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浅谈如何让初中作文教学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

  • 投稿张安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411次
  • 评分4
  • 72
  • 0

高 逸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初中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

然而,目前学生作文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很多学生缺乏写作兴趣,畏惧写作训练,作文质量普遍不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学生为应试而作文,消极被动,被束缚了手脚,写作动机不纯,写作兴趣全无,视写作为畏途。同时,因为学生生活单一,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对生活缺少观察与体验,平时积累不足等原因,所以出现了作文内容空泛,感情贫乏,思想简单,缺乏创新精神,作文语言混乱,文章思路不清等等问题。

同样,目前教师的作文教学也存在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大部分教师注重阅读教学,轻视作文教学。即使进行作文教学,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写作目的功利、写作内容随意、作文讲评单一等。通常,教师会在仅有的几堂写作指导课上,大讲如何“开头、过渡、结尾”;如何“审题、立意、构思”;如何“描写、议论、抒情”,只是单纯地传授写作技巧和方法,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观察、思维、创新等基本能力的培养,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其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没有了自己的思想。

在如今应试教育依然作祟的教育坏境中,我们语文老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上努力改变现状,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就得要让自己的作文教学真正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

作文教学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不是指直接影响学生具体的动笔写作的行为,而是指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意识,把握写作的基本规律,感受写作过程,运用适当的写作策略,适时调适自己的写作心理等。

那么,作文教学怎样才能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呢?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笔者探索了这样一些常用的方法。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1.设置作文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感悟能力,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泼流个不息。”生活是作文之源,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提取生活的某一典型场景,作为观察的客体,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写作训练。一次,我和学生同游家乡的虞山,到了剑门顶峰,俯视山下尚湖,我们都感慨自然的伟大,人类的渺小。于是,就有了学生对虞山的一段真情告白。“虞山啊,我想对你说:你是那么的庄重、深沉,是那么的宽容、博大,你包容了一切事物,见证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你孕育了生灵,充满着朝气与活力,为人类服务着、奉献着,却默默无闻,不求回报。你让我懂得了、明白了、感悟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胸襟与情怀。你是我学习中的老师,更是生活中的导师。”此时,我又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去观察山上的景物。“再往前走,就到了松风亭。此时,山上的山茶花正开得烂漫,一朵朵粉红色的山茶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绚丽多姿。远处飘来一阵腊梅花香,淡雅的清香沁人心脾,令人心醉。那几棵苍翠挺拔的松树在寒风中屹立不倒。这时,山风吹过,松涛阵阵,我仿佛听到了大自然的絮语,她仿佛在对我倾诉着她的心语——欢快、悲伤、痛楚……”我想,只有当学生真正去体验并感悟生活时,才会有鲜活的文章呈现。而创设情境的作用,主要是能够优化学生的写作心境,促进学生的写作激情,从而让学生轻松地写作。

2.置身写作情境,和学生交流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动笔,或是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确实,如果一个语文老师没有直接的写作体验,那么,老师的指导往往是隔靴搔痒;相反,如果有了写作体验,老师的指导就会对症下药。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要注重亲身体验。这个体验,不仅指学生要体验,教师也要体验。事实也证明,当我和学生谈论自己的写作过程和感受时,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比如,在写作以“一路书香”为话题的作文时,我先给学生讲述了自己的读书经历。从小时候爱看图文并茂、栩栩如生,简直让人身临其境的连环画,到初中爱读飞檐走壁、刀光剑影、侠骨柔情的金庸武侠小说,到了大学,则沉醉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婉约与豪放的境界中。而现在,我的枕边一直放着一本《泰戈尔诗选》,他是上天给我们的礼物。读书,就是和高尚者对话。书香,熏陶了思想,洗涤了灵魂,伴我一路成长。“一石激起千层浪”,我的读书感悟激发了学生的盎然的兴趣,学生纷纷谈论自己爱读的书,喜欢的作者,读书的小故事,小挫折,读书时的感受等等。有了深刻的感受才会有传神的笔调。

3.抓住局部,放大细节,对写作过程中一些重要环节进行深入探究,揣摩要领,领悟规律。

初中作文以记叙文的写作为主。在进行写作训练时,要有计划地抓住一个个局部,进行“分解动作”,深入研究,以此带动全篇,让学生易懂易写。比如,在记叙文中要刻画好人物是有相当难度的,不可能一下子写好,那么,可以先抓肖像描写的训练,再抓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的训练。而抓肖像描写训练时,可以从容貌、神情、衣着、体型、姿态等角度进行描写来塑造人物性格,也可以从静态写生、动态捕捉、粗线条勾勒、工笔细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前后对比描写等等角度进行开拓深入,使学生学有所获。又如,在训练学生进行自然景物描写时,可以结合文章,归纳出很多写景的方法,如多角度、多感官、巧引用、善联想、描色彩、绘情态、用修辞、讲顺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等,这些方法又可以综合运用,才能写出景物的特点和抒发作者的情怀。当然,这种训练不是教师凭空地去讲述名词术语,而是以范文或习作为依据,启发学生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自己去精心地观察、熟悉、体验。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的习作慢慢生动鲜活起来。

4.展示典型,加强赏析,指导学生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析,提升写作能力。

这种赏析,既可以是让学生选择自己的优秀作品,在班级里朗读,并介绍自己的写作意图、写作过程、写作方法、成功或不足之处等,这样,在交流或倾听同学写作经验与感受的过程中会慢慢形成对写作的一些认识,也能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写作信心。也可以让学生推荐自己阅读过的名篇佳作,具体谈谈文章在主题、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要手高,必须眼高。还可以是教师推荐,由师生共同赏析,或领略立意的高远,或欣赏意境的开阔,或推敲构思的巧妙,或咀嚼语言的甘味,或体悟情怀的高洁,或感受思想的深邃。师生通过各抒己见、交流切磋,使原本朦胧的写作意识、写作思路变得清晰明朗,也丰富了写作知识,训练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鉴赏水平。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对自己下笔的要求也会逐渐提高。

5.作文批改,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评论中进步,在修改中提高。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文成于改”、“文章不厌百回改”,作文批改、修改,教师要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与鼓舞,有效地纠正学生作文中的漏误并进行有效的修改提高。但是,传统作文批改存在很大的弊端,教师往往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圈点勾画写评语,学生拿到本子最多瞄上一眼就作罢,在这种学生写、教师批的模式下,教师居高临下,学生被动接受,因而学生不容易将教师的批语和评讲的理论转化为一种写作的实践。教师们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们的作文水平却总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收效甚微。新《课标》指出,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批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新《课标》给我们指出了方向,我们教师在作文批改时,应该放弃这种单一的批改方式,而要综合运用多种批改方式。例如:前期,教师示范批改。教师可以选择一两篇具有共性的例文,引导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对例文进行合作式修改,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修改文章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能,也为接下去的自改、互改打下基础。中期,学生自评自改。学生可以先从作文的格式、卷面、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等方面着手,熟练掌握后,可以看文章的中心是否正确鲜明;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具有典型性;看文章结构层次是否清晰;看表达方式是否符合要求;看语言是否生动形象等。后期,学生互批自改。互批依然要涉及到文章用词、造句、篇章结构、中心思想、语法修辞诸项。学生互相批改后进行交流讨论,把自己的写作认识和过程感受同别人的认识与感受进行碰撞,产生更新的更完美地认识感受,从而作用于下次的写作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修改的基础上进行反复地写作,同题多写,这样的效果更佳。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作文批改,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提升学生写作的水平。

总之,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每位语文教师都有责任与义务去探索和实践各种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从而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市兴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