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富
IS平台作为信息技术载体,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笔者仅从五个方面加以剖析。
第一,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诗歌教学是对高中学生开展美育的绝佳素材,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能不能搞好诗歌教学,关系到高中语文教学的成败。诗歌的美在于诵读。因此,诗歌教学的关键在于诵读。无论是李白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还是杜甫的《秋兴》《登高》等等,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一步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体味这些不朽的篇章所传递的孤独、失意与落寞之情。那么,在传统高中教学中,往往是老师范读加学生个别朗读加全班齐读,一下课朗诵教学就结束。这样的形式具有极大的局限性。IS平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一,IS平台可以提供大量优质朗诵音频视频资料。通过聆听名家朗诵,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中心,更快地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第二,IS平台可以录制学生的课堂朗诵视频。第三,教师可以利用IS平台将相关朗诵视频包括名家朗诵视频和学生朗诵视频发送到学生邮箱,或者上传到教师开放的个人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发现不足,及时改进。第四,IS平台拥有大量的学习网站,里面提供了海量学习资料,学生可以自主登录IS平台,搜索相关视频音频资料,自主学习。
第二,在散文教学中的应用。散文包括现代散文与古典散文。无论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的写景抒情名篇,还是林庚的《说“木叶”》、钱钟书的《谈中国诗》之类的学者严谨散文,或者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王勃的《滕王阁序》等等,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这些文章丰富的文学技巧,深刻的思想内容,广博的知识,都值得反复玩味,细细推究。IS平台从三个方面促进高中散文教学。第一,提供优质的解读平台。IS平台内网的海量资源库可以供给老师和学生丰富的解读资料,让学习超越狭窄的课堂和短短的45分钟,充分了解课文背景,作者背景,还有名家解读。第二,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优势,将散文教学大量的板书制成课件或者直接在白板上以图文的形式呈现,而且可以随时在白板上添加修改课堂的即时内容,散文教学更细腻,容量更大。第三,个性化的微课程。鉴于散文教学的繁杂性,为了给学生提供有效的课外学习途径,老师可以自己录制相关课文的微课程,上传到IS平台的教师空间,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复习巩固。
第三,在小说、戏剧教学中的应用。虽然高中课文中的小说、戏剧大都是短篇或者长篇节选,但相对而言,小说、戏剧仍然当仁不让成为高中课文中的巨无霸。这些体量巨大的文学经典,如何让学生减少恐惧感?IS平台有两个办法。第一,影像资料。借助IS平台给学生播放相关作者视频,或者电影。比如《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罗密欧与朱丽叶》《祝福》《边城》《老人与海》等等,都有电影资料。这样就能化繁为简,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学生学习压力,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第二,可以模拟电影拍摄,挖掘学生的表演潜能,将学生的分角色表演通过课堂录制设备进行录像,然后对此进行教学点评,将课文的写作技巧、思想主题、人物性格等等进行具体分析,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害怕的长篇文章变得富有味道。
第四,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作文无疑是高中语文教学关键中的关键。作文水平不仅决定语文考试成败,更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集中体现。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写作,这是一个长期以来严重困扰语文教师的问题。那么,IS平台有四个办法。第一,通过IS平台的高清展台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将学生作文中的比较典型的优秀文章、经典段落,或者典型的败笔,通过高清展台老师边读给学生听,边展现给学生看,这就解决了老师仅读一遍文章学生记不住的问题,使作文课真正落到实处。第二,通过IS平台教师个人空间,老师可以把一些好的范文或者自己写的下水作文,或者典型的问题作文,上传到空间,无需打印,学生只要登录IS平台,就可以分享老师的教学资源,可以极大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作文水平的提升。第三,还可以借助微课程,制作作文教学视频,将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解读回答,方便学生复习巩固。第四,还可以借助IS平台的大数据库,对学生的历次作文得分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可以非常方便地掌握全体学生的作文水平动态,为因材施教提供数据支撑。
第五,在语文复习教学中的应用。高中语文教学需要考试来检验成效。那么,如何进行考试复习,这个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难点。传统语文教学存在大量的劳而无功的情况,复习到最后,往往会出现人困马乏、事倍功半的状况。IS平台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第一,IS平台有自动组卷功能,减轻教师的拼贴试卷的时间。第二,IS平台有数据分析,可以对每一次的考试情况,比如字音字形题、病句题、诗歌鉴赏题型等各类题型都有得分率的数据,有全班数据,全年级数据,这样就为教师的下一步教学提供了至为重要的依据。第三,老师可以随时发送电子作业,让学生完成。这样当天发送当天完成,节省了打印胶印的时间,教学效率大为提升。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