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中学语文正文

尊重个体发展,构建有效课堂——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教改实验

  • 投稿二哈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738次
  • 评分4
  • 12
  • 0

朱 胤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所以语文课堂学习的“根”就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现在语文的教学在奠定“工具性”地位的同时,也开始注重“人文性”的渗透。但是极端的突出“人文性”,改革也就偏离了方向。语文课堂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必须统一,相辅相成才有效果。根据我校语文课堂改革现状,总结出如下几点比较有成效的策略。

一、贯彻“尊重个体,学为中心”的教改理念

“学”是课堂的中心,无论老师课堂表现多么优秀,最终仍然要以“学”的效果来评价课堂。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时刻关注学生,方可以实现课堂的高效。传统的课堂教学,老师总是根据自己的备课计划进行,从基础的字音字形到对文章的分析,按部就班地展开教学,对学情了解不够。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则要始终贯彻“尊重个体,学生中心”的教改理念。

1.尊重“学生个体”需要

尊重学生就是老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现状以及课堂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以学生的需要为最高目标。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尊重学生个体,更加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情调研,有效确定教学起点和重点。了解了学情,老师便可以掌握知识之间的自然迁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一篇课文,学生都有比较相似的兴趣点,老师可以根据大多数同学的“兴趣点”切入课堂。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学习,学生对“百草园”的生活片段最感兴趣,老师便可以让学生多读有关“百草园”的内容。学生带着无限乐趣甚至可以背诵出有关“百草园”的描写部分。老师选择“百草园”的生活切入本课的学习,就可以收获良好的课堂效果。

2.注重“学为中心”原则

虽然“集体大班”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老师们还要认识到“学为中心”的重要性。要实现学生为主体,老师就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教学的开展要注重学生的习得规律,对知识的传授要由易到难。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老师不但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怎样接受,“学为中心”还包括老师在课堂上要评价出学生“学”的价值。在课堂教学开展中,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动机,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而学。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好配角,要退居幕后,把课堂舞台完全让给学生,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开展“变革课堂,有效学习”的教改实验

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学习的有效性。课程内容没有大的改变,重要的就是教学方式的改变。运用新鲜生动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课堂教学高效的保证。

1.“常态课堂”向“合格课堂”发展

常态课堂紧凑性不够,质量不高,因为课堂内容的不同,常态课总是比较松散,无法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时间和有效的学习机会。在教改实验中,老师们力争把常态课上成比较成功的“合格课”。根据教改实验的原则,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精心组织课堂,让每一堂课都是“合格课堂”。

2.“普通老师”向“达标老师”改进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最重要的“因素”,老师的水平和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改实验推行时,一定要做好对老师的培训,让教改理念深入老师的内心,并融进教学实践中。老师要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把理论上学到的内容运用到课堂实践中,用课堂实践检验教学改革的成效。

3.“传统教学”向“信息教学”迈进

现代课堂大多都能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更加丰富了课堂容量,这在教改中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网络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云空间”的利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而且不限时间和空间。师生每人都有自己的账号,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在课余或者回家后仍然可以上线继续探讨。老师还可以把本课的重难点录成“微课”上传空间,以供学生点击观看,加深印象。

网络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推广应用,是课堂转型的重要推手,塑造了课堂教学的新形态。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三、探索“立足基础,提高能力”的教改策略

语文教学无论改革的路怎么走,都要注意其作为“工具性”的作用,基本的字词句段的积累,听写读写能力的提高仍然是课堂教学的重点。

1.厚积薄发重基础

人教初中语文教材在每一课的课后都有“读一读,写一写”的内容,都是本课重点的字音字形的识记。这部分内容在预习的时候,就应该让学生查工具书予以辨识。扫清文字障碍以后,要熟练地通读课文,并理解文章的主题。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即使整堂课都用多媒体技术,也要给学生留出识记字词、朗读课文的时间。

尤其是教材中的文言文,更要熟读成诵,培养语感,积累文言现象。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中文言文是分散在每个单元后的最后一课,有利于减轻学生背诵识记的负担。人教初中语文每册后面的附录中都有10首古诗词,这也应该是基础识记的内容。

2.实践训练易“输出”

所谓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的学习效果更要讲求“输出”。基础知识的积累是“输入”,积累之后要会用才是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经过积累的过程,初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相对比较成熟,但是课堂表现并不尽人意。这就需要老师多组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勇气。教材中每个单元之后的综合实践一定要利用起来,根据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开展实践活动。

3.优化评价巧激励

评价手段的运用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在教改试验中,形成性多元评价逐渐成为主要的评价手段,改变了传统评价中“唯分数”至上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当然无论何种评价只有相对公平,要想让学生更接受,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就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如在作业的布置和学习检测时要实行分层布置,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锻炼。

作者单位:浙江乐清市柳市镇实验中学。