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万马奔腾:“马”字成语知识竞赛》教学设计

  • 投稿瘦子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196次
  • 评分4
  • 97
  • 0

邵永芳 唐功杰

从分析学生学习文言的现状和问题入手,以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可能为出发点,为提高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和语文成绩,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自2010年伊始,我们山东省福山第一中学语文组着手校本课程“成语与文言同步学”的开发、实施。《万马奔腾:“马”字成语知识竞赛》作为该课程的一个课时教学设计获得了烟台市校本课程优质课,并于2014年10月底参加了在青岛市举行的山东省首届中学校本课程优质课展评活动。这里将我们的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课程

校本课程“成语与文言同步学”系为配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文的学习而设计开发的。其构成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三板块四结合,即以文言知识作为课程的主体,以必修教材课文和成语中的文言知识的梳理为两翼,包括文言知识、文化知识和成语典故文选三个主题,注重学习方法与学习兴趣、方法指导与实践操作、语言知识积累与表达运用能力、课内与课外学习四个方面的结合。

(一)背景分析

立足点——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中考文言文考查课内文章而高考考查的是迁移能力,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对文言文学习有很多困惑,他们读文言而色变、视文言如畏途。该课程从分析学生学习的现状入手,努力做到贴近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能力的形成需求、文言文和成语的教学需求、人文素养的提升需求,是为突破高中文言文教学难点而搭设的一座桥梁。

出发点——被人们称为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化的“活化石”的成语,是语言的精华,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文言和文化知识。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成语作为校本课程的突破口,在古今汉语的融通上着力,把三者沟通起来,能够起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好文言文的需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资源点——在近30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尝试着用成语作为文言文教学的辅助手段,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了,学习成绩好了。驽马铅刀,功在不舍。工作之余,我把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积累的成语材料整理成数十篇文章,相继发表在《语文报》《语文月刊》《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十几种语文报刊上,并于2002年应邀主持了《语文世界》的“成语大观园”栏目。校本课程就是在这些教学与研究的实践基础上酝酿诞生的。

(二)课程目标

总目标:按照语文学科学习的规律,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把成语、文言和文化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使学生从中“撷取语言菁华,提升语文修养”。

具体目标:(1)积累、丰富成语,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2)学习文言知识,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学习古代文化知识,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开启智慧,涵养品性,丰厚底蕴。

(三)学习主题

该课程包括文言诵读、文言默写、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词法、文言句式、文言修辞、文言翻译、文言断句、文言短章、文化常识等十一章内容。

本课程安排在高一的两个学期。第一学期每个周都安排一个课时将文言知识点分散到每篇课文,以配合语文必修教材第一册、第二册的文言文的教学。第二学期将第一学期所涉及的知识点再循环一次,配合必修教材第三册、第四册文言文的学习,以加深理解与巩固。例如:

每个章节的课时教学目标均围绕以下三个要点实施:

1.梳理、识记相关课文中的文言知识点;

2.借助成语记忆与课文相关的文言和文化知识;

3.掌握相关知识点涉及的常见成语。

要求学生紧跟教学进度,自主梳理教材中的文言知识要点;同时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校本课程《成语与文言同步学》,同步学习其中的相关成语,注重对成语词典等语文工具书的使用。

每个月都举行一次内容丰富多彩的、形式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成语活动,诸如成语接龙、猜成语谜、成语知识竞赛、成语故事会、成语中的百科知识讲座等。

(四)评价活动

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以学生自评为主。一是建立成长记录夹,让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过程中反映自己成长的资料,例如学习卡片、小论文;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表,可以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随时进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评价时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度。

二、课时

设计《万马奔腾:“马”字成语知识竞赛》这节校本课的时候,我充分利用2014年是农历马年和央视《中国成语大赛》《中国谜语大会》热播这一有利契机,主打“马”文化这张牌。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流利地阅读文言短文《指鹿为马》,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

2.通过对“马”字成语的分类梳理,积累成语,提高理解、运用成语的能力。

3.积累和“马”有关的文化知识,提高学习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课时资源

首先,要求学生搜集、查阅“马”字成语,我也从报刊、网络上搜集了《马年话马》《“马”字成语歌》两篇文章,推荐给学生,为竞赛活动作好较为充分的准备。

其次,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选择了“指鹿为马”一段成语典故,作为每天例行的“课前演讲”的内容,以体现成语与文言同步学的课程特点。

第三,从网络和相关的书籍里搜集了上百条谜语资料,筛选组合成包括两个回合的以“马”为主题的谜语,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四,编制了一个百“马”归“圈”表格,对相关的“马”字成语从内容、色彩等多个角度进行分类梳理,为准确运用成语做好准备。并要求介绍蕴含在这些成语中的成语知识、文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系统化。

最后,搜集了运用“青梅竹马”的几个句子,以及与“马”相关的两幅漫画,设计成抢答题,以落实成语的活学活用。

(三)精彩片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围绕“马”字成语这条明线,通过朗诵、讲述、竞猜作答、归类整理、多角度解说、判断、拟题这些丰富而灵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了预设的学、猜、筛、说、用“马”字成语的五个活动环节,同时把知识积累、梳理、拓展、运用等知能训练的暗线贯穿于竞赛活动的始终。明暗两条线索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课堂环节一览表

三、课后

本课基于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采用师生互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彩的知识竞赛模式,突出了课程的趣味性、活动性和探究性,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们享受到了解决问题的成功和快乐,体验到了学会知识的满足和幸福,做到了寓教寓知于乐,乐中受教受益。

作者单位:山东福山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