较
在此次作文审题课前,把学生作文中“典型”的作文张贴出来,要求每个学生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这些“典型”的作文中,包括最佳的审题和二等、三等立意作文。它们不都是最出色的,其中包括大家典型的问题。
让学生在课前对这些“典型”作文思考评价,同时比较自己的作文,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为课堂上的辩驳做好预热。
二、课堂蓄势:小组讨论
首先,小组内部讨论材料审题,然后各组将本组的讨论结果以及组内每个人的作文题目一并写在黑板上。
这样,就把本次作文的审题情况一目了然地展现在每个学生面前。让每个人同自己组内的观点比较,同时也同自己的观点比较。当看到不同于本组、本人的审题、立意时积极思考该观点形成的原因。
三、课堂造势:小组互批
小组之间互批黑板上的内容,标出小组认为的最佳立意,以及二等立意,三等立意。在结束这一内容后,教师根据各小组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即内容基本可以涵盖本次作文出现的问题的小组(B组),让批改这一小组的另一小组(A组)对他们所批改标注的内容进行论证。哪一立意最佳,为什么?哪个不好,不好在哪里?
在这里,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不但激发了学生思维,发展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引导他们有目的,有效率地发问,为下一步的辩驳做最后的准备。
四、论辩讲坛:小组互辩
课堂上,两个小组激烈辩驳,其他学生也参与热烈讨论。在争论过程中,学生一遍遍深入理解材料,点出思路,为自己的观点寻求力证。而那些偏题、跑题的立意也在互相辩驳的过程中“不攻自破”,让作文偏题、跑题的学生明白审题偏差的原因。从而也就讨论出了这则材料的最佳立意与次等立意,同时也让每个人都心悦诚服接受大家讨论出的最佳立意以及准确把握材料中心意思的思路。
【课堂实景】
A组甲生:我们组讨论认为这篇材料的最佳立意应该是“尝试”。林肯的父亲不肯去尝试搬石头,所以石头一直存在,而林肯的母亲尝试着去搬石头,去行动,却把碍事的石头搬走了,可见尝试才是她成功的关键。B组的这一观点我们定为最佳立意,与之对应的题目,《尝试是成功的基石》也是最好的题目。
A组乙生:我们组把B组“探究事物的本质”这一立意划分为跑题,认为这个观点很不合题,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内容。
B组甲生:你们把“尝试”作为最佳立意我们认同。但是把“探究事物的本质”作为跑题,我们认为不对。相反,我们认为它同样也可以是最佳立意。父亲认为农场里的是山头,后来在母亲的带领下,我们“往下挖一英尺”,发现那所谓的山头其实就是孤零零的石头,这难道不是透过物质的表面去发现它的实质吗?
A组乙生:可是材料重在强调因为母亲的尝试,他们成功搬走了石头。如果仅仅抓住其中的一句话,就以偏概全,忽视整个材料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样是不对的。
B组甲生:我们一致认为我们抓的是材料中最核心的一句话,并不是你们说的以偏概全。母亲去尝试不正是没有被山头蒙蔽,而是看到了要去挖掘山头的本质吗?正是有了这要探其根本的想法,她才成功地搬走了碍事的石头。
A组乙生:对,她是有了这个想法,但是如果不去尝试,不去做,石头还不是在农场里?
【课堂小结】
教师运用启发式的原则,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之间进行深刻的“对话”。学生首先提出质疑,进行发问。这不但摆脱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的枯燥与束缚,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而且由学生发问,也使问题更加符合学生实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并且,在小组间一次次地论证中,学生会反复阅读材料,这样就会加深他们对材料的理解,从而辨清关系,分清主次,掌握获得最佳立意的审题思路。
在学生辩驳的过程中,教师应是一个倾听者与引导者。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们思想火花的碰撞,在有共同疑问的关键时刻及时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正确有条理地思考,防止争论偏离主题,陷入僵局。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生的辩驳过程中,他们彼此友好,互相尊重,共同致力于主题、立意的探讨,并未出现故意刁难,假意迎合他人观点的情形。这体现了学生们认真的学习态度,以及青春的活力与激情。
但同时,在辩驳过程中,也会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学生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绕来绕去,无益于实质问题的解决。还有就是论辩双方争论激烈,坚持各自立场,实际上是想说服对方,而不是去试着理解对方观点、思路,造成双方僵持不下,课堂内容没有进展。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抓住关键点,有的放矢,迅速有效解决疑问,推进课堂内容向前发展,不浪费课堂时间。
作文对学生来说是重点,更是难点。作文课对教师来说更是重中之重,难中最难。在我校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落实到作文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质疑。本次作文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与目的。
★作者单位:山西师大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